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37

第37章 认知篇:认识你自己给心灵松绑 (2)

第九章 认知篇:认识你自己给心灵松绑 (2)

心理学界公认造成失眠的六种心理原因包括:怕失眠心理、做梦有害心理、自责懊悔心理、担忧心理、童年创伤再现心理、受突发事件后的手足无措心理等。所以要摆脱睡前的不良心理,不要把睡眠看得特别重要,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力,往往越怕失眠就越会使脑细胞兴奋。睡眠是人体的自然反应,不要人为的控制它,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有害怕和排斥的想法。白天应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劳其筋骨放松精神,而不应用来补觉。注意睡前不要急着躺下,要先心平气和,抽些时间整理下思绪,把白天的事细想一想,做个处理问题的决定,当真的感到困了才去睡。

第264天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头

《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人性中的邪恶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人们能正视它,才能战胜它,把它从圣洁的心灵中驱除出去。

案例

58岁的顾某收了一天的破烂,拉着他的破烂到一废品收购点去卖。顾某很快和收购点的王某成交、钱款、货物也已结清。恰巧,有一大卡车正在装破烂,王某就让顾某把破烂直接装卡车上,可是顾某刚把一大捆破烂举过头,突然从破纸捆里滑落一块大石头,正好不偏不倚的砸在顾某的头上,大约10公斤重,结果顾某头破血流,赶快就被送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医疗费花了400元。顾某说自己是帮王某装车弄伤的,应该由王某付钱,王某说谁让他在破烂里掺石头呢,还没向他要造假的钱呢。后来他们还是达成和解,各出200元,顾某从医院出来后说:以后损人利己的事情可不能干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头吗?

点评

人一味追求外物为邪,没有同情心为恶,邪恶会吞噬我们的心灵,驱除邪恶人性之美才会展现。害别人的人往往最后会害了自己,就想上文中的顾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头。邪恶心理也是一点一点积累壮大的,因此我们更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自己的心田多种善的种子,善是对恶最好的惩罚和回报。

第265天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求学、工作、恋爱、结婚,究竟有哪些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顺从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我们一直在走别人给我们安排好的路,却迷失了自我。

案例

菲尔的父亲开了一家洗衣店,他非常希望儿子能接手他的洗衣店,就把儿子叫到店里来工作。可是菲尔自己并不喜欢,每天懒懒散散,他的父亲非常的伤心,认为自己养了个不求上进的儿子。一天,菲尔告诉他的父亲想去做一名机械工人,他的父亲非常的吃惊,认为机械厂的工作又苦又累,很想不通。可是菲尔一再坚持,最后父亲妥协了。菲尔在机械厂非常开心,虽然他要穿着油腻的粗布衣服,从事比洗衣店更为辛苦的工作,工作时间还很长,但他竟会快乐的在工作中吹口哨,唱歌。他又选修了工程学课程,研究引擎和装置机构。他研制的“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在二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他成为波音公司的总裁。

点评

培根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确,每个人都是自己未来的设计师,我们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没有人能为我们的命运负责,除了我们自己。就如同你必须自己学会走路,别人最多只是为你指路。接不接受别人的安排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菲尔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所以他成功了。韦奇定律认为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环境常会左右我们的意识,我们需要拿出坚持做真实的自己的勇气,走一条自己的路。

二、做自己的心理师

第266天 走出悲观

有时候,我们都会悲观,会把事情想得很糟,但是事情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为什么不能冷静对待呢?也许你意识不到悲观情绪对你会有什么样的副作用,那么就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案例

尼克是一家铁路公司的调车人员,工作相当认真,尽责尽职,但就是对人生有些悲观。一天,其他员工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都走了,不巧尼克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他知道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如果不出去,就一定会被冻死。他越想越可怕,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手掌敲肿了,喉咙叫沙哑了,可没人理睬。最后,他颓然的坐到了地上,拿出纸和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遗书。第二天,人们上班,发现了他倒在地上,急忙抢救,可是他已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了。大家非常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开关并没启动,巨大的冰柜也有足够的氧气,可尼克却被“冻”死了。

点评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曼博士,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心理方面的实验,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就如上例中的尼克,不是死于冰柜的超低温度,而是死于内心的恐惧悲观。冰柜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也面临着人生中的绝境,我们能不能不悲观?我们能不能多点勇气?要希望不要绝望,可以被处境困死但绝不能被吓死。

第267天 完美情结

你可以追求完美,但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你何苦把完美作为终极目标呢?退后一步,你会发现残缺是另一种真实的美。

案例

25岁的曲某是一名公司职员,大学期间,她交了一个男朋友,高大英俊,又对她倍加呵护,同学们都觉得她们是天生的一对,可是曲某容不得他有一点过失,当她发现他有轻微的洁癖后,就选择了与他分手。毕业后,朋友介绍了一个公务员给她,公务员很有绅士风度并且才华横溢,她与他很快坠入爱河。在男友提出结婚时,她又有些犹豫了,因为她觉得男友经济方面不是很充裕,她就不断鼓励男友经商。后来男友辞掉了铁饭碗,但他的性格就不适合商场,结果还赔了十几万,最后两个人在互相埋怨中分手。

点评

追求完美是人们的普遍心态,但是过度追求完美就是不知变通,吹毛求疵了,要知道瑕不掩瑜。心理学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和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反比,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担心失败妨碍了全力以赴去追求成功,遭到失败后,就焦虑、沮丧,想尽快从失败中解脱,并没吸取经验教训,因此他们的身上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往往对别人比较苛刻,爱吹毛求疵,因此往往家庭和人际关系都不和谐。完美主义者表面看很自负,其实藏在她们内心深处的是自卑,总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很难说追求完美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一直背着完美的包袱不是很累?就会少很多快乐,所以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重新认识瑕疵,要知道瑕不掩瑜,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也宽容一点。

第268天 告别神经衰弱的困扰

随着人们生存压力的增大,许多人为了工作不爱惜身体,这样身体在过度劳累后就产生疲劳感,容易患上神经衰弱。

案例

高圆圆,原在某市一中学读书,父亲在市里某机关工作,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还有

一个妹妹。后来父亲因病故去,给她很大打击。但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升入重点高中,一直名列前茅,老师都很喜欢她,有什么竞赛之类的都让她参加,这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考试前老师会给她开“小灶”,并留一大堆试题给她做,虽然对她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她的精神已不堪重负,每晚要背题到深夜。一次,她考前在家里背题,可是恰逢邻居家请客,吵的她静不下心来,她又急又气,急的是怕明天考试失利,气的是老师不该让她参加这么多竞赛,弄得她疲惫不堪,就这样她焦虑一晚,题没背好,觉也没睡着。此后她一到考试前就害怕,心慌,失眠,一点小事她也睡不着。

点评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病原因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如学习、人际不协调、工作紧张、亲人亡故等。同时患此病的人多具有自卑、多疑、好强、自制力弱、敏感等特点。心理专家提醒: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好的,患者要注意不要怕让人失望,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量力而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习惯,睡前要放下杂念,不要思虑过重。

第269天 拖拉让你吃尽苦头

生活中,有很多人被拖拉的恶习困扰着,事情难也好易也好,不等到最后一刻就不动手。虽然这种恶习也令她们倍感苦恼、焦虑,但好像就是摆脱不了,这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呢?

案例

小陈在一家中日合资的公司做日文翻译,她年前接了很多的活,期限是两个月。本来她已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但总是翻译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一会儿和同事聊聊天,一会儿在QQ上和网友说说话。眼看着期限就要到了,她还是没耐心工作,她说:“我真不敢想象两个月做一件事,”虽然眼看期限就快到了,她心里也很急,但就是拖着不愿意做。最后,由于她没按时完成任务,被老板辞退了。

点评

做事拖拉的习惯我们很多人都有,而且喜欢给自己找各种原因当借口,但事实是拖着不做事情不能自动解决,反而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自责、后悔、自尊心下降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心理学家分析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激进型”,她们过于自信,认为把事情拖到最后才做很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她们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或者是怕成功后得到别人的关注,她们缺乏自信。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将那些喜欢把要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的人,称为患有“慢性拖拉症”。做事拖拉的人往往缺乏耐心,很难冷静地处理问题。克服做事拖拉首先要认识到想把事情做得绝对完美是不可能的,你现在和即将的行动将决定事情的结果,拖着不做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你可以给自己列一个工作计划,计划要合理,在能做到的范围内坚决执行,并给事情分好轻重缓急,做事时集中精力避免分心。当你想到时就真正行动起来,你会发现事情远没你想象的困难。你也可把困难的任务分解,你会发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难,然后马上攻克它。总之,做事拖拉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障碍,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克服它从今天开始。

第270天 给自己疗伤

生活中,我们不免遭受朋友分离、失业、失恋等各种挫折和磨难,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忘掉那些痛苦,把悲痛化为力量,尽快的从失意、从失魂落魄中恢复过来。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