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22

第22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3)

第五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3)

刚上小学的文文最近非常害怕有毛的东西,一看到毛毛虫就会浑身发抖、哭泣,甚至连自己的毛衣都不愿意穿,妈妈很不理解,经过仔细开导后才知道,因为幼年时,一次,文文和一帮小伙伴玩,其中有一个男孩非常的淘气,把一个绿色毛毛虫扔在文文的脖子上,其他孩子都在旁边起哄,文文非常害怕,自此以后文文对有毛的东西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甚至不愿意穿毛衣。

点评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育理论认为:成年人的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看到童年的影子。文文受到同学的惊吓患了儿童恐惧症,这种心理障碍大多是由于环境、教育的不当造成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限制孩子很多自由,或用鬼怪、大灰狼等吓唬不听话的孩子,独生子女因为生长孤独,莫名的恐惧感也可能来自孤独感。也可能是孩子目睹了车祸、火灾等突发的事件,给心灵带来创伤导致一见到车、火等就恐惧。有的孩子曾被猫、狗等咬过,所以害怕动物,进而害怕有毛的东西。有的孩子受社会风气文化的影响还会害怕外星人、机器人等。有的孩子父母还会无意地把自己的害怕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会模仿大人的恐惧表现强化自己的恐怖感。防止儿童恐惧症,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胆量,不要给孩子讲鬼故事,对孩子不理解的事物要给予讲解,增长孩子的知识,如果孩子的恐惧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不必过分关注和干涉,如果确实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就要了解发病原因,尽早接受正规有针对性的治疗。

第146天 精神性叹息症

今天,我们不仅看到大人因为工作、生存等压力唉声叹气,我们身边的一些孩子也总是唉声叹气,我们不禁奇怪小小的年纪怎么有那么多的烦恼?

案例

小东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从上了小学后经常唉声叹气,而且越来越严重,即使上课也忍不住长叹,大人问他怎么了,他说胸闷,心慌,就喜欢深呼吸后不自觉的屏住呼吸一会再深呼吸。大人怀疑是这孩子心脏出了问题,可是到医院一检查是“精神性叹息”。据小东的母亲说:孩子除上课外,每周还要参加绘画、钢琴、奥数、英语等各种培训班,简直比大人还忙。

点评

心理专家说精神性叹息是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和紧张引发的心理障碍,多发生在5至13岁的儿童身上,特别发生在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时期,或者是由于转学引起的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主要由于家长对自己的过高期望,新环境的不适应,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竞争等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繁重的作业和盲目的参加各种培训班,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点生活乐趣也没有,因此孩子唉声叹气也就不足为奇。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可能产生紧张,而紧张又得不到缓解就会用“叹气”释放压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解释的“被压抑的情感会转变为某种躯体症状”,因此,我们真的该给孩子们的心灵“减减负”了。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学会释放压力,通过运动、读书、看电影、找朋友倾诉等宣泄不良情绪,让孩子不对自己太过苛求,同时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帮助他们更快的融入集体生活,也不要对他们的“叹气”过分关注、训斥或强迫其停止,以免加剧孩子的紧张,应在轻松氛围中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

二、青少年的心理困惑

第147天 情绪不稳

许多家长抱怨十三四岁的孩子最难管,其实那是因为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案例

有个13岁女孩叫丫丫,胖胖的,很可爱,在学校里就被同学们起了个“肉包子”的外号,丫丫不高兴,回家就挑父母的菜做得不好吃,跟父母发脾气,把妈妈养的花盆都摔了。第二天,老师公布上次数学考试成绩,看到了丫丫的成绩进步很快,就点名表扬了丫丫,这回丫丫回到家非常开心,还帮妈妈做晚饭,把爸爸妈妈弄得一头雾水。

点评

专家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脾气很大,他们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跟爸爸妈妈闹情绪发很大脾气,也可能因为另一句鼓励的话而高兴半天。他们往往多愁善感,这也是因为处在青春期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身体在急剧变化,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性方面也在发育和成熟,同时学业上任务很重,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也在增多,不断考验着他们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许多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又要把自己当大人看,所以常常调节不好自己,情绪容易冲动,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明白这是他们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应给予他们理解和关心。青春期的孩子追求个性,自由,对于不违反道德原则的事过多地束缚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对抗心理,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帮他们找到正确的宣泄情绪的出口比如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一些业余爱好,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坏脾气会给别人和自己都带来伤害。

第148天 自我意识加强

花季里的少男少女本是令人羡慕的一族,有多少人想再回到少年时,已不可得,可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少年也有少年的烦恼。

案例

15岁的萌萌这两天苦恼极了,她发现自己脸上突然冒出了很多“小豆豆”,即使用了很好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了,同时自己学习已经很努力了,甚至把课间的时间都用上了,可是成绩还是原地踏步,就是不见长进。不过,萌萌忽然想起今天班上转来一名男生脸上抹过一丝微笑,真的很耐看呀,不知道他会不会注意到自己呢?萌萌的想法还真是多,比如她总想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不知道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点评

萌萌的一连串的困惑其实也是青春期少年普遍的困惑,这说明他们的身体在快速成长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开始探索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关注反省自己身体及心理的变化,但是对与自己内心的困惑又无法解答,尤其当他发现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差距很大,往往感到迷茫苦闷。因此,青少年要把握好人生中重要的转变期就调节好自己的心理,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要勇敢地接受,不要过于紧张,不自视过高,也不自惭形秽。多与人交往,多交朋友,别人的评价会让你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朋友可帮你分担你的烦恼。对异性要广泛接触,有利于对异性有更多的认识和总体把握,同时应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

第149天 逃避现实

自己主宰的人生才最快乐,没有人会为我们的人生买单,我们自己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否则,后悔的也是我们自己。

案例

小凯是一个19岁的男孩,本来他去年要参加高考,可是怕自己考不好,就想今年再考,结果去年寒假后就放松了学习。今年开学后他在学校却心情烦躁,上课时老往厕所跑,后来他就和家长提出休学回家。他对高考制度很不满,曾搜集了一大堆抨击高考制度的文章。暑假过后他又想换一所学校就读可是没两天,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不好,重新回到家休学,小凯小时受父母溺爱,什么都是父母包办,甚至连整理房间都不会,小凯妈妈说他小时候很“个性”,如果妈妈不去幼儿园接他回家,他就一天不吃东西。初中时没有遇到好老师,那时他就提出过想休学。小凯最近休学在家脾气很大,连妈妈都打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点评

心理医生分析:一个快20岁的小伙子在家里,怎么可能正常呢?小凯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他究竟在逃避什么呢?从小妈妈的溺爱使小凯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形成了任性、偏执、依赖性强的性格,另外妈妈认为小凯没有遇到好老师这种心态会影响到小凯适应环境和处理师生关系。小凯的“个性”实际上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又缺乏心理承受力,因此,面对升学的压力、以后的人生,他都没有勇气面对,而是采取逃避,并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安慰自己,不论高考制度不好还是教学质量不高,其实都是休学的借口。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让他明白:可以休学也可以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但你必须为你的决定负责,你也必须开始实实在在的做事,给自己挣钱吃饭,即让孩子尽快走进现实,开始自己谋生,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虚度光阴。

第150天 社交恐惧症

有人的地方才有社会,而我们都身处社会之中,当然离不开与人的交往,但是有些人却因为心理问题深受社交之苦……

案例

林林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她从小性格腼腆,家里来了生人她就躲起来,后来上了高中,更不敢与同学接触,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敢抬头看老师,不敢和同学的目光对视,每当看到其他男女同学在一起有说有笑,既羡慕又嫉妒,虽然内心渴望与同学们接触,可还是独来独往,林林的内心充满矛盾,她在学校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总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点评

心理医生说,林林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开始是与某些人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产生恐惧感,慢慢地恐惧会蔓延到所有的人。患者不敢与人对视,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社交场合会脸红、出汗、心理总处在紧张的状态。社交恐惧可能源于人际交往中的受挫经历。克服社交恐惧首先要学会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要太关注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不要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要猜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放松,树立自信,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尽量让自己开朗乐观起来,不苛求自己,与人交往顺其自然,可以慢慢一点一点改变,先从自己认为简单的做起,比如先对陌生人抬起头,第二天可以看一下街上陌生人的眼睛,每天可以进步一点。总之不断努力,并对自己战胜恐惧充满信心就一定能消除紧张心理。

第151天 青春期焦虑症

有人说焦虑症是一种被理解的心理问题,也有人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折磨,还有人说轻微的焦虑可以督促人们迈向成功。但当焦虑症缠上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案例

岚岚今年15岁,妈妈发现她最近很古怪,待在家里一会儿,总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好像有什么急事,可是一问她还说不出来什么,就是说感到心有点慌,晚上睡觉也不安稳,一晚上起来好几次,说睡觉太浪费时间,妈妈发现她总是莫名地紧张和兴奋,临近考试也会紧张不安,常常会失眠并头痛。

点评

心理医生说,岚岚患上了青春期焦虑症,因为青春期个体发育快,第二性征出现,个体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的变化会感到不知所措,往往会出现害羞、紧张、恐惧和不安,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眩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神经过敏等症状。另外,家庭的不和睦,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失去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诱发神经衰弱。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情,看到危机中存在转机,保持乐观,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有处理各种工作的能力,同时不要苛求自己事事都完美,多做些能让自己放松的运动,或听一些轻音乐,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摆脱掉浮躁等不良心态。当感到焦虑时可做六次深呼吸,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促进其功能,或搓几下下脸,把心态放平和。

第152天 考试综合症

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人肯定都忘不了那些为了考试而忙碌的日子。奇怪的是有的好学生屡屡在考试中受挫,而有些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却总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