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600900000014

第14章 外科伤病 (3)

第二章 外科伤病 (3)

【七叶一枝花】在平底瓦盘中放醋20毫升,将晒干的七叶一枝花根茎放在瓦盘中研磨成汁状(相当于呈粉状七叶一枝花根茎5克,置于20毫升白醋中)。然后用棉签外涂患处,每日3或4次。

【当归】常规消毒皮肤后,抽取当归注射液按静脉穿刺方法,注射器与皮肤成15°角,沿血管纵轴针尖进入病变血管周围,沿血管壁边进针边注射。注射范围,深浅越过病变血管2.0厘米。每毫升注射长度1.5~2.0厘米,每次用量可根据病变长度而定,每周注射2次即可,直至病变血管变软,索状感消失,在急性红肿期,可先用消炎散加33%硫酸镁外敷,待红肿消退后再开始注射。治疗浅表静脉炎。

【三七】三七研成粉末,每次2克,每日2次。治疗浅表静脉炎。

【丝瓜叶】新鲜丝瓜叶数片,洗净甩干,将其捣烂成糊状。用量视静脉炎症面积大小而定,沿静脉走向,将丝瓜叶糊涂敷于炎症部位,厚度为0.2~0.3厘米,稍大于炎症范围,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蒸发、干燥、外溢,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以保持湿润为宜。敷药当日即可显著见效,24小时后炎症退尽,若血管弹性仍差,再外敷。感觉有痒感,但能忍受,2小时后自然消失。

【赤小豆】500克,制成细末备用。用时取赤小豆粉适量,加入一定量食醋及水,鸡蛋清1~3个调成膏状,涂于纱布上,厚度约10毫米,涂药范围略大于肿胀部位,于每晚饭后敷于患处,外覆一层塑料薄膜,每日1次,10日左右可获愈。治疗下肢静脉炎。

【佛甲草】新鲜佛甲草(全草)洗净,捣细。加少量食醋敷患处;也可在夏秋采集全草,先洗净后晾干,碾成极细粉,装瓶备用。用时加食醋调敷患部,外用消毒纱布包扎。每日1次。

【水蛭】生水蛭粉每日6~10克,分2次吞服,15日为一疗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山慈姑】山慈姑假球茎90克,捣碎,浸泡在500毫升的75%酒精中,7日后取出,浸泡液备用。用法:将浸泡液少许倒入手掌,在患处来回用力搓擦,直到皮肤发热,以利于药液渗入皮内,每日3~5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丹参】丹参提取物制成的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丹参3克,每日8~1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10日为一疗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灯盏花】灯盏花又称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液,每支10毫升,每次3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葛根】葛根素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有效成分100毫克,每次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十一、毒 蛇 咬 伤

毒蛇咬伤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外伤性疾病,多见于夏秋季节。被毒蛇咬伤后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往往会造成生命危险或局部坏死、伤肢萎缩等后遗症,应予以高度重视。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出血不止、血呈暗紫色,迅速向四周扩散,继而皮下出血,皮肤坏死,以及全身广泛出血,导致肾衰死亡。这是血液毒素的作用。头晕、嗜睡、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眼皮下垂、呼吸困难,导致瘫痪、呼吸麻痹而死亡。这是神经毒素的作用。咬伤处有两个大的毒牙眼。

【苍耳草】苍耳草1~2棵。本品去籽,用清水洗净,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好,顷刻即可止痛。治疗地皮蛇咬伤。

【午时花】首先在创口上方结扎,清洗与消毒,其次将齿痕处或八风、八邪穴处切开排毒,再将午时花鲜草捣烂,加适量雄黄调敷;口服午时花煎汁,首剂60~90毫升,以后每小时服40毫升直至症状消失,儿童酌减。治疗蝮蛇咬伤。

【七叶一枝花】60克,研粉加陈醋浸泡2~3周,去渣,用时先将伤处洗净,再涂本品液,1日涂3或4次(另内服:蛇母草9克,七叶一枝花6克,前胡12克,疗效更佳)。治疗土地蛇咬伤。

【山乌龟】新鲜山乌龟500克,米泔水500毫升,共捣烂,取汁备用,被蛇咬伤后,伤口上端以布带结扎,每半小时松解1次,立即用冷开水洗净伤口,以毒蛇牙痕为中心,取消毒的三棱针将伤口向四周扩大0.5厘米,令其微微见血,并用冷开水时时冲洗伤口,以防伤口血液凝固,若四肢有蛇伤,则需将伤肢下垂,由上而下,从外向内,反复轻轻按摩、挤压令毒液尽量溢出。取灯芯2克,覆盖伤口周围,将捣烂的山乌龟汁敷在灯芯上,并以绷带轻轻包扎,随即解除伤口上端结扎的布带。若伤口周围肿胀严重,用拔火罐方法吸出毒液,出现水疱者,可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轻者每日换药1次,重者早晚各换1次。

【白花蛇舌草】15克,加白酒250克煮沸3~5分钟,去渣,取2/3口服(每日分2或3次服完),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一般以白酒煮为佳,对水肿顽固不退、病情严重及伤口感染者,适当加用其他中草药及抗生素,对于轻型或中型病例,单用本法治疗即可。

【佩兰】鲜佩兰叶100克。先按常规冲洗清创排毒后,将洗净捣烂的佩兰叶,摊平敷在疮面上,盖敷料后固定。每日换药2或3次,每次换药前均需冲洗伤口。待肿消神复即停药。伤口未完全愈合者可按外科常规换药,中毒重者辅以输液及对症治疗。

【葎草】葎草1株(小者2株)。本品捣如泥,加烧酒1~2毫升,拌匀成软膏,直接敷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苦木】苦木皮经酒精提取有效成分后,挥尽酒精,加注射用水调配,过滤,灌封,100℃灭菌30分钟即得。每日3次,每次1~2支,肌内注射。

【仙人掌】先将局部常规消毒,再用针刺咬伤局部,排出毒液后,将鲜仙人掌肉质茎去刺后捣烂,外敷伤部及延伸至肿胀部位,每日换敷1或2次。

十二、蜈 蚣 刺 伤

蜈蚣刺伤,临床较为常见,是蜈蚣脚刺伤人体后,由脚的钩端毒腺口排出毒液注入伤口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被刺后伤口有火烧般疼痛、红肿,使人难以忍受。

【红薯藤】新鲜红薯藤的嫩尖7~10条。清水洗净,然后捣烂如泥状,敷于咬伤处,外盖薯叶或纱布,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苎麻叶】洗净捣烂取汁,不时地搽抹患部,肿到什么部位,搽到什么部位。伤势严重,肿痛特别厉害者,再将捣烂的苎麻叶包扎在伤口处,至肿痛消失为止。

【鸡口涎】雄鸡1只,拨开嘴甲,用示指在鸡口里蘸出黏液,搽涂患处。治蜈蚣、蜘蛛刺伤。

【蚯蚓】蚯蚓3条,白糖少许。将本品共捣烂敷患处。治疗蜈蚣刺伤。

【大蒜】独头蒜1枚。剥去蒜衣,切除蒜皮一层,用独蒜截面对刺伤处及周围2~3厘米处反复擦之。每小时擦1次,每次擦10~15分钟,直至痛止肿消为止,一般擦3次,最多10次,多可获愈。治疗蜈蚣刺伤症。

十三、虫 兽 咬 伤

常见的蜇人蜂有蜜蜂、黄蜂、大黄蜂及土蜂等。蜂尾生有毒刺,与体内毒腺相通。各种蜂平时一般都不蜇人,往往在受到激惹或自卫时才偶尔蜇人。蜇人时注入蜂毒可引起疼痛,发生痒性皮疹,甚至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偶有痉挛、虚脱、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症状。蝎蜇伤在我国山区比较常见,蜇伤后释放的毒液为神经毒素,可引起局部红肿、剧痛,严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肌肉强直或抽搐。被狗咬伤后的紧急处理包括对伤口的局部处理及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注射狂犬病疫苗后,配合中药敷治。鼠类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血吸虫病、破伤风等39种人类疾病,鼠咬人是一条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

【七叶一枝花】适量,烧酒磨汁外涂患处。治疗蜂蜇伤。

【食盐】饱和食盐溶液,取2或3滴滴于双眼。此法对蜂、蚁等其他毒虫蜇伤也有镇痛作用。治疗蝎蜇伤。

【半夏】半夏适量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以蜇伤点为中心,用半夏膏均匀涂抹,面积超过肿胀部位外0.5厘米即可,每日换药1次。治疗蝎蜇伤。

【景日三七】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治疗黄蜂蜇伤。

【枸杞叶】鲜枸杞叶绞汁外涂治疗蚊虫叮咬。春夏季节采摘野生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绞汁装瓶备用,用棉签蘸药汁涂于患处,每日2或3次。

【桃树叶】鲜桃树叶适量。伤口先用淡盐水或老艾叶煎液洗净,再将桃叶捣烂并捏成饼状敷于伤口即可。未化脓者一般1剂即愈。化脓者切不可将伤口敷盖,只宜敷于伤口周围,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治疗狗咬伤。

【猫头骨】适量(猫骨亦可),放瓦上文火焙干,捣碎成粉过筛贮瓶备用。用时视咬伤部位大小,用香油适量,将猫头骨粉调成糊状敷患处,外用消毒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治疗鼠咬伤。

十四、破伤风

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伤口,产生毒素而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其特征为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痉挛,常给患者带来极度痛苦,病死率高。

致病菌为破伤风杆菌,系革兰阳性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故破伤风均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木刺或铁锈等刺伤均可能发生破伤风。由于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伤口窄深、缺血、坏死组织多、异物残留、引流不畅、并混有其他需氧化脓菌感染而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时,破伤风便容易发生。也可见于消毒不严的接生、人工流产与产后感染,偶尔于肛肠手术及摘除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发生。

破伤风潜伏期6~10个月,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数月。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故称七日风。潜伏期或前期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病死率越高。早期大部分是由于喉痉挛窒息而死亡,后期多合并肺部并发症而致死。破伤风在古书上名“金创痉”“产后风”“脐风摄口”等。其症为四肢皮肉破损,感受风毒之邪,侵袭肌腠,经脉营卫不得宣通,而致筋脉紧缩,牙关紧闭,苦笑抽搐。邪热入里则抽搐频繁,气促痰盛,邪热攻心则高热脉乱,正气欲绝。

【蝉蜕】适量。去头足,焙干研细末,成人每日2次,每次45~60克,黄酒90~120毫升,调成稀糊状,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新生儿用5~6克,黄酒10~15毫升,以稀粥调成稀糊状,1次或数次喂之。儿童用量按年龄增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蝉蜕末用量随痉挛症状缓解而递减。

十五、术后疼痛、腹胀

术后刀口疼痛和腹胀,是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

【陆英】制成冲剂备用。当手术后患者难忍剧痛,服药1包,每包25克。必要时可服第2包。每次服药间隔时间不应少于6小时。治疗术后疼痛。

【三七】1克,研末,水冲服,每日3次,止痛时间4~8小时,连用3~5日。治疗腹膜炎术后腹痛。

【大黄】30克,研粉,用300毫升温开水调后保留灌肠。药物及水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质的差异而增减。应用的时间,可随手术的不同而变化。若未作肠吻合术者,术后即可灌肠;而作肠吻合术者,2~3日应用为宜,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一般病例用1次即可,重症患者可酌情增加,每日1或2次,待临床症状好转为止。本法可用于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肠梗阻松解术、肠切吻合术、结肠造口术、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张术等手术后的腹胀伴腹痛、发热等。治疗外科术后腹胀。

【莱菔籽】500~1 000克。每日1剂,加水煮汤至300~500毫升,分2或3次服完。消除术后腹胀。

[第二节普通外科伤病]

一、颈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中医称瘰疬,是仅次于肺结核的一种分布广泛的结核病。在淋巴结结核中,以颈部结节型最多见。颈淋巴结结核是外科常见病症,其主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和全身不适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

【半夏】生半夏洗净,晒干,研成细末,然后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成糊状即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然后将糊剂涂于无菌纱布上,敷患处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治疗2或3次即可痊愈。

【壁虎】壁虎干100条。烘脆勿焦,研成细末,装入0号空心胶囊。每日3次,每次服2~3粒,小儿酌减。治疗淋巴结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