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08

第8章 子宫因素所致不孕 (3)

第四章 子宫因素所致不孕 (3)

3.蔡小荪治疗子宫肌瘤 在月经净后,以养阴软坚为主,缩小软化子宫肌瘤。其基本方为:生牡蛎15g,生鳖甲15g,生龟板15g,昆布12g,海藻12g,贯众12g,土贝母15g,夏枯草12g。若大便溏薄,原方去昆布、海藻,加白术9g,山药12g。或头晕目眩,加制何首乌12g,枸杞子12g。若心悸,加麦门冬9g,五味子6g。若心烦失眠,加枣仁12g,莲子肉12g。若自汗盗汗,加生龙骨15g,浮小麦15g。若胸闷痰多,加旋覆花6g,橘皮6g。若胃纳欠佳,加扁豆9g,炒谷芽15g。若口渴思饮,加北沙参12g,川石斛12g。若消化不良,加木香6g,炙鸡内金9g。若下腹隐痛,加制香附6g,苏梗6g。若白带量多,加沙苑子9g,芡实12g。若腰痛腿酸,加川续断12g,桑寄生15g。若四肢抽搐或麻木,加木瓜9g。若血虚肠燥,加柏子仁15g,瓜蒌仁12g。若肠热便秘,加天花粉12g,知母9g。若小便频数,加覆盆子9g,山药12g。

(四)常用中成药

1.桂枝茯苓胶囊 适用于瘀血型子宫肌瘤患者。每次2丸,3/d。

2.百消丹 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结子宫肌瘤患者。每次3粒,3/d。

3.鹿茸大补丸 适用于肾虚宫寒证患者。每次1丸,2/d。

4.金匮肾气丸 适用于肾气不足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每次1丸,2/d。

5.六味地黄丸 适用于肾阴不足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每次1丸,3/d。

(五)单方验方

1.软坚消瘤丸 夏枯草30g,莪术、三棱、浙贝母、牡丹皮、当归各9g,橘核、丹参、海藻、昆布、海蛤壳、白薇各15g,鸡血藤、乳香、没药各6g。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用于胞宫肿块,月经失调,痛经等症。

2.散聚汤 杏仁、陈皮、槟榔、半夏、茯苓、桂心、当归、甘草。除湿化痰,散结消癥,用于湿痰内阻型子宫肌瘤。

3.行气方 当归、香附、菟丝子各15g,牡丹皮12g,红花10g,丹参、益母草、葛根各30g,川牛膝、沉香各10g,杜仲、川续断各24g。水煎服,每天1剂,于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7剂,共服3个月,孕后停服。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治疗。

4.毓麟珠 党参12g,白术10g,当归、熟地黄各12g,枸杞子15g,菟丝子、鹿角霜、龟板、仙灵脾、香附各12g。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患者。

5.温肾汤 熟地黄、白术、当归、枸杞子、炒杜仲各15g,肉桂、淫羊藿各10g,蛇床子、制香附片各6g,巴戟天、肉苁蓉、山茱萸、炒韭菜子各12g。水煎温服,每天1剂,连服2个月后,改为每月服6~9剂,6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月经失调患者。

6.软坚汤 炙鳖甲9g,炙龟板9g,牡蛎15g,水蛭7g,土鳖虫7g,桂枝10g,牡丹皮10g,赤芍10g,茯苓10g,炒桃仁12g,知母10g,黄柏10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7.子宫肌瘤方 党参25g,黄芪25g,白术15g,丹参15g,夏枯草15g,半支莲20g,赤芍15g,莪术15g,仙鹤草20g,山楂15g,海藻20g,白花蛇舌草20g,贯众15g。每天1剂,分3次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8.除癥汤 藿香、香附、三棱、益智仁、莪术、半夏各10g,甘草15g。除癥止痛,用治妇人腹中有块。

(六)针灸疗法

1.体针

(1)子宫发育不良患者

取穴:①中极、大赫、血海、三阴交。②水道、中极、归来、三阴交。③归来、大赫、曲骨、血海。④三阴交、关元、水道。

操作:4组穴位轮流针刺,1组/d,连续6~7d,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2)子宫肌瘤患者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地机、阴陵泉均双侧。

操作:运用平补平泻使之得气,然后嘱患者慎守勿失,让患者以意引气,气至病所。每次留针20~30min,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耳穴:子宫、内分泌、卵巢、肝、肾。

操作:耳穴探测仪探准所需穴位,用75%乙醇棉球消毒耳部,胶布固定王不留行子于穴位,每天按压穴位3~5次。每2天换帖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患者。

3.电针

取穴:双侧子宫穴为主。

操作:针前排空膀胱,直刺0.8~1.5寸,斜刺时1.5~2.5寸,针感向会阴部放射,然后针柄接G6805脉冲电针机,疏密波,通电20min,经期停电刺激。适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4.灯芯灸

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

操作:灯芯灸,1/d,10d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

5.穴位注射

取穴:子宫、三阴交、中极、关元、血海等穴位。

操作:每日取2个穴位,每穴每次注射己烯雌酚、黄体酮混合液0.1~0.2ml,4d为1个疗程。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患者。

6.火针

取穴:中极、关元、水道、归来。

操作:火针选用钨锰合金材料制成长2寸、粗0.8mm的针具。用止血钳夹住95%乙醇浸泡过的棉球,点燃后,针尖在火焰上1cm处加热约5s,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刺入穴位,快速出针。腹部穴位针刺深度为3cm,留针15~20min。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七)西医治疗

1.子宫畸形或发育不良 多采用手术方法矫治生殖器官畸形,合并泌尿道畸形的同时予以矫治。子宫发育不良应用激素促进子宫发育。多用人工周期,如:倍美力0.625mg口服,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连服20d,后10d加用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5mg或从第16天开始用黄体酮,每天20mg肌内注射,连用5d,停药3~7d发生撤退性出血,雌孕激素合用时需治疗3~4个疗程。

促排卵治疗: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服用氯米芬,50mg/d,连服5d,下个月再次治疗。如效果不明显,氯米芬可增至100mg/d,连用3~5个周期无效即应停药。

2.子宫肌瘤 依据肌瘤部位、大小、数目,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患者是否要求生育、全身情况,来决定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患者要求生育,年龄小于35周岁,子宫小于12周妊娠大小,浆膜下肌瘤,肌瘤直径小于6cm无变性,肌瘤生长缓慢,双侧输卵管通畅或虽梗阻但可能疏通,月经改变不明显患者可应用药物治疗。

患者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如发现肌瘤增大明显或症状加重再考虑进一步治疗。维生素周期疗法对小的肌瘤有缩小及控制作用。不急于妊娠者可观察随访。月经过多、痛经和子宫10~12周大小应药物治疗。

①丹那唑:长期应用可诱发子宫内膜和肌瘤萎缩,该法适合于<8周的肌瘤和(或)合并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肌瘤性闭经过多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200mg/次,3/d,服3~6个月。

②内美通:直接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GnH)的合成和分泌,抑制排卵。该药优点为半衰期长,安全剂量范围大,雄激素活性和和肝功能损害轻。2.5mg/次,每周2次,口服,3~6个月为1个疗程。

③米非司酮:有较强的抗雌激素作用,可干扰细胞内代谢,抑制肌瘤生长。每次10mg(5~50mg),连用3个月,口服。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引起子宫肌瘤快速缩小。常用于术前,迅速缩小肌瘤而利于手术,也用于治疗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者。常用戈舍瑞林每次3.6mg,皮下注射,4周1次,共6次。

(2)手术治疗:年龄<35岁,迫切要求生育者,多发性肌瘤,肌瘤直径>6cm,黏膜下肌瘤,子宫>12周妊娠大小,肌瘤生长迅速,症状明显,肌瘤变性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未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除经腹手术外,黏膜下肌瘤可用宫腔电切镜切除。

子宫切除术:在肌瘤较大、症状明显、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或可疑有恶变患者,可用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

介入治疗:将导管分别选择性插入至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药,栓塞子宫动脉,可保留子宫。

子宫内膜炎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参照相关章节。宫腔粘连可采用子宫探针或宫腔镜分离粘连后放置IUD,防止再粘连,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可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八)其他疗法

1.灌肠疗法

药物:五灵脂15g,蒲黄15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刺10g,七厘散0.3g(麝香、冰片、乳香、没药、血竭、儿茶)。

用法:上药水煎后约150ml,冷却至40~45℃,嘱患者排空二便,侧卧位,将导尿管另一头插入肛门,使药滴入,1/d,3个月为1个疗程。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2.子宫穹窿敷药

药物:当归、乳香、三七、虫、沉香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末,用黄酒调糊状,可加少许麝香,放面球上贴于子宫穹窿处,隔日1次,经期停用,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3.敷贴疗法

药物:血竭、乳香、益母草、当归、红花、杜仲、巴戟天、锁阳、肉桂、附子、乌药、大黄、川续断、川牛膝、艾叶、香附、金樱子、儿茶、植物油、黄丹各等份。

用法:熬成膏药贴敷脐部,1/d,10~15次为1个疗程。作为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辅助治疗。

药物:莪术、三棱各100g,益母草、当归各90g,吴茱萸、白芍、丹参、牛膝、昆布、延胡索、桂枝各60g,穿山甲、甘草各30g,夏枯草75g,月桂氮酮(氮酮)20g。

用法:提取共制成1000粒。本品为深褐色的圆片形栓药。贴敷脐部,每天1贴。30天为1个疗程。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4.按摩疗法 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患者仰卧位,点按内关、血海、中脘、三阴交、足三里,再以手掌推揉少腹部数次,然后提拿带脉。或患者仰卧位,医生于患者腰骶部常规按摩数次,再点按膈俞、肾俞、志室,然后在腰骶部按摩3~5min,1/d,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作为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辅助治疗。

(王 渝 李亚丽)

参考文献

1张丽珠.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05

2罗颂平,梁国珍.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

3罗丽兰.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

4孔 立.不孕不育症单验方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2

5范思行.不孕不育最新专方专药768.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