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21

第21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2)

第五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2)

小庄今年6岁,可是还常常津津有味地“吃”自己的大拇指,不论听故事还是做游戏,父母把她的手指拿下来,不一会儿她还拿上去,像棒糖式的吮起来,晚上睡觉也不放下,焦虑的父母发现只要她一紧张,就会把拇指放在嘴里吮起来,还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

点评

心理学认为吃手指是智力发展的信号,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两三岁时吃手指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时还吃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小庄通过吃手指来获得安全感,降低焦虑紧张的情绪,是婴儿时吸吮乳汁的衍生动作,如果家长呵斥、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想改就更难。吃手指有可能把细菌带到肚子里,影响牙齿的发育和与小朋友的交往,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首先要多与孩子交流,满足孩子被爱的需求,不让孩子的双手闲着,引导孩子多动手,告诉孩子吮手指的坏处,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吮手指要表扬鼓励,再逐渐延长规定时间,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

第138天 我是“画图”高手

生活中,小儿尿床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5岁以后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就是个问题了,父母应立即带领孩子到医院诊断治疗。

案例

6岁的落落内向腼腆,不善言谈,在1周岁时就不用尿布了,但是,近来又开始尿起床来,父母为此很头痛。想想近期搬了两次家就够折腾的了,孩子又出现这种状况,由于工作太忙,有时孩子尿完床来不及洗就把它晾到外面等晚上干了再拿进来,邻居家的小孩看了常取笑落落是“画图高手”。父母的责备也使他更加的自责和焦虑。

点评

专家认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包括父母离异、刚上幼儿园等)的剧变可能使某些孩子的生理功能出现“退化”,比如尿床,等孩子渐渐适应了新环境可能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了。孩子经常尿床,应先去医院看是否是神经泌尿系统的问题,如果排除生理问题就应从心理、睡眠方式等找原因。研究发现,有些孩子会因心理压力而偶然出现尿床,睡前应给孩子听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放松,在孩子尿床后不要羞辱责骂,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加剧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使情况恶化。家长按月做一个表格,如果孩子一天没尿床,就在上面贴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但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常常一朵小红花都拿不到,就要换用别的方法。

第139天 啪、啪、啪的破坏欲

不知何时起,你发现自家的小家伙成了“破坏狂”,刚买的娃娃就被他把腿卸下来了,自动报时的小闹钟被他摔的再也不能报时了,八音盒里跳舞的“小姑娘”被她拿出来后再也不能跳舞了,你对他怒目而视,他却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

案例

小轩今年6岁,是单亲家庭的女孩,她出生后没见过爸爸几次,因为妈妈说爸爸是坏人,不要小轩和妈妈了。小轩在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放学后和爸爸妈妈其乐融融的回家时总是酸酸的,每次小轩和妈妈去找爸爸要抚养费,他们都要大吵一架,互相指责对方,一点不顾及小轩的感受,小轩回家后就开始她每次玩的游戏,她肢解新买的塑料娃娃,用小刀恨恨的割娃娃的腿,弄坏东西后还露出一丝浅笑,妈妈很久以后才发现小轩的破坏欲,内心深受触动,不知道小轩是怎么了。

点评

超过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破坏的后果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对这样孩子的破坏欲父母要引起重视,可能是她不知道怎样表达愤怒、压抑、不安、失望,所以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小轩的家庭矛盾,缺少父爱和家庭的温馨,都可能是她破坏欲的来源。放任她从破坏中寻找满足很可能造成她的心理变态。儿童心理专家认为给予儿童的更多的安全感,破坏欲就不会产生,小轩的父母应该各找小轩谈谈,告诉小轩父母虽然不在一起,但是父母都很爱你。同时父母要避免在小轩面前激烈的争吵,最后妈妈要培养小轩的特长,比如跳舞,钢琴、绘画,等让小轩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转移不良情绪,派遣内心的愤怒,忘掉忧愁。有的孩子破坏玩具则是由于好奇心,或者对旧玩具的厌烦导致的,父母要找到原因引导孩子增加自制力。

第140天 儿童多动症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有的孩子整天不停地玩,在家在学校都闲不住,你可能会说小孩子嘛,顽皮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他生病了?

案例

罗罗是一个7岁男孩,正上小学一年级,他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别的小孩能专心听讲,但是他几乎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老师上课就发现他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而是去和别的小朋友说笑、打闹,由于他经常上课时打扰别的同学,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因此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

点评

事实上,罗罗患上了儿童多动症,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一般多动症孩子的智力正常,只是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的原因可能与脑损伤、遗传、铅中毒等因素有关。家庭不和等不良环境的刺激、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学校的过度体罚、早期智力开发过量超过孩子承受力等是诱发多动症的心理因素。因此,面对多动症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因材施教,热爱相信孩子,对孩子要宽容有耐心,家长和老师不能歧视多动症患儿,要不断鼓励她们良好的行为,挖掘他们,绘画、音乐、运动等方面的天赋。

第141天 儿童抑郁症

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所以家长老师在关注孩子身体、学业的同时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

案例

芊芊是家里的独女,她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对她期望很高,从小就要求很严格,四年级的一次考试她患了重感冒发挥失常,第一科数学没有考好,其他科考试也都不理想,因此回到家后沉默寡言,自此精神不振,食量下降,后来竟不愿上学了,说怕见到老师同学,后家长带她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上了抑郁症。

点评

儿童抑郁症的成因可能是心理遭受重大刺激出现情绪上的巨大波动,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产生的,还可能是患儿的父母有抑郁症影响到孩子。治疗抑郁症首先要增强儿童自信心,要他们学会知足常乐,不要太苛求自己,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她们的乐观精神,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教育方式,不打骂,多鼓励,少训斥。

第142天 儿童孤独症

生活中,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不说话好长时间了,他好像对母亲没什么感觉,做什么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你不仅暗自伤神,孩子到底怎么了?

案例

小强是个5岁的男孩,小强出生后,他的父母出去打工,父母把他送到寡居的姥姥家抚养,直到4岁才接到自己的身边,送到幼儿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反映小强在幼儿园整天都是一个人玩,不和其他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而且很少说话,明明想表达“我”的意思却经常说成“你”和“他”,父母开始以为是小强的发音器官有问题,后经专家会诊认为发音器官正常,但语言发育迟缓,性格上孤僻,没有独立交往能力,推测为孤独症。

点评

大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表现是语言障碍、孤独离群、不适应集体活动、情感冷漠、行为活动刻板,如转圈、撕纸、按开关、看电视广告、听音乐等。也可能表现为多动,攻击性强,自伤、注意力分散、发脾气等行为。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孩子整天看电视,不说话。自闭症影响孩子的认知和成长,现在还没有特效药,重在教导和练习,加强言语训练,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愿望要求或者传递简单信息,建立亲子感情,患儿说话时可能会词义颠倒,父母要耐心倾听并且使用容易理解的简短用句与孩子交流。而且越早治疗将得到越好的疗效,否则可能形成终身残障。自闭症男孩的得病率是女孩的四倍,有人认为发病原因可能胎儿在子宫发育时出错,与脑部损伤有关,另外对男人而言,每迟十年当爸爸,患儿患上自闭症的风险就翻一番。专家认为自闭症治疗效果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和干预的恰当运用。父母首先要接受患儿患病的事实,协调好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其次要与医生保持长期合作咨询的关系,准备一个记录对孩子发育行动观察治疗的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143天 儿童焦虑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使成年人身心疲惫,因此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身为父母常常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教育方法失当,过分苛求溺爱孩子,让孩子失去自信,不知如何独自面对社会,突然的变故如父母离异,家庭氛围不融洽,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家庭里,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变得紧张、畏缩、焦虑。

案例

小朵7岁,从小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害怕,拼命哭闹,现在小学二年级,老师反映她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学习成绩偏下。小朵的父母听了老师的话回来狠狠的训斥了小朵,小朵开始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上学,最近妈妈出差晚上没有陪小朵,小朵晚上睡不好觉,并常做噩梦,白天没有心情吃东西,总出汗。

点评

小朵得上了儿童焦虑症,心理医生说此症以女孩居多,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有关,由于小朵本身就敏感,缺乏自信,自尊心又强,结果家长还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批评,才导致孩子出现焦虑疾患。严重会影响智力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对孩子进行放松疗法等。面对焦虑患儿,老师和家长应负起相应的责任,给孩子创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和舒适愉快的学校环境。

第144天 儿童强迫症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反复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否做对了,反复检查自己书包里的学习工具和书本是否带全了,有的总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反复洗手。不要认为这是小事,这可能说明你的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

案例

10岁的亮亮近来很奇怪每次走到放学的路上都要数电线杆,数了一遍又一遍,父母发现后,批评制止他,他就发脾气,并要求回去重新数,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晚上睡觉前,总是要求父母说:“亮亮,晚安,明天叫你起床。”而且声音的大小要适当,丢一个字都要求父母重新说,否则就不睡觉,把父母折磨得筋疲力尽。经诊断亮亮得上了儿童强迫症。

点评

亮亮患上了儿童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情绪、行为。一个正常的儿童在发育早期会有轻微的强迫症状,比如会反复唱同一句歌词,喜欢用手抚摸电线杆,用脚踢路边的小石子,睡前一定把鞋子摆成什么样才行,这样的行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属于正常现象。儿童强迫症的诱因可能是先天性格胆小、拘谨、不活泼,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严格,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或者患儿父母本身也有强迫行为、洁癖、做事拘谨、胆小、优柔寡断的性格。孩子出现强迫行为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矫正,首先家长要帮孩子树立起克服自身弱点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采用思维阻断疗法,当患儿出现强迫性思维时,大喊“停”并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强迫症,要马上终止。还可采用系统脱敏法等进行治疗,严重的要辅助药物治疗。总之,充分配合医生指导,强迫症状是可大为改善甚至治愈的。

第145天 儿童恐惧症

婴儿一出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但随着不断地成长,他们开始对黑暗,昆虫、动物、雷电、疾病、死亡等产生恐惧,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社会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潜在的伤害、甚至死亡。也就是说每个儿童都要经历从怕到不怕的过程。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