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601700000033

第33章 性病 (6)

第6章 性病 (6)

处方:大黄15g(后下),黄芩15g,龙胆叶15g,萹蓄10g,土茯苓30g,赤芍15g,车前子15g,桂花头18g,生地黄30g,知母15g。水煎服。

嘱若每天大便3次以上,大黄可不后下而与药同煎。

外治:蒲公英30g,蜈蚣4条,金银花30g,水牛角60g,猫爪草30g,甘草18g,紫花地丁60g,赤芍18g,半枝莲60g,大黄30g,穿山甲30g。用500ml清水将上药煎至200ml,然后用尼泊金3g溶于药中,装瓶,每瓶30ml。外用涂洗患处,亦可用消毒纱布湿敷患处,每日2~3次。浸泡后撒上琥珀珍珠散,其组成为琥珀末、珍珠末、青黛末。三味药拌匀装瓶,撒于患处,每日2次。

复诊:1991年4月23日。服药7剂和外治后,生殖器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减轻,流水减少;心烦、口干苦等症亦有所减轻,纳佳,眠尚可,大便每日2~3次,小便黄,舌脉如上。

处方:上方去大黄,加预知子30g,蒲公英18g,金银花15g。再服14剂,外治法同上。

三诊:1991年5月6日。肿痛好转,溃疡未敛,已无脓水渗出;饮食、睡眠可,自觉乏力,口干,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处方:黄芪30g,薏苡仁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牡丹皮12g,茯苓30g,生地黄18g,木通15g,萹蓄10g。水煎服。

外治:先用原方清洗患处,洗后用以下膏药调敷患处,助溃疡生肌敛口。膏药组成:地龙、黄柏、白醋、防风各30g,白蔹15g,白及12g,老松香20g,白芷12g,黄丹18g,血竭12g,乳香12g,没药12g,黄连10g,冰片6g,麻油300g。制法:先将白蔹、白及、白芷、黄柏、黄连、地龙、防风7味药入麻油内浸3天,置铜勺内煎滚,入老松香、血竭、乳香、没药化尽,次入白醋,微火化开,再将冰片、黄丹徐徐调入,和匀成膏。

经上法内外治疗1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惟在阴茎上留有瘢痕。

按:本医案患者之软下疳,因不洁性生活而发于前阴。其基本病理过程为:湿毒内蕴,白浊滞留而成肿;火毒内攻,则发为淋漓涩痛,并流黄浊败浆;日久之后伤及阴器而出现溃疡、疼痛并循经内传。其病机为湿热火毒内蕴,故治应清利湿热,泻火解毒。同时,配合外治法以清热解毒,拔脓生肌。因病程较长,久病必瘀,所以在所用药物的基础上,适当加活血化瘀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标本兼顾,药证相符,故能药到病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吴光烈诊治经验

例2 孙某,男,25岁。1989年3月8日就诊。

患者1个月前到外地搞供销工作,与异性发生关系,半个月后冠状沟有脓疮形成,继后破溃,溃疡面越来越大,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疼痛难忍。右侧鼠蹊淋巴结肿大。经某医院采集溃疡表面渗出液检查,发现链球菌(+)。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门诊治疗。根据其症状诊断,符合软下疳。用清里解毒汤(大黄、生地黄、金银花、连翘各15g,穿山甲、皂角刺,黄连、升麻各9g,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30g,甘草6g。水煎,前两煎混兑,早晚分服,第3煎洗患部)和四味扫毒癀(煅马钱子5g,煅儿茶9g,红粉6g,珠片3g,合为细末,调鸡蛋油外搽,早晚各1次。鸡蛋油制法:取新鲜鸡蛋1~2个。加水煮熟后去壳及蛋白,将蛋黄捏碎后置勺子内,近火烤至蛋黄焦黄,油即炸出,收储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治疗2周后告愈。随访未再复发。

按:软下疳属中医学的“妒精疮”“疳疮”“杨梅疮”之范畴,由不洁性交而感染。清里解毒汤和四味扫毒癀系吴光烈老中医家传验方,在新中国成立前用于治疗梅毒引起之痰患名噪四方。近几年来性病抬头,用之疗效仍如当年。四味扫毒癀具有解毒、清肿、止痛、生肌之功。用于疮口破溃者,见效神速。一般用2~3天后疼痛就可消失。1周后疮口溃烂即可愈合。吴老强调本证应坚持口服清里解毒汤2周,以托里清热、散瘀解毒,如此可免除毒邪蕴藏于脏腑,酿成后患。以上两方,也可兼治其他性病,然处方用药贵在知常达变,随证灵活加减,吴老强调治病要谨守病机,不要轻易更方,以免影响疗效。

赵晓琴诊治经验

例3 杨某,男,35岁。1972年4月初诊。

阴茎肿痛溃烂,疮口色红,破溃流脓1周,伴头晕胀疼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脉弦滑。证属肝经湿热下注,治宜泻肝利湿,清热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黄30g,龙胆草9g,栀子、黄柏各12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3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10剂后,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下疳之病乃感染湿热毒邪,性交不洁而致。本病例为湿热毒邪郁滞肝经,蕴结阴茎,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泻火、利湿化热解毒。

黄国泉诊治经验

例4 黄某,男。1991年1月20日来院。

自述前4天,发现冠状沟有红色炎症丘疹,迅速变成脓疮,二三天脓疮破溃后而见疼痛。经检查,可见边缘清楚而不整齐的溃疡面,基底组织较软,周围可见二三十成簇的卫星状溃疡,经询问黄某有婚外性伴侣,曾在当地诊治无效,来本院治疗。病理诊断:软下疳。用内服外洗方法,治疗7天痊愈。

例5 阵某,男,工人。1993年4月15日来院。

自述本月2日开始,包皮内外出现二三处红色丘疹,数天内消失,二三周后,在腹股沟处发展成典型的炎症性横痃,右侧结节变大,有触痛、破溃,经多家个体医院医治无效,来我院。病理诊断为腹股沟内横痃。内服真人活命饮基本方,加重金银花量至60g,杭菊花改为野菊花,用量30g,土茯苓30g,服用8剂,加外洗7剂,症状消失痊愈。

按:试用中草药内服、外洗治疗软下疳,临床观察疗效甚佳。选用的加减真人活命饮,是治疗外科疾患的方剂,同样应按八纲辨证来指导治疗,这与治疗内伤不足的原则基本相同。真人活命饮为陈自明所创立,黄国泉中医师为治疗软下疳(疳疮),在其基础上增损变化,并配用外洗方。前方: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土茯苓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消肿排脓;生地黄、赤芍、紫草、人参清热凉血祛瘀,解毒透疹,活血补元气;加穿山甲、皂角刺以贯穿经络,溃疡破坚,又能引药至痛所。外洗方用苦参、蒲公英、黄柏、大黄等杀虫祛腐,消瘀散肿,止痛收湿,敛疮止血,生肌。诸药合用,热清毒解,病痛自愈。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原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人体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它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1982年被正式命名。目前本病已在许多国家蔓延,发病人数直线上升,被人们视为“21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自1985年以来,我国陆续发现了一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和HIV携带者,并且人数也逐年递增,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已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列为乙类传染病,政府公布了此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国家预防和监控艾滋病委员会,加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预防和检测。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类似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记载,根据其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似与中医的“瘟毒”“痰核”“虚劳”“癥积”“血证”等相近。目前国外虽然开发了诸如AZT、ddI、ddC等对HIV有一定疗效的药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于是,为了寻找有效且价廉的药物,国内外医学界对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更成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这也为中医中药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因,即“疫毒”邪气,多属湿热秽浊毒气,毒性大,具有明显的趋内恶聚性,能迅速的传内恶化,损伤气血脏腑;二是内因,主要是机体正气不足,肾气不固,而正气不足的原因则是因为恣情纵欲,同性久恋,嗜酒吸毒,忧思劳倦等耗伤肾之阴阳精气。其病机概括起来即是邪正相争,正气不足,气血不调,伤及脏腑,最后导致阴阳离决,五脏皆极。具体地说,即是正气不足,疫毒通过精窍和皮毛内侵,伤气伏营入血,累及脏腑。

早期正气尚可抗邪,故病情一般不重或不明显,仅有肺卫证候,但此时疫毒邪气却内伏营分,耗伤营阴或壅遏营血,若正气快速耗竭或邪毒过盛,都可导致病情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邪态势发生改变,伤正程度愈来愈重,脾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先后天不足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湿热淫毒化热生风,扰乱心神,蒙蔽清窍可见心、肝、脑等危急重症,最后身体抗邪功能全面崩溃,五脏六腑病理相互影响,最后阴阳离决,导致生命终结。在病变发展过程当中,因为湿热阻滞血脉,灼炼津液,还可产生痰浊、瘀血等继发性病理产物,痰瘀交结,又可引起多发性肿块,该病本虚标实,常常一邪未已,又感他邪,多邪兼感于一身,使病情更为复杂多变,最后往往同时累及精、气、神。

现代医学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是HIV,HIV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正常生存,离开宿主,其生存功能则较差。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或分泌物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①性传播,成人约有80%是通过与HIV感染者性交(包括阴道性交、口交和肛交)而造成的感染。②注射传播:使用被HIV感染者污染的注射器而感染,特别是一些服毒成瘾者经常互用不洁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从而造成HIV感染。③血液传播,即因输血或血液制品而被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黑市采血点因卫生消毒条件差,人员混杂,其采血器械未经严格消毒亦是造成使用这些器械而发生血液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胎盘传播,即在母体子宫内或生产时由产道传染给新生儿,这是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主要的感染方式。其他诸如接吻、握手等行为一般不会造成该病的传播。

HIV由皮肤黏膜损伤口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T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这些新的病毒又可感染更多的CD4+T细胞,使CD4+T细胞在数量上减少,功能上缺损。而CD4+T细胞担负着组织防御的职责,没有CD4+T细胞的介导,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抗体,杀伤性T细胞(即CD8+T细胞)也不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其他免疫细胞诸如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所以说CD4+T细胞是全身抗感染的策动者,其功能的减弱或丧失,会导致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瘫痪,使机体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或自身细胞易于癌变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潜伏期一般认为是6个月至5年,儿童较成人短,好发于性活动旺盛期的青壮年。一般可分为无症状带病毒期、持久性全身性淋巴腺病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综合征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四期。

1. 无症状带病毒期,即潜伏、隐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HIV进入人体内生存、适应繁殖的阶段,也是CD4+T细胞遭受感染,性质渐变,功能受损的阶段。一般为1~3年,病人一般情况正常,无严重的免疫缺陷症状,但某些患者可有一过性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可见HIV抗体(+),该类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