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600900000020

第20章 皮肤科病症 (1)

第三章 皮肤科病症 (1)

一、带 状 疱 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初次感染本病毒后,临床表现为水疱或呈隐性感染,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因某些传染病、肿瘤及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而低下时,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发,再活化,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即引起该神经区的节段性丘疱疹。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症状发生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1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马齿苋】鲜马齿苋120克,洗净后切碎放入蒜臼内,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换2次。

【无花果叶】新鲜无花果叶数片洗净擦干,切碎捣烂,置瓷碗中,加适量食醋调匀成稀泥状,敷于患处,待药干后更换。

【半边莲】鲜半边莲适量洗净后捣烂如泥,敷于患处,盖上纱布固定。药干时用冷开水湿润之。每日换药1或2次,亦可将鲜品捣烂绞汁,不时外搽患处。轻者2~3日,重者7日痊愈。

【葡萄根内皮】葡萄根内皮500克。将葡萄根切成短棒状,水煎后剥去外皮,取下黄白色的内皮,除去木质部,切碎,加水2500毫升,煎沸后用微火再煮60分钟,然后用铜药罐将煮烂的内皮捣碎,再煎煮30~60分钟,形成糊状物即可。用时先清洗局部,再涂搽2%甲紫液,干燥后,将葡萄根糊状物涂抹在灭菌纱布上敷贴于皮损处,绷带包扎,每日1次。

【金挖耳】鲜金挖耳适量,捣烂后敷患处。

【当归】研粉,依年龄大小每次服0.5~1克,4~6小时服1次,或内服0.5克当归浸膏片,每次2~4片,4小时1次。

【地梢瓜】鲜地梢瓜全草250克(干品100克),放入铝锅内煮沸20分钟,去渣,趁药液热时熏患处,稍凉即洗患处。皮肤有破损者洗后擦干,可涂1%甲紫或儿茶粉,每日2或3次,直至痊愈。

【金果榄】金果榄1个去壳取其内核,在盛有食醋的大碗内反复磨研,待药汁磨成灰黄色后,用无菌棉球浸上药汁,涂疱疹上,每日4~6次,不需包扎。

【王不留行】文火焙干呈黄褐色(或爆花),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2次。

【光明草】将光明草的果实部分洗净晒干,炒焦研细,用香油调成糊状装瓶备用,用经消毒的针头将疱疹刺破,然后将光明草油膏直接搽于患处,其厚度以能遮盖疱疹即可,每日搽药2或3次,直至痊愈。

【升麻】30~35克,加水煎成浓汁,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一般3~5日痊愈。

【丝瓜络】眼部带状疱疹常可并发角膜炎与虹膜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选用时可取丝瓜络适量煅灰存性,研成细末,加白酒、麻油适量调成浆糊状,涂敷局部,糊剂干燥后再重新涂上。至痊愈为止。

【地龙】地龙5克,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搽于局部。一般用药后5分钟就能止痛,3~4日痊愈。

【蚯蚓】挖取蚯蚓数条放在冷水中游动2小时,使蚯蚓排出腹内泥土,洗净后捞出放于干净的碗内,加入适量白糖,数小时后蚯蚓全部溶化,治疗时将溶化的蚯蚓敷涂患处,立刻产生清凉止痛感觉,每日涂5或6次。

【血余炭】血余炭的制取为取头发适量,以天然粗黑者为佳,点燃,使充分燃烧,令通赤,研为细末,密封,贮有色瓶中。用时取麻油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无需包扎,每日1次,一般1次痛止,第2次可痊愈。

【刺蓼草】无鲜品时亦可用干品代替。取新鲜全草50~100克捣烂加醋调和成泥状,敷于患部,然后在其上用干净塑料膜剪成带状覆盖药面,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

【桑螵蛸】适量放文火上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棉签蘸取药末涂患处,每日3或4次。一般l或2次即愈。

二、疣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皮肤或黏膜上皮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分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疣在2~3年内可能自行消退,但也有不少病例此愈彼起,反复发作。

寻常疣俗称刺瘊。皮疹为黄豆大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坚硬,呈乳头状。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亦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扁平疣好发于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颈、胸部和前臂及腿的屈侧。皮疹为大头针头至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如经常搔抓,则呈串珠状排列,多数患者可在1~2年或更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扁平状、黄色角质增厚的丘疹,有压痛。角质下可见白色松角质芯。

中医认为疣是因风邪搏于肌肤而成,或者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血燥筋气不荣等原因所致。

(一)寻常疣

【油桐果】油桐果适量,先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刚切去尖端的油桐果中所流出的胶汁滴在疣面,任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再如上法涂药胶1或2次,以愈为度。滴药后暂不要用水洗净患处,以免影响结痂。

【斑蝥】活斑蝥虫数只。先将疣用75%酒精消毒或用肥皂水清洗后,用剪刀或锋利小刀将顶部表皮削去,见血为度,再将活斑蝥1个从颈部去其头,用其水珠样分泌物涂于见血的疣上,无需用敷料覆盖,1个活斑蝥可涂1或2个疣。12~24小时后可见涂药的疣变成如烫伤后的水疱,48~72小时水疱可自行消失。

【火殃簕叶】火殃簕叶、食盐各适量。先将火殃簕叶捣烂,加入食盐拌匀即可。用热水浸洗最先长出的寻常疣,用刀刮去其角质层,取药烤热贴于患处,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1次。只贴最先长出的寻常疣,其余会自然消失。

【醋蛋】新鲜鸡蛋或鸭蛋7个。先将鸡蛋洗净,入锅内煮或蒸熟,捞起后放在冷水中晾15分钟,剥去蛋壳,每个蛋用竹筷刺6~10个小孔,再分成4等份,装入杯内,然后加入食用醋(山西陈醋为佳)约50~80毫升,拌匀后加盖2~6小时备用。将配制好的醋蛋空腹1次服食。服时忌用食盐、碱性食物或碱性药物,酱油调味拌服或温开水送服,否则会影响疗效。服1次未见效者,隔1个月再服1次。

【狗尾草】狗尾草草茎1.5厘米(鲜者)。用狗尾草草茎以捻转平刺法从疣的基底部贯穿疣体。①选择有花穗的新鲜草茎;②必须贯穿于疣目基底部正中线,并将草茎两端暴露在疣目外部,各1毫米左右;③需将草茎保留在疣的基底部5~7日,直至疣目自行脱落为止;④穿刺前需将穿刺部位用清水洗净,穿刺后在疣目未脱落前不能沾水浸渍,以防感染。

【半夏】疣局部用温水泡洗10~20分钟,用刀片轻轻刮去表面角质层,再将7~9月间采挖的鲜半夏洗净去皮,在寻常疣局部涂擦1~20分钟,每日3或4次,一般只涂擦初发疣(母疣)即可,若继发疣较大较多时,可逐个进行涂擦,效果更好。

【鹅绒藤】新鲜鹅绒藤去根叶洗净,其茎备用。将疣常规消毒,用注射针头(或消毒的缝衣针)在疣中央轻挑几针,使其略出血,将鹅绒藤鲜茎剪断便有乳白色浆汁溢出,取其汁涂于患处,每日2或3次,一般7~10日即可自行脱落,未见复发,无不良反应。

【芝麻花】新鲜芝麻花揉擦患处,每日3次,7~10日即可见效。如为干品芝麻花,可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冷却后涂擦患处。

【豌豆】50克,75%酒精或白酒100毫升。先将豌豆研碎,然后浸泡在75%酒精或白酒中24~48小时后,过滤放瓶中备用。不管生长在任何部位的疣,疣体多大,只要将豌豆酊涂擦在疣体上,每日涂擦5~10次,一般擦5~7日,疣体就会自行脱落,皮肤不留任何痕迹。

【紫苏叶】疣体及其周围消毒,用注射针头挑破疣体,取洗净之鲜紫苏叶与食盐一起揉擦疣体10~15分钟,擦后可用敷料包扎,以后嘱患者自己每日用该法揉擦1次,但不需消毒及再挑破疣体,也不必包扎。一般2或3次即可治愈,若疣体挑破得彻底,揉擦1次即可治愈。

【葡萄】未成熟葡萄果实,生长至青豆大时(口尝有酸涩微苦感),采摘后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置阴凉处,有条件的可放入冰箱内冷藏,温度控制在5℃左右,采摘数量根据疣体多少而定,一般1个母疣约150粒。取葡萄浆果,用锐器刺破表皮,破皮处对准疣体,一边轻轻挤压,一边涂擦,1次2粒,每日3或4次。

【紫硇砂】30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选择1枚最大的疣体,洗净擦干,取紫硇砂1.5克,敷于疣体上,然后用胶布固定。1周为一疗程。

【菊花】菊花30克,30度白酒100毫升。将菊花放入白酒中浸3日后去渣,浸出液可加适量开水、白糖炖服,每日1次,连服3日为一疗程,停药观察3日,若无效再服第二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