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601300000023

第23章 安宫牛黄丸

第二十二章 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原文】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②,五痫③中恶④,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温病条辨》)

【注释】①真珠:即珍珠。②飞尸卒厥:意指突然昏倒,神志不清。③五痫:按五脏分属命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五脏痫。即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④中恶: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突然厥逆,不省人事。出《肘后备急方》卷一。

【译文】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山栀雄黄、黄芩各30g,梅片、麝香各7.5g,珍珠15g,金箔为衣。

上药研为极细粉末,以蜂蜜做为药丸,每丸3g,金箔为外衣,以蜡密封。脉虚者以人参汤送服,脉实者以银花、薄荷煎汤送服,每次服用1丸。还可以治疗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五痫中恶,大人小儿抽搐是因为热的原因。大人病重身体结实者,每日服2次,甚至每日服3次;小儿服半丸,无效再服半丸。

【按语】本方证为温热邪毒内陷心包所致。温病热邪炽盛,逆传心包,必扰及神明,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里热炽盛,灼津炼液成痰,或素有痰热,故多见口干舌燥等津伤以及痰涎壅盛之症。痰浊上蒙清窍,势必加重神昏谵语。中风痰热昏迷,小儿高热惊厥,亦属热闭之证。治宜芳香开窍,清解心包热毒,并配以安神、豁痰之品,加强清开之力。方中牛黄味苦而凉,功能清心解毒,息风定惊,豁痰开窍;水牛角咸寒,清心凉血解毒;麝香辛温芳香,通行十二经,长于开窍醒神,三药合用,清心开窍,凉血解毒,共为君药。黄芩、黄连、栀子大苦大寒之品,清热泻火解毒,助牛黄清心包之热;冰片、郁金芳香辟秽,开闭通窍,以加强麝香开窍醒神之功,共为臣药。佐以朱砂、珍珠镇心安神,以除烦躁不安;雄黄助牛黄以辟秽豁痰解毒。用蜂蜜为丸,以和胃调中,为使药。金箔为衣,取其重镇安神之效。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功。

本方是清心凉血解毒、清热泻火之品与芳香开窍药的结合应用,有“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温病条辨》)之意,这也正是本方乃至凉开剂的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

(一)闭证(肺性脑病)

【原文】隔塞①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注释】①隔塞;隔阻之意,是指气机运行受阻。

【译文】气机运行受阻,内外、上下不能,这是让人担心的急重病。

【按语】气机内外、上下运行受阻即为闭证,其治疗当以开窍为主。因闭证分为寒闭和热闭之不同,故对应的治法亦相应分为凉开和温开之异。针对热闭的治疗,当以清热开窍、化痰解毒为主,其代表方为安宫牛黄丸。

【病案举例】杨某,女性,66岁,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30余年,近5年每因换季或着凉而病情加重,反复多次住院治疗,平素经常口服阿奇霉素、头孢氨苄胶囊等抗生素及氨茶碱缓释片、痰咳净等药物对症治疗。本次无明显诱因而咳嗽加重4天、咳黄痰3天。入院前4小时出现昏睡,家人测其体温39.2℃,于1999年6月17日23:30急诊入院。

入院查:体温38.9℃,血压110/70mmHg,呼吸26/min,心率106次/min,表情淡漠,嗜睡、呼之能醒,问答尚正确,口唇紫黑,颈浅静脉扩张,颜面汗出,皮肤潮湿,胸廓对称,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散在干啰音,双肺底闻及大量湿啰音、以左肺为著,心音遥远,脉搏106/min、律整,腹软,肝脏不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紫,苔黄而腻,脉沉滑;血白细胞12.4×l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胸部正位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强,结构紊乱,边缘模糊,两下肺示小点片状模糊影,两侧膈肌下降至第7前肋,心影狭长,肋间隙增宽;血气分析示pH7.35,血氧分压264mmHg,二氧化碳分压252mmHg。中医诊断:肺胀(痰蒙神窍);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Ⅱ型呼衰,肺性脑病,支气管扩张。治疗给予积极补液、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等。经治l天病情无改善。入院第2天头痛加重,难以入睡,至入院第3天,仍头痛不得寐。测血压正常,给以地西泮10mg肌注后入睡,48小时仍未醒。给安宫牛黄丸2丸,温水化开灌服,6小时后清醒;又经内科积极治疗,未再服安宫牛黄丸,病情好转,稳定出院。[关心.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1例.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91-92]

【中医解析】肺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早期表现为中枢抑制前的兴奋症状。该患者烦躁、失眠2天,给地西泮后加重二氧化碳储留,很快出现昏迷。随着昏迷时间的延长,未进食、水,呼吸道痰栓堵塞,导致感染加重、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棘手。此时西医治疗在内科氧疗、增进通气量、改善酸碱紊乱及控制感染等无效时,只能加用呼吸机。从本例病情看,即使上机后改善了病情,但撤机亦不易。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心主血,主神志,心肺同居上焦,在气血及精神活动方面相互为用。该患乃系肺病及心,痰蒙神窍而出现精神症状,可予开窍醒神的中药为主治之。安宫牛黄丸中牛黄、犀角、麝香豁痰开窍,郁金、冰片芳香去秽,黄芩、黄连、栀子、雄黄清热豁痰,朱砂、珍珠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由于辨证准确,用药恰当,因而即收满意疗效。

(二)肝病(肝炎后肝功能异常)

【原文】夫时气①病者,因湿毒气盛,蓄于脾胃。(《太平圣惠方》)

【注释】①时气:指与季节有关。

【译文】与季节有关的疾病,是因为湿毒邪盛,停留于脾胃之间。

【按语】湿毒邪盛,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的症状与现代的肝炎或肝功能异常者非常相似。故肝功能异常者常辨证为湿毒邪盛,脾胃功能失常。治疗当以化湿解毒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临床常以安宫牛黄丸为主,并加入益气健脾之品以增强疗效。

【病案举例】张某,女,42岁,2001年8月12日初诊。患者2001年2月患肝炎,谷丙转氨酶(ALT)等多项肝功能均异常。住院治疗2个月后,肝炎急性症状消除,但ALT始终在1667nmols-1/L上下,并伴有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诊见:面色无华,神情焦虑,饮食无味,食欲不振,不耐劳作,脘腹作胀(不伴疼痛),呃逆频作,大便调,小便黄,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黄微腻,脉左寸沉细、左关细软而滑。查ALT为1717nmols-1/L。证属气虚湿阻,肝脾不和。遂以安宫牛黄丸3粒,每隔3天服用l粒,饭后2小时顿服,并予调和肝脾、益气和中的中药汤剂。2周后ALT降至1033.5nmols-1/L,其他肝功能指标也下降,自觉症状好转。l个月后再予安宫牛黄丸3粒,服法相同,并同时予相应的中药调理。服3粒后,复查ALT等多项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继续以中药调理巩固。追踪半年,每月复查肝功能均正常。[杨柏灿,蒋小贝.安宫牛黄丸新用.新中医,2003,35(6):72]

【中医解析】安宫牛黄丸是中医用于急救的专药,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等作用,主要用于热毒、痰热闭阻引起的病症。此患者为肝炎患者,经住院治疗后,ALT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始终无法恢复正常,病因为湿毒未清,羁留于肝胆脾胃。应用安官牛黄丸的目的是尽早清除湿毒,并配合调和肝脾的中药汤剂。患者服用第1粒安宫牛黄丸后,感觉极度疲乏,此与药丸的排毒作用有关,尔后则无此感觉。

(三)白疕(红皮病型银屑病)

【原文】白疕……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外科大成》)

【译文】白疕……是由风邪侵犯人体,停留于皮肤,耗伤阴血,导致血液不足,不能营养皮肤。

【按语】白疕病机主要是阴血不足,不能营养皮肤所致。阴血不足,则虚火亢盛,损伤人体而成热毒。治疗当以滋养阴血,清热解毒为主,安宫牛黄丸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再配合滋养阴血等扶正之品,自然疗效理想。

【病案举例】某男,34岁,2006年05月29日因“反复全身弥漫性红斑、鳞屑10年余,加重10日”入院。患者10年来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上覆鳞屑,伴瘙痒,诊断为“银屑病”,曾服用多种中药、西药并外用多种药膏,病情未见缓解。近10天来,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发热,并出现下肢肿胀,关节痛,不能行走,从急诊由轮椅接入我科。入院时症见:神志清,精神疲倦,发热,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伴瘙痒。双下肢水肿,疼痛。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查:体温38.6℃,皮肤干燥,全身弥漫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在弥漫潮红皮损间见片状正常“皮岛”。头皮见大量鳞屑,束状发,指甲受累浑浊变形。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以足踝及足背部为甚。中医诊断:白疕(热毒伤阴证);西医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之方药,并予安宫牛黄丸1粒/日,连服3日,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外用5%硫磺膏。服药3日,体温正常,弥漫性红斑减褪,无新发皮疹,原有皮疹变薄,下肢水肿消失。再予中药汤剂2周,皮疹基本控制,行走自如出院。两月后复诊,皮疹无明显反复,可正常生活。[刘旖旎,林少健,眭道顺.安宫牛黄丸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举隅.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11]

【中医解析】红皮病型银屑病,常因治疗不当引起。本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其病机为毒热伤营证。本证多因日久燥邪伤营,兼以误用药物,毒热入营,蒸灼肌肤,气血两燔,伤阴耗液而成。故病发急骤,迅速波及全身。治以凉营滋阴,清热解毒。本例辨证属火毒炽盛,急投安宫牛黄丸,取其清热醒神之效。

结语

本方是治疗热陷心包的常用方,也是凉开剂的代表方。以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原书提出“脉虚者,人参汤下”,是取人参补气扶正,以加强其清热开窍之功,但对虚脉之证应密切观察,谨防其由闭转脱;“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是增强其清热透毒之效。若邪陷心包,兼腑实,见神昏舌短,大便秘结,饮不解渴者,用安宫牛黄丸2粒化开,调大黄末9g内服,可先服一半,无效再服。

孕妇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