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601700000026

第26章 前列腺疾病 (5)

第5章 前列腺疾病 (5)

前列腺增生症是以尿频、夜尿多、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男性常见病,属中医学“癃闭”的范畴。王师认为肾为水脏,主津液,主二便而司二阴,膀胱为津液之腑,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只有肾气盛,气化正常,膀胱才能开阖正常,小便才能通畅无阻。前列腺增生患者常因肾气虚损,气化不利,固摄无权,膀胱开阖失常而导致排尿障碍。正如《圣济总录》曰:“肾精不足,气化不利,气不传化,膀胱有热,水道不宣,故小便不通也。”虽然临床上常将其分为肺热气闭、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血瘀下焦五个证型,但王师认为肾虚气化不及都是发病之本,气为血之帅,气化不利则血运无力,瘀血阻于下焦是发病之标。而肺热和膀胱湿热乃前列腺增生症的诱因和兼证。肾虚血瘀才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病机。故王师喜用春泽汤加减以温阳化气,活血行瘀。

春泽汤是由五苓散加人参而成,方用辛温之桂枝,直达下焦,温肾命之火,助阳化气,恢复肾的气化功能,气化正常,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其用正如《本经疏证》所说:“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白术健脾输津,恢复脾胃运化水湿功能。用二苓、泽泻通调三焦,淡渗利水。人参大补元气,补脾肺之气,使肾气得充,气化正常,且《薛氏医案》曰其为“通经活血,气中血药也”。大剂量黄芪,补气而不呆滞,正如《本经逢原》所说的:“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前列腺术后必有瘀血,即所谓“离经之血便是瘀”,因此,加入桃仁、红花、蒲黄、琥珀以活血化瘀利尿。淫羊藿、益智补肾壮阳,助先天命门真火,使气化正常。由于本方化气行瘀恰到好处,故能相得益彰,厄境脱险。斯疾本虚标实,活血化瘀药不宜久投,俟得瘀减尿畅,便转培下元,调补气血。

例2 刘某,男,78岁,干部。2001年11月7日就诊。

尿频、夜尿多已半年,夜尿约5~7次,伴尿不尽,尿末滴沥,尿线细,排尿等待,小腹胀痛,排尿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阳事不举,大便稀溏,舌质淡偏暗,苔白腻,脉沉弱。直肠指诊显示:前列腺Ⅱ度增生,表面光滑无结节,无压痛,指检无血染。直肠B超显示:前列腺增生。西医主张手术治疗,故于两个月前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1个月,又出现排尿困难,尿线细,尿痛,偶有血尿,曾出现1次尿潴留,经西医导尿后缓解。现见面色较红,形瘦,善叹息,寐差,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舌黯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王师认为此乃肾阳虚,气化不及州都,瘀血凝滞之征。即予温阳化气,活血祛瘀法治之。方用春泽汤加减。

药用:桂枝、琥珀、桃仁、红花各10g,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人参、益智、蒲黄各15g,黄芪50g,淫羊藿30g。

药进7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夜尿次数减为2~3次/晚,排尿较以前明显通畅。效不更方,续进7剂后,患者自觉排尿恢复正常,白天尿次数不频,夜尿1~2次/晚。嘱其服用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紫河车胶囊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曾复发。

姜锡斌诊治经验

前列腺肥大症属中医精癃、癃闭之范畴,多由肾元亏虚等原因而致精室肿大,膀胱气化失司。病机特点有三:一是病变以肾虚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男子……五八肾气衰。”年老之人,肾元素亏,阳气衰微,气血运行不畅,命门火衰,温化无力,固摄失权,则尿频,夜尿增多,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景岳全书·癃闭》提出治气虚而闭者,要温阳得其化。二是病变与肝肾有关,因肾主水,司二便,排尿异常是其主要表现,肝之经脉绕阴器,前列腺部位为肝经循行处。三是病变因虚致实,肾阳亏虚,水液不化,停滞为湿,郁而化热,凝而为痰,痰湿互结,阻碍气机,聚于局部,而致前列腺肥大。根据前列腺肥大本虚标实的发病机制,治则当以扶正祛邪,温补肾阳,理气散结,祛瘀化痰。方用补肾散结汤。方中巴戟天、仙茅、菟丝子补肾助阳,温而不燥;枸杞子滋补肾阴,使阴阳相济;三棱、水蛭破血祛痰;川楝子、青皮、海藻、白芷疏肝化痰,软坚散结;穿山甲、牛膝引血下行,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该方攻补兼施,切合病机,故临床用之颇验。

例3 患者,男,67岁。

尿频、排尿不畅12年,加重半年。长期服用中西药物,疗效欠佳。近半年来,经常出现小便不通之症,需插导尿管排尿。诊时小便不通,仍插导尿管,精神萎顿,气短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沉细。肛门指诊显示:前列腺大如鸡卵,质地中等。中央沟变平,无触痛。B超显示:膀胱充盈,前列腺大小约5.6cm×4.5cm×4cm,回声均质。诊断:前列腺肥大。证属肾阳虚损、痰瘀互结、水道不通,治宜温肾助阳,祛瘀化痰,宣肺利水。予以补肾散结汤加味:巴戟天12g,仙茅12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三棱12g,水蛭10g,穿山甲10g,牛膝18g,麻黄10g,紫苏叶6g,白芷15g,海藻30g,青皮10g,车前子15g(包),水煎服,每日1剂。

服6剂后复诊,能自己排尿,导尿管已拔除。以上方增减共服48剂,小便通利,稍有尿频,夜尿2次,精神转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肛门指诊显示前列腺减小。B超显示:前列腺5cm×4cm×3.8cm。嘱常服金匮肾气丸以善后。随防两年,病情稳定。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在男性癌症患者中,因前列腺癌死亡的人数仅次于肺癌。我国以前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文献尚未见前列腺癌之病名,但有不少类似的记载和描述。本病属中医学淋证、癃闭、痛证、血证等范畴。

【病因病机】

1. 中医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生亦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包括六淫外邪的侵袭、饮食所伤、精神情志因素、劳逸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发病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老迈年高,阴气自半,肝肾亏虚,虚火内动;或由房事不节,色欲过度,阴虚火旺,灼液成痰,痰浊凝结而成本症。②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之品及嗜酒贪杯,酿生湿热,湿热内蕴,郁久化毒,湿热毒邪结于下焦而致本症。③长期的性压抑或欲念过旺,忍精不泄,致肝气不疏,气滞血瘀,瘀血败精结于下焦诱发本症。 ④疾病后期,久病体虚,耗伤气血,导致全身衰竭。⑤外界毒邪侵袭机体,集于下焦,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郁积日久而成肿瘤。

2. 西医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性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明确的。一般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及性激素代谢平衡失调有关,也有人提出前列腺癌的发生与既往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有联系,故慢性炎症刺激可能是一种诱发因素。前列腺癌与环境污染及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过量饮酒及咖啡也可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同时,前列腺癌还有家族性发病的趋势。前列腺癌绝大部分都伴有一定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但癌症并不是由前列腺增生恶化而致。从解剖位置上看,前列腺的后侧叶、后叶是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但也有一部分前列腺癌发生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因其瘤体较小,且十分隐匿,所以有“隐匿型前列腺癌”之称。前列腺癌具有早期转移的特征,以淋巴及血行转移为主,如转移到骨盆骨骼,盆腔淋巴结后,易转移到肺、肝、脑、皮肤等部位。此外,亦直接蔓延转移到邻近的器官,如膀胱、骶骨、精囊等。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症状,常在直肠指诊、超声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偶然发现。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症状。有时前列腺癌最早出现的症状,不是尿道阻塞,而是局部扩散和骨转移。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痛、尿线变细、分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有时有血尿,尤其是终末血尿。肿瘤侵犯尿膜部,可出现尿失禁。直肠受累可以出现大便变细及排便困难。腰骶部骨转移可出现腰部、骶部及坐骨神经痛。转移到肺脏则可出现咳嗽和咯血。当病情进入晚期后,可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1. 直肠指诊 前列腺有石头样坚硬的结节,其界限不清,肿块大小不一。

2. 显微镜检查

1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2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

3白细胞黏附抑制实验(Leukocyte Adherenee Inhibition,LAI)。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

3. 实验室检查ACP、AKP在有转移时升高。PSA、PAP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意义。

4.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X线检查见骨性变化,可见密度增高阴影,亦可见溶骨性或混合性转移病变;全胸片可发现肺部转移灶。CT、MRI扫描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占位病灶及转移灶。ECT可比X线片提早发现骨转移性病灶。

5. 穿刺抽吸活检。

1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能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多采用系统活检六点穿刺法;

2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是评价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骨的另一种方法。

【名医验案】

董秀荣诊治经验

前列腺癌多属肾虚,毒热内蕴。治疗:临床如有尿频、尿急、排尿痛等症,方用八正散加减。无临床症状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抵挡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并认为前列腺癌多伴有骨转移,常以骨碎补、遗骨草、补骨脂、威灵仙等药治疗。董氏积累30来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有效方药为:川楝子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薏苡仁30g,白屈菜30g。

谭新华诊治经验

前列腺癌属于中医“癃闭”范畴,多由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减退,特别是肾气虚衰,加上血脉瘀阻,邪毒内陷而成。西医治疗多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等。前者由于前列腺有早期转移的特点,获得根治的机会不多,后几种的不良反应较大,且效果并不理想。本病多属肾虚、血瘀、毒结所致。治疗:用六味地黄丸合失笑散以扶正祛瘀;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增加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抗癌能力;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增强失笑散活血祛瘀的作用;重楼、紫石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诸药清热解毒,消瘤散结。综观全方,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用药丝丝入扣,理法一脉相通,故疗效显著。

例1 陈某,男,68岁。1993年6月17日初诊。

患者自1992年7月开始出现排尿障碍,尿频(夜尿多)逐渐加重。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肥大。1993年5月在湖南省某医院经前列腺刺痛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同位素检查发现T10、L2骨转移。经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月余。疗效不甚理想,建议中医治疗,于6月17日出院。就诊时患者小便细缓不畅,尿意频频而难出,夜尿3~5次,小腹、会阴等部位胀痛不适,面色少华,精神困倦,夜寐欠安,舌质暗红,脉弦细。肛门指检:前列腺Ⅲ度肿大,边缘欠规则,质较硬,右上、左下各可扪及一绿豆大的结节,质硬,无压痛,中央沟消失。中医辨证为正虚血瘀毒结证,治宜补肾扶正,解毒祛瘀,消瘤散结。药用六味地黄丸合失笑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