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601300000022

第22章 肾气丸

第二十一章 肾气丸

《金匮要略》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干地黄八两,薯蓣①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

【注释】①薯蓣:指山药。

【译文】因肾虚而出现的腰痛,少腹拘挛急迫,不便不利者,以八味肾气丸治疗。干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附子3g。以上8味药,研成粉末,炼蜜做成药丸,如梧桐子大小,以酒送服15丸(约6g),加至25丸(约10g),每日服2次。

【按语】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故后世又称为金匮肾气丸;还有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丸等异名。本方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则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多种水液失调病证。肾阳不足,膀胱失于约束,水液失于蒸化,津不上承,则小便反多,入夜尤甚,口渴不已。根据“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治宜补肾助阳,化气行水。故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热温通,温阳化气,二药合用,补肾阳,助气化,共为君药。根据“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之原则。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阴中求阳,且可使补阳药温而不燥,使补阴药滋而不腻。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配桂枝又善温化寒饮;牡丹皮活血散瘀,合桂枝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既可祛邪,又防滋阴药之腻滞,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助阳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以少量附子、桂枝温阳之品与大队滋阴药物配伍,并非峻补元阳,而为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正如柯琴所说:“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本方名为“肾气丸”十分贴切。临证之中,方中桂枝可改用肉桂,以增强温肾助阳之功。

【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山药及山蓃,丹皮苓泽加桂附,水中生为在温煦。

【趣味速记】肾气六味加附桂(想象:神气六位家宝贵——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临床应用

(一)癃闭(前列腺增生)

【原文】膀胱者,州都①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注释】①州都:州为水中陆地,都指城市。

【译文】膀胱就像负责水利的官员,津液藏在其内,经过气化则可以流出来。

【按语】小便的正常排泄是经过膀胱气化实现的,膀胱气化又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作用。如果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作用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排尿困难,产生癃闭。治疗此型癃闭当以温补肾阳,恢复膀胱气化为主,肾气丸可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可以选本方治疗肾阳虚癃闭。

【病案举例】陈某,男,66岁。2005年8月底初诊。某医院诊断前列腺增生2年余。长期服用“前列康”“保列治”,未见明显好转。自觉排尿无力,小便变细,夜尿频数,尿后余沥,少腹坠胀,腰膝酸软。舌淡而湿润,脉沉细。证属肾气虚弱,气化不行。治拟温肾化气。药用“金匮肾气丸”,服用1个月后夜尿减少,尿后余沥诸症均减轻,服用3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复发。[王果平,张秀丽,王建娜,金匮肾气丸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56]

【中医解析】前列腺增生症属中医“癃闭”“淋症”范畴。初则为实,久则为虚。肾为水脏,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贮藏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本例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日衰,气化不及,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见尿频,尿后余沥,排尿无力等症。故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气,化气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

(二)眩晕(梅尼埃病)

【原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①,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海论篇》)

肾精不足则志②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医方集解》)

【注释】①脑转耳鸣:病证名。即头目眩晕而伴耳鸣。似今之梅尼埃病。②志:指神志,在此指精神。

【译文】《内经》说: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可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走路不稳,甚则卧床不起。清代医家汪昂又说:肾精不足,人的精神就显得衰惫,肾精不能上通到达心,所以人就会出现神志不清、善忘等症状。

【按语】精化气,气生神。如肾精不足,则精神萎靡,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善忘等症状,治疗当以补气填精为主。肾气丸阴阳双补,既可温阳化气,又可填精补髓,重在补益肾气。对于肾气不足所致的各种病证均有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付某,男,49岁,2006年3月2日初诊。患者l年前因外感风寒后出现眩晕,不能行走,恶心呕吐,但神志清醒,心悸、心慌,持续约l天自行缓解,缓解后自觉头昏重乏力,1~2天后恢复正常。此后每隔10天发作1次,反复发作,痛苦不堪。曾在省城某医院行CT检查,未见异常。检查脑血流图等,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予以口服氟桂嗪等药,住院20余天,仍未能控制发作而来诊。诊见:头昏重,腰背冷痛,畏寒恶风,乏力,精神差,房事易早泄并有性冷淡,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证属肾虚髓海不足。治以补气温肾填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处方:

附子15g山茱萸10g生地黄15g茯苓15g牡丹皮15g

山药30g泽泻15g淫羊藿30g仙茅20g白术15g

黄芪80g羌活15g防风15g桂枝10g水蛭10g

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患者腰背冷痛、畏寒、恶风等症好转,精神转佳,在发作周期第11天眩晕复作,但持续时间仅5小时,症状较前减轻。又服药5剂,在发作周期又有较轻微发作,时间约l小时。又继续服10余剂,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景常林.金匾肾气丸应用举隅.新中医,2007,39(2):61]

【中医解析】本例眩晕证属肾虚、髓海不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不足,难以化气,气虚不能帅血而行,血行不畅,久致血瘀阻滞脑络,加重脑部缺血则眩晕。患者头昏,腰背冷痛,畏寒,恶风,性冷淡、房事早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乃一派肾阳虚衰之征。故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仙茅、淫羊藿)温补肾阳;加黄芪补气益精;水蛭活血化瘀;白术、羌活健脾散寒除湿。诸药共奏温脾补肾,益气活血除湿之功效。

结语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代表方剂。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若用于阳痿,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腰膝冷痛甚者,加杜仲、牛膝、狗脊等;遗尿、尿频者,加桑螵蛸、乌药、菟丝子等;遗精、滑精者,加芡实、金缨子、沙苑子等。

现代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促进抗体提前产生,具有调整内分泌功能;可提高阳虚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由基代谢异常状况,改善内分泌功能,这为传统认为补肾中药可以延缓衰老的说法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方可使精囊腺、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而使血中睾丸酮明显降低,表明该方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肾阳不足者。

注意: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管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