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601700000045

第45章 男科杂病 (10)

第7章 男科杂病 (10)

例1 黄某,男,24岁。1994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头痛发热已两天。两天前参加篮球赛之后,即以冷水沐浴,睡至半夜发热恶寒,头痛如破,全身酸痛,腰痛如折,胸腹灼热,下肢不温。现症见舌苔薄白,舌质边红,脉沉不起,头重不欲举,以两太阳穴剧痛,脉之所以不起,正气先虚,舍脉从症,以外感风热论治。用辛凉解表法。以桑菊饮与银翘散加减,连服2剂。

二诊:药服2剂之后,仍然发热昏沉,全身骨节疼痛,苔薄白,舌质红,脉象沉伏。虽然症脉不符,但确属外感之症,何以药后罔效,是症重药轻,抑或辨证有差,乃询之家属,追查病史,始知当晚入睡之时,曾过性生活,半夜醒后,即感头晕头痛,发热恶寒,全身困倦,四肢乏力,行房劳累之后而发生。治之宜扶正疏解为法,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出入。药用:熟地黄15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桑叶10g,白蒺藜10g,防风10g,苦丁茶10g,甘草5g,上方每日清水煎服1剂,连服3剂之后而热退,头痛头重消失,继以龙眼叶、鲜槐叶当茶以清余邪。旋后以异功散、人参养荣汤调治10余日而收功。

按语:本例临治选方,忽略病乃房事所得。药只清解外邪,不顾精气亏虚,故疗效不满意。随后询之家属,知其为房事之后而发生,乃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以固本,加桑叶、防风之清润疏解,祛邪而不伤阴,白蒺藜、苦丁茶二药甘苦,散风清热而醒头目之功倍增,生甘草能解毒而调和诸药。用药过程中,标本兼顾,以本为主,以虚为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故收效如期。

例2 李某,男,28岁。1954年1月25日初诊。

患者夜来连续两次行房之后,感腰脊酸软,头晕头重,两目昏花,恶寒肢冷,鼻塞,虽盖厚被而不温,神疲乏力。诊时面青唇白,语言低沉,但尚能对答清楚,脉虚细弱,舌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肾阳不足,行房之中,复感风寒之邪。拟益气温阳为主,以驱外邪,仿参附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出入。药用:制附子10g(先煎),细辛3g(后下),党参20g,防风10g,秦艽10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并隔姜灸百会、神阙、中极、足三里各穴10min。二诊:隔姜灸和服药之后,四肢稍温,头晕头重减轻,脉细,苔薄白,舌淡。守上方去防风,秦艽,加龙眼叶10g,桃叶10g,清水煎服3剂。三诊:药已,精神好转,头晕重减轻,药既中的,仍守上方再服3剂,旋后饮食调养而恢复健康。

按语:夫妻房帏之事,本是人之常情,但过之则有伤身体。本例患者,在寒冬之时,一夜连续行房两次,肾阳受戕,复感风寒之邪,故恶寒肢冷,头晕头重,神疲乏力。治之当以扶阳为主。以参附之温补,配隔姜灸百会、神阙、中极、足三里,则扶正回阳之力倍增;酌配细辛、防风、秦艽以驱外邪,表里并治,以温里为主。方中之所以配用当归,龙眼叶,桃叶,旨在化瘀导浊,且能防温药之燥。药症合拍,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樊中州诊治经验

例3 某男,45岁。

房事后头痛,做头颅CT正常,伴耳鸣口干,腰膝酸软,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胀满,且头痛必持久1~2日后才缓解,舌红苔薄,脉弦细数。熟地黄、菟丝子、龟甲各30g,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牛膝、酸枣仁、川芎、当归、菊花各15g,柴胡、砂仁各12g,甘草6g。水煎服,30剂痊愈。

戴西湖诊治经验

例4 某男,36岁。1986年9月2日就诊。

患者4年多来从事机关文秘工作,常熬至深夜。近1年每于性生活射精同时,头痛发作,病起自后枕部,沿右侧颞部过前头至左侧,渐至全头。伴有头晕而胀,翌日头痛绵绵,晕胀不已,腰膝酸软,精力欠佳,如此二三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颜面潮红,舌质微红,苔薄淡黄,脉弦细无力,辨为肾精不足、肝阳上亢型头痛,治宜补肾填精,镇肝息风以止痛。用加味镇肝熄风汤:白芍、玄参、黄精、枸杞子、龙骨各20g,天冬、牛膝、麦芽、赭石、茵陈、山茱萸各15g,煅牡蛎20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症轻,6剂显效,12剂痊愈,性生活后无头痛等不适感,工作精力旺盛,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此案例为肾精不足、肝阳上亢型头痛,治宜镇肝息风,益肾填精。该患者劳神过度,加房事耗精,髓海不足,脑无所养,头痛发作。治以镇肝熄风汤,补上清下,另加山茱萸,黄精,枸杞子等药以助补肾填精之力,方药切证,故取效甚捷。

第十五节 房事昏厥症

房事昏厥症又称“色厥”,是指个别男子在房事过程中或房事后两三天突然昏迷,神智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明代吴昆《医方考》云:“凡男妇交感而死,在男子名曰脱阳,在女子名曰脱阴。”此病在病因上分为精气暴脱、阴虚火逆、气郁内闭三类。中医对此病有其治疗特色。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房事昏厥症有三种情况。①患者平时身体虚弱,性交时情欲亢奋而致精气暴脱。如《景岳全书》云:“其人本虚,偶因奇遇而悉力为勉者有之,或因相蒸日久而纵竭情欲者有之。”现代医学则认为是兴奋过度,大脑皮层功能一时障碍所致。②患者平时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性交时心情不好,同房时气机逆乱导致昏厥。现代医学则认为是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所致。③患者平时阴虚火旺,性交时兴奋过度,血随火逆,导致昏厥。现代医学则认为是脑血管意外因性兴奋所诱发。房事昏厥症与情绪过分激动、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避免房事时情绪激动是防治房事昏厥症的要点。

【临床表现】

房事昏厥症多发于初次同房的新婚夫妇,据当事者回忆,性交时自觉一阵头晕,两眼发黑,随即失去知觉。临床上也有房事后两三天发生昏厥的,如清代的名医陈士铎《石室秘录》云:“有小解之时,忽然昏眩而倒者,亦阴阳之气脱,此症多得之入内过于纵欲,即景岳所谓不即病而病此者也。”

【辅助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根据病人主诉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名医验案】

李鳖才诊治经验

色厥一证,是指在男女交接过程中或交接后发生的昏厥,在古医籍中称之为“走阳”“色脱”等。如《景岳全书·厥逆》云:“凡色厥之余脱者,以其人本虚,偶因奇遇而悉力勉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纵竭情欲者亦有之,故于事后是气随精去,而暴脱不返。”

例1 茸某,男,48岁。1984年8月15日初诊。

劳累后入房,交接持续10min许,患者突觉头晕,随之昏不知人,唤之不醒,遂邀余前往诊治。患者仍昏迷不醒,四肢逆冷,全身汗出,呼吸微弱(每分钟不足5次),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来散乱,心率30次/分钟,血压6.67/2.67kPa。脉症合参,诊为色厥,属暴脱重证。即针刺人中、涌泉穴,并急用葱白60g捣烂炒热后敷脐。10min后患者两眼微动,又急灌服四逆加人参汤(高丽参10g,熟附子20g,干姜6g,炙甘草6g),又20min而醒。翌日,守方减量加味(高丽参6g,干姜6g,熟附子15g,炙甘草5g,黄芪20g,白术15g,牡蛎30g),日服1剂,连服2天,追访痊愈。

按:本例患者长期重体力劳动,且人到中年,精气渐衰,而又贪色纵欲,使精竭于下,气脱于上,神败于心,导致阴阳离乱,在性交过程中,出现上述诸症。在治疗上,因证属暴脱重证,故急刺人中、涌泉穴以促其清醒,葱白捣烂炒热敷脐、脐周为足少阴肾经、任脉所循,葱白有通阳之功,加热后其功更著。再用回阳固脱之法,急灌服四逆加人参汤,使暴脱得复。翌日守方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固表,用龙骨、牡蛎以固涩止汗,终使痊愈。本病在病因、症状表现方面有其特点,且多发生于房事之中,来势突然,常不能及时送医院抢救,发病率虽低,死亡率却很高。

褚关金诊治经验

火衰阳脱:年过半百或素体阳虚,纵情勉为,精泄阴泻于下。火衰阳浮于上,阳随精脱,阴阳不相接而厥。症见男女交接,精泄昏厥,不省人事,言语不出,阴器内缩,身出冷汗,面色青紫,四肢厥冷,苔白舌淡紫,脉微细欲绝。治宜补火壮阳、益气回厥。方选四味回阳欲(《景岳全书》)加味:别直参或新开河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五味子、煅龙骨、牡蛎。

肝阳暴涨:年逾桑榆,上盛下虚,水不涵木,房事不讳,春阳大怍,阴不潜阳,肝阳暴涨,挟气血痰火上潜而神识不清昏厥。症见高年纵欲昏不识人,面色红,口臭气粗,牙闭口噤,双手握固,二便不通,苔黄舌红绛,脉弦细滑数。治宜辛凉开窍、清肝潜阳,可先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灌服,并用羚羊角汤加味;羚羊角、龟甲、石决明、生地黄、牡丹皮、夏枯草、菊花、牛膝、郁金、白芍、石菖蒲。

肝郁气实:形壮气盛,暴怒惊骇,怒则气逆而上,惊则气乱失常,男女勉合,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而厥。症见形体壮实,悲愤填胸,男女交合,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薄黄舌红,脉伏或沉弦。治宜开郁降气、通窍醒神。方选四逆散合五磨饮子加味:柴胡6g,枳实10g,乌药10g,槟榔10g,白芍12g,甘草5g,木香5g(冲),沉香3g(冲),郁金10g。

例2 火衰阳脱型

陈某,男,52岁。1992年5月2日初诊。

前一夜夫妻合房,泄精后,突然心慌,怔忡不宁,气短不语,汗出肢冷,阳具内缩,昏不知人,喉间痰鸣,其妻不知所措,恐其倒床而气不得返,急掐人中,口咬中指,顿时长叹一声逐渐苏醒,清晨邀余诊治。患者形体肥胖,平时上三楼则气短,呼吸急促,夫妻异地,探亲返里,久旷日幕,纵欲尽欢,肾虚精泄,气随精脱,苔薄白,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治宜大补元气、温阳固脱。新开河参12g(隔水煮,兑入),制附子6g,干姜5g,炙甘草5g,山茱萸20g,制南星10g,煅龙骨、牡蛎各12g,5剂。药后体力渐复,合房未见昏厥。

例3 肝阳暴涨型

赵某,男性,63岁。1991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头目眩晕已7年,每因头部水平位转动则眩晕加剧,地倾屋转,站立不稳,颇有昏倒之势,但无耳鸣泛怒。记忆力明显减退,思维艰难,神情呆滞,动作迟缓。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近年来,有时夫妻合房,常出现一时性昏厥,最近病情加重,甚则四肢厥逆,昏不知人,苔少舌红有细裂,脉弦细数。暮年已花甲,肾虚水亏,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处方:山羊角30g,生地黄15g,石决明30g(先煮),白芍10g,牛膝30g,牡丹皮10g,桑叶10g,菊花10g,龟甲12g,钩藤12g(后入)。石菖蒲20g,丹参12g。上方共服20剂,诸恙均减,昏厥已愈。

王富春诊治经验

例4 张某,男,27岁。1991年4月2日就诊。

4月1日心情愉快,夜中性交两次,天亮又性交1次,凌晨时其妻子发现患者四肢厥冷,推之不动,呼之不应,触之胸中冷汗,全身瘫软,双目紧闭,脉相微弱,面色白,气息奄奄,眼球微动,瞳孔缩散很慢,心音微弱。诊断为色厥。治疗方法:针刺百会、内关穴;热水毛巾擦并敷前额;艾灸神厥、关元穴;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40ml,肌内注射可拉明0.25mg。再服中药:东北红人参10g,熟附片12g,炙黄芪10g,熟地黄50g,炙五味子10g,黄精20g,浮小麦20g,水煎两次,取汁混用,分4次服,隔两小时服1次。服5天,恢复正常。

按:此患者属于纵欲过度脱精昏厥,现代医学认为是性欲过分冲动,中枢神经急剧刺激,通过神经反射由兴奋过度转为急剧抑制,导致脑及四肢血液循环暂时性减少,产生昏厥。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益气养阴,温经救脱,强心助阳,益气补肾,达到了回阳救逆的目的。

第十六节 须疮

须疮,俗称“羊胡子疮”“羊须疮”“燕窝疮”,首见于《外科启玄》,是一种由胡须中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患者多为20~40岁男性,症状以从口唇周围胡须部位反复发生炎症性丘疹、脓疱,缠绵难愈为特征。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脾胃两经湿热,循足阳明胃经上攻,蕴积口周肌肤复感风邪所致。《外科启玄》云:“脑后项窝有疮,名曰燕窝疮,是足太阳兼督脉经,乃湿热所生也,下唇下巴骨有疮,名曰羊胡疮,是任脉经湿热所生也,在承浆穴地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