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02

第2章 交际篇:成为受欢迎的人 (2)

第一章 交际篇:成为受欢迎的人 (2)

抬杠心理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逆反心理,也可能是由于自恃有才或者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争强好胜,以显示自己的标新立异,或者由于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总之抬杠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进一步交往,激化矛盾,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克服抬杠心理就是要多与别人沟通,制造机会,让双方多互相了解,克服自负固执的心理。不能因为丢了面子而做无谓的口舌之争,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赢得起,所以不能怕输。再有就是广闻博见,胸怀广阔,可以帮自己消除抬杠心理,成为一个有修养,人人愿意接近的人。

第9天 克服怯懦掌握主动权

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吗?你的周围有怯懦胆小的人吗?

案例

张某是新毕业的研究生,他在求职中屡受挫折。因为每次面试时,对着面试官他都感到紧张不安,或者答非所问,躲躲闪闪,或者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了什么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形象,导致不敢放开说话,会的问题也回答的不够清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总被企业拒之门外。怯懦让他在痛苦中自责,但又深陷其中,屡次受挫后,张某竟对找工作产生了恐惧,于是每天关在家里,大门不出。

点评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表现,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怯懦的人缺乏处世交往的主动权,在困难面前表现为畏惧退缩,意志力薄弱,在与人交往中,总是不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总是愿意按照他人的意愿办事,没有自己的主见。怯懦导致顾虑重重,低估自己的实力,也不利于自身潜力的挖掘。克服怯懦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事有始有终,其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胆量,再次遇到困难可以想像一下最坏的结果,从而产生免疫,最坏的结果不过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好恐惧胆怯的呢?只是做的时候全力以赴地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怯懦的人还应该适当地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人的一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怯懦的人往往因害怕接受挑战而错过最佳的机会,冒险精神的培养无疑是克服怯懦心理的一剂良药。

第10天 吝啬的人一无所有

还记得欧也妮·葛朗台吗?当他濒临死亡的时候,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多么可笑啊!虽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吝啬的人呢?

案例

小王是单位新招聘来的销售经理,他高大帅气,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对手下的员工非常的吝啬,为了给自己省下几个钱,小王要求属下凡是在外面接到他的电话,要先挂断再给他打过去。一次,一个下属忘记给他回过去,结果第二天上班就遭到他一顿斥责。员工背后都叫他“铁公鸡”,也正因为他的吝啬,相恋2年的女友离他而去,因为每次出去玩或吃饭他都是女友花钱,女友的父亲生病住院急需用钱,女友向其借钱并承诺一定会还,可他还是找各种理由说没钱。

点评

吝啬的人往往自私,冷漠,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他们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借钱借物给别人,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吝啬心理也是缺乏仁爱之心,同情之心的表现,吝啬的人被人认为是冷血,没有人愿意和吝啬的人相处,更不用说交朋友了。吝啬也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吝啬之人不但自己活得累,也让周围的人不愿接近。克服吝啬,首先要从精神上认识到,不单单财富是幸福的源泉,幸福还包括亲情和友情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人会思考有感情,所以当别人有了困难之时千万不能吝啬你的帮助,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其次,可以培养自己崇高的信仰,养成乐善好施的品格,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第11天 猜忌让信任远离

你是否有过家人和朋友会在你的背后说你的坏话的想法?你是否认为同事都在小声议论你?当有人赞扬你,你也怀疑他们的赞扬不是出自真心吗?

案例

小雨是公司销售部新来的员工,经理让老员工赵谦带他,熟悉业务。一次,小雨和赵谦一起去拜访客户,但是小雨却把一份有关产品的重要资料落在了家里,面对客户屡次发问,小雨只能凭记忆说一些相关情况,最后还是赵谦给小雨打了圆场。回到公司后,小雨看到赵谦径直走向经理办公室,心想:“他一定是去向领导说我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好把功劳都自己占有。”越想越气,赵谦出来后,小雨便“腾”地站起来说:“我不就是一时大意吗,也不用这么快就去给领导打小报告吧?”赵谦说:“我没有啊!”小雨大声与赵谦的争论都被经理听到了,于是经理出来对小雨说:“你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谦不仅没有说你坏话,还说你小子虽然一时疏忽忘记带资料,却能把产品的核心技术凭记忆向客户解释明白,可见工作是用了心的。”小雨听了经理的一番话,顿时感觉无地自容。

点评

猜疑是由无端地,毫无根据地联想所造成的,猜疑总是滋生于不信任,而后设定了一个假想的命题,通过自己的想象使命题合理化,但是却作茧自缚,就像上例中的小雨。另外,猜疑心重的人也可能是有过挫折的经历,所以产生了一种自我防卫的意识。就像曾被爱情欺骗过的人总是会怀疑和提防现在的恋人一样。克服猜忌首先就要增进与别人的了解,因为不信任的产生就是由于彼此不了解。推心置腹地与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冷静思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能更好地把矛盾分歧早些解决掉。要建立自信,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叫别人如何相信你呢?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就不会自寻烦恼。

二、洞察别人的心理需求,变身交际达人

第12天 不要干涉别人隐私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她们总喜欢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你,你在做些什么她们都要了解,甚至她们会像经纪人一样帮你安排你的私人时间,真不知道拥有这样的朋友是好事还是坏事。

案例

莉莉是小梅的朋友,小梅是班里的班花。一天,莉莉去逛街,发现小梅与一陌生男子走在一起。莉莉回到班级就对同学说:别看小梅平时挺清高的,其实她有男朋友,两个人在街上是多么的亲密等。小梅回来后,听说莉莉如此宣传自己非常生气,发誓与莉莉再也不来往。其实那个人并不是小梅男友,而是她的表哥。

点评

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应该拥有一个不受侵犯的私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心理学上把莉莉这种专门爱打听、传播、干涉别人隐私的坏习惯称为“干涉癖”。干涉心理的产生可能由于嫉妒、猎奇等原因。克服干涉心理,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怀着一颗友爱的心自然不会做伤害别人的事。干涉心理还表现为干涉对方的爱好,着装等。认为朋友的爱好、着装风格等应该与自己相同是完全错误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与朋友相处应该是求同存异的,也正因为有了不同,世界才丰富多彩。同时,与人相处也不能过于亲密,刺猬效应说明如果两个刺猬的距离太近就容易刺伤对方,如果太远又达不到保暖的效果。人也一样,要保持一个最适合交往的距离,才能使友谊长存。

第13天 距离产生美

有的人很渴望友情,也很珍惜友情,他们认为只有天天在一起友谊才能长久,可是朋友之间真的是越亲密越好吗?

案例

小强和小李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同一个公司工作,经常一起聊天并探讨工作上的事情,下班也经常一起去吃晚饭或到酒吧玩。后来小李结婚后就想早点回家,另外他也觉得与小强成天在一起有些厌倦,恰逢小强失恋了,白天与小李在工作上互相切磋,晚上又叫他一起去酒吧借酒消愁,小李委婉地拒绝了,可是小强竟追到小李的家里,对他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胜过合伙人甚至妻子,不是吗?”小李只好点头应付,这样连续一个多月,小李和他的妻子都有些受不了小强了,于是他们不得已搬到了旅店居住,小李说真希望再也不要见到小强。

点评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与朋友相交也要有理有节,张弛有度,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社会背景,有各自的爱好和家庭,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朋友来迎合自己,满足自己,既不现实也会给朋友制造困难。只想索取不想付出的人拥有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认为不整天在一起友谊就会淡漠的观点更是愚蠢的,真正的朋友即使很多年没有见面,仍会互相牵挂。有人说:不联系不等于忘记。因为某些原因失去联系的朋友偶尔仍会想到曾经在一起的时光,虽然没有获得朋友的鼓励但是心里却能获得慰藉。所以距离有时真的能产生美,而朋友太过亲密,交往次数越频繁,就会暴露两个人更多的差异,反而不利于友谊的长久。“无话不谈,无所不享”的亲密关系常是造成友谊危机的原因,所以请给自己和朋友都留一点空间。

第14天 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圣经》中说:“嫉妒是骨中的朽乱。”有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他们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常常故意炫耀自己的优势让别人嫉妒,并以此获得满足和快乐。

案例

1953年,在德国慕尼黑伊萨尔河两岸的沿河大道上,有一位“老姑娘”推着一辆童车散步,突然间她把童车和小孩一起推进河里,导致小孩溺水而亡。原来这个小孩是她女友的孩子,女友托她暂时照管。开始,大家怀疑“老姑娘”的精神有问题,可能出现了幻觉所以才失手把车推进河里,于是连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克雷奇默尔也参与进警方的调查。但是结果出乎意料,不但排除了“老姑娘”患病的可能,还被确定为故意杀害,可是“老姑娘”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她嫉妒女友家庭美满幸福,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可是自己却形单影只,于是一时妒火中烧,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点评

可见,嫉妒之心就像埋藏在我们心中的定时炸弹,可能随时引爆。嫉妒只会害人害己。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呢?当自己面对竞争,挫折,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时会产生焦虑不安或不满足,用合理的方式不能解决就采用了一种不正当的心理防卫机制,即把失误推给他人或歪曲事实贬低别人,如说:某某的升职一定是走了后门。嫉妒源于自私和虚荣,自我意识过强的人容易产生嫉妒,所以克服嫉妒就是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人各有所长,别人的成功和她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人会永远领先。另外,要知道嫉妒除了表明自己心胸狭隘外不会使自己有任何进步,尔虞我诈,嫉贤妒能的团队不会有良好的人际环境,也难有所作为。故我们应谨记古人的教诲: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

第15天 直面社交恐惧症

在美国,社交恐惧症位列心理障碍疾病的第三名,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我国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在递增,人从呱呱落地起就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正是这种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进步,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时时受着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进入公共场合的困扰。

案例

赵女士现年26岁,从小学习很好,但是胆小孤僻,至今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经亲友介绍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开始时工作较顺利,与本部门几个

同事交往也还好,一次,上级公司财务经理来检查账目,虽然账目很清白,但赵女士面红耳赤,回答得结结巴巴,显然非常紧张,后来领导找她谈话,她也出现这种状况,到后来发展成不愿到公司食堂就餐,害怕与同事接触,不敢直视领导的目光,公司举办集体活动或者舞会时,虽然她心理十分想参加,但是每次决定去时都心慌,脸红,手心出汗,心跳剧烈,这种恐慌一直困扰着她,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点评

像赵女士这样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严重的患者会害怕上街,害怕打电话,甚至把自己长期的关在家里。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大多自尊心强,又有完美注意倾向,她们过多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害怕自己在公众场合出丑,她们往往很自卑,但是又很争强好胜。社交恐惧包括赤面恐惧、异性恐惧、口吃恐惧等。庆幸的是社交恐惧是可以消除的,首先要增加自信,接纳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其次不要苛求自己,任何事只要全力以赴不管结果如何都应给自己鼓励;再次,要勇敢去面对,多参与社交活动,但是这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克服恐惧,比如可以先让自己勇敢进入公众场合,看一下陌生人的衣服,再直视别人的眼睛,最后笑一笑,打个招呼。社交恐惧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得到缓解。

第16天 我们都想被肯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无疑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在别人的鼓励与赞扬中获得满足,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和自信,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要吝啬你的肯定与赞美,即使别人的成功看起来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你的肯定与赞美却能让他人更快地接纳你,肯定你。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