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600900000017

第17章 外科伤病 (6)

第二章 外科伤病 (6)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属于“风盛挟湿”,阻滞于肛门皮肤而起。以慢性湿疹为多,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奇痒,阵发性发作,时轻时重,以夜间为甚。局部可见:肛周皮肤潮湿或干燥、浸渍,皮肤粗糙,皮纹增生肥厚,或见皲裂、糜烂、渗液。祖国医学认为此与血虚、血瘀、感受外邪、虫毒等有关。瘙痒给患者带来苦恼,严重者可引起睡眠不安、精神烦躁,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脱肛是肛管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黏膜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者,又名肛管直肠脱垂。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是肛肠疾病中比较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疾病。

肛裂是肛管内皮肤受损伤后反复感染所致的梭形溃疡性病变。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我国男性略多于女性,国外女性多于男性。以周期性的肛门疼痛、少量出血、便秘为特征。

【马齿苋】鲜马齿苋100克(干品减半)。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药1~4剂见效。除内痔出血及热毒便秘外,其余均配合水煎熏洗,每日2或3次,每次20~30分钟。病情缓解后改用开水浸泡,代茶频饮,治疗肛门病。治疗期间禁忌辛辣煎炒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适当休息。

【榆白皮】榆白皮(即韧皮部)500~1000克,白糖60克,切碎阴干,研极细末。药粉加糖水和拌如硬面团后,再捏制成火柴梗样粗细、长短不同的药锭,阴干后备用。用时嘱患者取侧卧位,先压净脓液,继用碘酒、酒精局部消毒,再用探针轻柔地查清瘘管的方向、深度,选择粗细合适,稍长的药锭,蘸上注射用水(润滑作用),沿瘘管方向轻巧地插入药锭,插入的长度一定要比瘘管实际深度短约1厘米,然后从瘘管外口皮下把药锭剪断,外覆盖消毒敷料,嘱患者静卧半小时待药锭变软,方可下床活动。治疗肛瘘。半月内忌食鱼腥、酒及辛辣等物,勿使大便干燥,炎症较重者,可加服消炎药或解毒活血药。

【花槟榔】花槟榔30克加水200毫升,煎成3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再以雄黄粉10克,调成糊状,外敷肛门周围。治疗肛门瘙痒症。

【芥菜】野芥菜约500克,洗净,捣烂取汁,用第2次淘米的米泔水和适量白糖调服。忌用铁器,不煎煮。治疗脱肛。

【参芦】人参芦头20枚。将本品文火焙干研末分20包,早晚空腹,米饭调服1包(小儿酌减),10日为一疗程。治疗直肠脱垂。

【当归】当归注射液2毫升,1%利多卡因3~5毫升,混合后即可。局部按常规消毒,在肛裂基底部距肛缘0.3~0.5厘米处进针,深约3厘米,注射时最好以手指作引导,于退针时缓慢注入药液,待针头退至皮下,再向两侧呈扇形注射,1次用药约6毫升。治疗肛裂。

【肥皂】切割肥皂呈拇指状,头锐肚大,长5~6厘米,患者有便意感时,将指形肥皂蘸水,先碰触肛门数次,再缓缓插入肛门,反复进出数次后大便。便后用热水洗涤肛门。一般每日1次,连续1周为一疗程。治疗肛裂。

(苑振亭)

[第三节泌尿外科伤病]

一、睾丸炎、附睾炎

睾丸富有血管及淋巴,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因此,睾丸的单独发炎是颇为少见的。睾丸感染的发生,一般是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以后,通过血行、淋巴传播而来,而更多的是睾丸附近的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有感染,逆行传播或蔓延所致。尿路感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插管或尿路器械检查情况也可诱发睾丸感染。

急性睾丸炎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途径经淋巴或输精管逆行至睾丸。诱发因素为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和留置导尿管,急性流行性腮腺炎亦可引起急性睾丸炎。临床表现为阴囊内疼痛,轻者仅为钝痛不适,重者痛如刀割,并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寒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附睾炎常见致病菌为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亦可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多数继发于后尿道、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细菌经输精管进入附睾。尿道狭窄,尿道器械的使用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尿管等常导致附睾炎。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阴囊疼痛,向同侧腹股沟区及腰部放射,附睾肿胀并迅速增大,高热,可同时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炎症状。

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附睾炎未彻底治愈转变而来。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无急性附睾炎发作史。附睾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或整个附睾变硬。慢性附睾炎症状不一,可仅有微痛及胀感,尾部轻度肿大及硬结。亦有急性发作,出现附睾肿大、疼痛、发作等全身急性感染症状。

【贯众】60克。去毛洗净,加水约700毫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各服250毫升,或分次代茶饮。治疗急性睾丸炎。

【胡椒】7~10粒。研末备用。用时加适量面粉调成糊状,平摊于纱布或软纸上,敷于患侧阴囊,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附睾炎。

【鱼腥草】60克,水煎后趁热淋洗阴囊,每日1或2次。

【生姜】肥大老生姜适量,清水洗净,横切成0.2厘米厚均匀薄片,每次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盖上纱布,每日1或2次,直至痊愈。

【百两金】30克,加荔枝核14枚(盐水炒)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马兰】鲜马兰根60克,加荔枝核14枚(盐水炒)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二、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与尿道结石。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近3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故防治方法尚不满意。近10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学、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新技术的开展,几乎可以治疗大部分肾结石,但仍然不能取代中医药的治疗,尤其对于较小的结石,或体外震波碎石术后的治疗,中医药的应用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尿道结石较为少见,最多见于后尿道,其次是球部和舟状窝内。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是上尿路和膀胱的结石,在有憩室、狭窄或异物存留时,可在尿道内形成结石。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无力,慢性尿潴留、尿流滴沥、尿失禁、血尿,如并发感染,尿道口流脓性分泌物,结石嵌顿出现急性尿潴留、尿外渗。绝大多数发生于男性。

【鹅不食草】鲜鹅不食草200克。洗净,捣取汁,加白糖、白酒少许,1次服完。治疗膀胱结石。

【地锦草】鲜地锦草100~200克。洗净捣烂,置一大碗中,上覆盖较小碗盖,加入煮沸糯米酒250~300毫升,等温热时服用(焗10分钟以上,服时不要将碗盖揭开),每日服1或2次,7~10日为一疗程。

【鸡内金】适量。将鸡内金烤干,研成粉末,玻璃瓶装好备用。使用时将鸡内金粉15克倒入杯内,冲300毫升开水,15分钟后即可服用。早晨空腹服。1次服完,然后慢跑,以助结石排出。治疗多发性肾结石。

【日仙籽】干净日仙籽10克,研末装瓶,经高压消毒后用冷盐水调成黏团状,湿度以捏在手中不会自然散落为宜。先将肾盂切开取出大结石,用取石钳通过肾盂切口将黏团浸入肾盂内,略加搅动后取出,结石便黏在其表面。必要时可重复操作至结石取净。治疗多发性肾结石。

【金钱草】30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午11:30至下午1:00时不服,其他任何时间均可服用。每日所服药液不少于1 500毫升。

【鱼腥草】泡开水频饮。鱼腥草可排结石。

【葎草】葎草茎120~150克,加开水挤汁,口服。每日2次。治疗砂石淋。

【白果根】白果根120克,等量冰糖水煎服,每周4或5次。治疗尿路结石。

【香附】生香附80~100克(干品酌减),水煎至适量,不拘时用,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尿路结石。

【四方草】50克,配药。治疗尿路结石。

【板蓝根】板蓝根80克,水煎,顿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尿路结石。

【地龙】活地龙30条洗净,文火焙干研细,加白糖250克,早起1次顿服。治疗膀胱结石。

【葫芦】鲜葫芦治疗膀胱结石。将鲜葫芦捣碎取汁,调以蜂蜜,每次服半杯,或1杯,每日2次。

【玉米根】鲜玉米根100克,水煎服。治疗尿路结石。

【猫须草】150克,痛甚者300克,水煎分2或3次服,半个月为一疗程。

【胖大海】适量,开水泡20分钟后,代茶饮,不拘时服用。

【威灵仙】6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可防治肾结石。

【乌药】6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芒硝】20~30克,单煎或配方服用。

【番泻叶】50克,小儿酌减,水煎30分钟,顿服,每日1剂,煎服2次。

【枳壳】20克,加水1 000毫升,煎20分钟后1小时内服完。多饮水,尽量憋尿,排尿时屏气用力,以增加腹压,促使输尿管结石排出。

【槐米】70克,打碎,加入刚沸的1500毫升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过滤,滤液中加白矾1克,阿司匹林1.5克,搅拌均匀,再加适量白糖,待药液微温后内服,连服3~5剂。可使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排出。

[第四节骨 科 伤 病]

一、骨关节结核

骨关节结核系由结核杆菌所致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中医称为流痰,属阴疽范畴,临床辨证多数为阳虚寒凝证。以发病缓慢,化脓迟缓,不易愈合为其临床特点。病变过程中多因腐肉、伤筋、蚀骨而致残率高。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农村及边远地区较常见。初期骨关节结核的病灶均局限于骨组织或滑膜,在此期间的病变为单纯骨结核或单纯滑膜结核,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核病变如能在此期内获得痊愈,关节功能可以完全保留或基本保留。当单纯骨结核扩散而侵入关节或单纯滑膜结核穿透关节软骨面而侵入骨组织时,关节的全部组织(滑膜、关节软骨、骨组织)均被侵蚀,此时即演变为全关节结核。此种病变均即使愈合,关节功能也将难于保留,甚至完全丧失。任何一种病变均可穿透皮肤形成窦道而出现继发感染,以致周身情况恶化带来关节功能的残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治与外治并重的原则,采用系列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可取得可靠疗效。

【乌梢蛇】干燥乌梢蛇去头、皮后研成细末,黄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连服5周为一疗程。疼痛剧烈者加龙骨粉,窦道形成久治不敛者,加龙骨粉、鹿角霜粉,比例为10∶2∶1,用量用法同前,治疗期间,停止西药抗结核治疗。治疗骨关节结核。

【狼毒】狼毒、大枣各等份。先将狼毒用清水浸1~2小时,放入锅内,上置蒸笼,放入大枣,水烧开后再蒸3小时,取出晾干即成。成人日服3次,每次10枚,连服2个月后每次增加1枚,一般用10~16枚。极量为每次20枚,每日60枚。若有恶心、呕吐、头昏等反应可减少1~2枚,反应消失后仍可按前法增加。服后胃中若有不适可改饭后或同食服。治疗骨结核。

【鹤膝草】鲜鹤膝草1撮,红糖120克。先将新鲜鹤膝草捣烂,加红糖再捣,和匀后敷于关节四周(面积略大),纱布固定。敷药1小时后,局部即有灼热感。第2日除去药,膝部即肿大起水疱,用针刺破,令毒水自流,勿以他药治疗。数日后,水尽,肿消,即可下地行走。若第2次敷治,需1个月后方可再用。治疗骨关节结核。

二、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进展快,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或转为慢性,严重影响健康和工作能力,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有感染史,或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始有寒战高热,患部疼痛彻骨,不能活动,动则剧痛,局部肿胀;骨膜穿刺可抽出脓液;脓肿穿破骨膜后疼痛缓解,溃后脓水淋漓,不能愈合,可形成窦道。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外伤、感染和急性骨髓炎的病史;局部有慢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症状,窦道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或有死骨排出;肢体肿痛,或关节功能障碍;骨膜炎性反应,骨质破坏或有死骨、空腔和包壳形成。化脓性骨髓炎属中医“附骨疽”范畴,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病程长,残废率高。

【黄连】65克。将黄连研成粉,置烧瓶中,加水至2000毫升,煮沸3次,冷却备用,不去渣(因渣内尚存有效成分不断溶解),不加防腐剂。将药液注入适量容器中,患肢除去敷料后伸入药液中浸泡。容器大小视药液浸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视病情轻重而定)。浸毕,按常规换药,根据病灶情况选用各种纱条。在治疗过程中,估计创口能很快愈合时,可停止浸浴,仅予换药。否则应继续浸浴,直至痊愈。患者在浸浴的同时,一般无需其他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