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41

第41章 成败篇:当“挫折”来敲门 (2)

第十章 成败篇:当“挫折”来敲门 (2)

高考失利往往使很多学生产生失落、自责、内疚、自我否定感,这很正常,关键是要正确看待高考失利,调整心态,走出低谷。家长这个时候不要责备孩子,给孩子增加压力,而是要开导孩子,帮孩子重拾信心,要让孩子明白他永远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但是帮她们分析高考失利的原因,从内因上让他找到自己的错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考生和家长要接受失败的现实,正确看待高考,成才不只有高考一条路,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高考好坏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要尽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重新定位,或复读,或降低标准去民办高校等等。同时失利考生要把自己的郁闷宣泄出来,可以大声哭,和父母朋友倾诉,或者去户外旅游做有氧运动等。总之,家长和考生都要明白:一扇门为我们关上,必然有一扇窗为我们打开,但前提是我们不放弃希望。

第290天 求职中的挫折

跑招聘会跑到腿软,投简历投到手抽筋。这是不是现在求职者的真实写照?数百封的简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而偶尔的几次面试机会就像星星点灯,给了你无尽的希望后,是愈加黑暗的长夜,你开始思索:求职的路要不要继续走下去,自己这辈子还能找到工作吗?

案例

伯特投了几十封简历,并参加了几次面试,这是他第三次被拒绝了,该公司给他的邮件中这样写道:尽管你的经验和学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已经相中了一个目前离我们的要求更接近的应聘者。伯特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没有人愿意雇佣我了。他喃喃自语。可惜他不知道这个职位收到了一百多封简历,而他的简历击败了95%的人,成为5个入围面试的最佳人选之一。他更不知道最后应聘成功的人比他多五年的工作经验,会比他更快点进入工作状态。

点评

屡次求职被拒确实很让人烦恼,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悲观失望、自卑无助、迷茫犹豫、自我否定,大把的时间放在了埋怨和后悔上面,沉湎其中,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好的机会从身边错过。有的求职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受挫后往往会怨天尤人,逃避退缩,甚或走向偏激,就常有大学生求职被拒自杀的案例。其实如果我们能正视求职中遇到的挫折,重整旗鼓、摆脱那些不良情绪,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积极地自我定位,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291天 挖掘自身无限的潜能

中国人总喜欢说:我不行。其实不是“我不行”,而是不相信自己行。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像一个未被开发的宝库,需要我们来激发和挖掘。

案例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能做任何健全男孩儿所做的事,甚至他还学会了踢橄榄球,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教练委婉地告诉他:“不具备橄榄球员的条件。”但他的自信最后让教练留下了他,随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是加深了。一次比赛中,在最后几秒钟他被教练喊上场,当时球场上坐着6.6万名球迷,汤姆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的毕特瑞奇踢出来的。当球准确传到邓普西这里,他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汤姆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都为之欢呼,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因为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邓普西面对全场的喝彩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

点评

有人说,奇迹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运气。其实,心理学专家认为,奇迹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我们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我们一般人在人生中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还不到我们身体所蕴藏的能量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要轻易说“不可能”,不要觉得条件不够,只要你能激发出自身巨大的心理潜能,奇迹往往就会出现。

第292天 失败始于你的心态

有时候,失败从你开始有那个想法时就开始了,专注于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你会发现成功不像你想的那样难。

案例

美国有个叫瓦伦达的杂记演员,他表演的走钢丝绝活一直被人们称颂。但在一次重大表演中,却失手了,不幸坠地身亡。因为在那次表演开始前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表演很重要,不能失败,不能失败。”就因为太重视成功所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妻子说:“我就知道他要出事,每次表演前他都把注意力放在表演上,从不为其他事情分心,可那次他太在乎结果了。”

点评

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去管事情带来的结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瓦伦达心态”。人们做事前总是考虑太多,在乎别人的说法、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在乎结果,所以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这样每天被欲望腐蚀,在这样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下,我们怎么能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呢?法拉第说:“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人生更应该注重过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待成败,只要努力了无悔了就不白活这一回。专注于感兴趣的一件事忘记周围的一切往往是最快乐的,这种快乐不亚于成功的快乐,而成功往往是你专注一件事的附属品。

二、生活中的变故对心灵造成的创伤

第293天 成就与困难成正比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跨越很多“栏杆”,困难总是如影随形与我们终身相伴,不断折磨着我们,我们随时需要准备好勇气和信心。

案例

一位声乐系学生走进琴房,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超高难度的乐谱,学生翻动着乐谱心里想:新来的教授这是有意为难他,一连三个月了,从他来之后,每个星期都给布置一个更高难度的琴谱,而对练过的不闻不问。这些学生想虽然他是有名的钢琴大师,但也不用用这种方式整人吧。每次他都要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灰心、沮丧、气馁,每堂课都被一部新的乐谱挑战折磨着,然后回去练习,再重新面对着两倍难度的乐谱。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质问教授为什么要不断折磨自己,教授没说话,只是让他弹奏练习过的乐谱,结果令他不可思议的是那么高难度的曲子他轻而易举的弹了下来,而且非常完美。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了。”

点评

心理学上有个跨栏定律,是由一名外科医生提出来的,是说面前的栏越高你就跳得也越高,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其实,前提就是你得战胜困难,这也就是说:遭遇挫折与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跨”过去就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收获了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害怕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困难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人成就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心态。所以一个世界著名的撑杆跳运动员曾说过:“先把你的心从横杆‘撑’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行,是我们相信自己行,我们之所以不行,是还没开始我们的心就先输了。所以相信自己,勇于接受人生中的挑战,我们就在不断成功。

第294天 亲人故去

有人说:世界上最令人痛苦和悲哀的莫过于看着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

案例

小冉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去世,这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得沉默寡言,吃不下东西,睡不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且常常在梦中梦到爸爸,然后哭醒,小冉的妈妈也非常伤心,她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小冉走出痛苦。

点评

心理专家建议:不要直接对他说亲人故去了,而是告诉他亲人出事了,给他一个心理缓冲期,否则突然的打击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尤其是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创伤。首先让他面对并接受这一事实,同时让他把痛苦和悲伤通过倾诉等某种方式宣泄出来,让他不要逃避疼痛,压抑自己的痛苦,只有把伤“晾”在外面才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当事人要多与人交流。当安慰失去亲人的孩子时可以陪着他,抱抱他,握着他的手,跟他分享对失去亲人的回忆,然后说,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活着,会希望他好好地生活,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做一个快乐的孩子。慢慢地让当事者重建生活的信心。

第295天 重大疾病

健康是这个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最应该爱惜的是我们的身体,但它仍不免会出问题,这时的心态非常关键。

案例

有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病床上,他看着病房外一颗秋风扫过的树,树上的落叶一片一片落下,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突然间,他发现有一片葱绿的树叶没有落,他想等这片树叶落了,我也就该离开人世了。于是,他终日望着那片树叶,等待它掉落,同时也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可是,奇怪的是树叶一直没落,直到他的病痊愈了,他出院了。他急于想看看这片树叶,是它让他活了下来,可是当他走进他发现那是一位画家画上去的,并不是一片真实的树叶,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原来一位老画家看穿了他的心思,设计画了这么一片假树叶,同时也给他注入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点评

人,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不能没有希望和信念。当你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时,你要想一想那些给你希望的东西,孩子、丈夫或妻子、父母、朋友……然后你要不断地与病魔作斗争,你要知道她们需要你,你也需要活着,给自己希望。在人类对以往许多重大疾病的研究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防病、治病上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恶性肿瘤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甚至有使其逆转的可能。因此面对重大疾病,我们首先要接受它,其次要坚强乐观。

第296天 重大灾难

灾难过后,一片狼藉,恐惧、悲伤、自责、痛苦、无助、抑郁……随之而来,可是这一事实已无法改变,我们唯有坦然地面对那些失去,给自己的心灵疗伤。

案例

小光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受害者,他一直觉得他家的楼房在地震结束后地基没到位,家里的东西感觉都是有点斜,他特别没有安全感,睡觉也不安稳,总感觉不定什么时候地震就又来了。一天,他在休息时,电视正在播放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正看得心痛之时,脚下一动,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地震了,也顾不上换鞋,换衣服,他穿着睡衣就跑到了外面。结果,发现外面是一个安逸的世界,原来是楼下的用户装修房屋造成的。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