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600900000013

第13章 外科伤病 (2)

第二章 外科伤病 (2)

【人参茎叶】秋季采挖人参时,将其茎叶及杂根洗净,放适量水煎煮1或2次,去渣合并滤液,再用文火煎成较稠的浸膏,装入广口瓶中,高压灭菌30分钟,密封备用。用时将浸膏涂于消毒好的厚纸上贴敷患处,隔日1次。

【僵蚕】僵蚕10克,研粉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亦可作胶囊服用。疖肿消失后需继续服药1周以巩固疗效。

【日仙子】日仙子适量,用温水将其调和成糯米团样,做成与疖肿充血范围同样大小的药饼贴敷于疖肿上,不需外盖敷料,若干燥脱落可将其加温水调和再敷。敷药后若见药饼中部潮湿,则为疖肿破溃的表现,继续敷半日左右即可去药排脓,出脓后按常规换药。

【蒺藜】鲜蒺藜果或干蒺藜(去刺)。本品研粉为面,加等量红糖,捣碎后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肿胀、硬结、疼痛最明显部位,再用塑料布或油纸覆盖药糊,包扎固定。药糊干后,重换敷,直至炎症消失。如局部出现溃破,则不宜用此法。一般用药3~7日即可痊愈。

【椿胶】鲜椿胶适量敷于敷料或干净纱布上,贴于患处。

【佛甲草】新鲜佛甲草(全草)洗净,捣细加少量食醋敷患处,每日1次。

【苍耳子虫】在秋季采集到的苍耳子虫放入芝麻油中窒息,每50毫升油内加冰片1克,雄黄0.5克,浸苍耳子虫100条左右,7日后即可使用。视痈疖大小,取虫0.5~2条,放在病变部位,虫头紧贴病变中心,空隙部位用苍耳子油涂抹,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脓期未溃破者切开排脓后用药。适用于疖痈各期,一般7日内即可显效。

【日芥菜】新鲜日芥菜全草一撮,洗净,加食盐少许,共捣烂。该药泥用塑料薄膜衬垫,盖在疖肿处,然后再用敷料纱布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盛夏每日换2次,至愈为度。

【乌梢蛇】鲜品乌梢蛇剥皮除去内脏及头部后全身入药,每次剂量按年龄每周岁30克计算,最大剂量不超过450克。取出所需重量的新鲜蛇肉,洗净切碎煮烂,加入适量食盐,将煮烂的蛇肉和汤在1日内分1~3次服完。1剂为一疗程。干品乌梢蛇剂量按年龄每周岁10克计算,最大剂量不超过150克。按剂量称取干品乌梢蛇,加水200~500毫升煎汤,滤渣,将所得的汤在1日内分1~3次服完,每周1剂,服2剂为一疗程。

【猫爪草】30~50克,水煎,头汁内服,将药渣捣烂,加小金片10~12片(研细)拌匀,分2次敷于患处,每日1剂。一般待疖肿消失后,再用猫爪草3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用3日,以资巩固。

【茅膏菜】新鲜茅膏菜球根去其外衣,根据疔疮的大小,取本品l~2粒,放于1寸见方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压扁球根。疮面行常规消毒,用干棉球揩干,外贴疔疮顶部,4~6小时取下即可。敷后以呈现黑色水疱为佳。取下时,先用凉开水浸润胶布片刻,再慢慢扯下,防止皮肤溃破。本品只供外用,忌内服。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成脓期未溃破者切开排脓后用药。

【大黄】生大黄100克,加水3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过滤,再加同量水煎沸15分钟过滤,将2次煎出液浓缩至100毫升,按100克凡士林加入30毫升大黄煎出液,制成大黄软膏。用时根据疮面的大小摊于纱布上外贴;或制成大黄油纱布,高压灭菌后,贴敷疮面。大黄软膏具有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散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疖、痈、有头疽、手足疔疮,外伤感染等一切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溃后脓液较多者。

【芒硝】50克,加大蒜瓣100~150克,捣烂如泥。在病灶表面涂凡士林,涂敷范围应略大于病灶,并在凡士林上覆盖一层纱布,然后把芒硝大蒜泥均匀涂于纱布上。涂敷的范围略小于腹壁上的凡士林范围1厘米,芒硝大蒜泥表面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药物在病灶保留时间根据患者年龄、部位而定,小孩肚皮皮肤幼嫩处保留时间较短,成年人保留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以患者感到局部皮肤灼痛难忍为度,维持时间长者疗效为佳。小孩一般每次20~30分钟,成人每次可保留1~2小时。若局部灼痛难忍,持续时间过长,往往导致皮肤产生疱疹,影响治疗。孕妇腹壁或阑尾周围脓肿时一般不用本法治疗。

【仙人掌】新鲜仙人掌适量(根据病变区大小)。去刺后捣烂外敷于患处,每隔12小时更换1次,直至痊愈。

【五倍子】研细末,过100目筛,装瓶放阴凉干燥处备用。将局部毛发剃光,以肥皂水擦洗患处,常规消毒,视疮面大小取本品加米醋调糊状为度,均匀涂于敷料上(3毫米厚),贴于患处固定,3日换药1次。

六、化脓性指头炎

化脓性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轻者治疗数日即愈,重者可伤筋骨。化脓性指头炎中医称蛇头疔,多因刺伤或轻微外伤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此病发病较急,患者极为痛苦。初起,指尖有针刺样疼痛,微红稍肿,疼痛逐渐加剧。当指动脉被压,疼痛转为搏动性跳痛,患肢下垂时加重。剧痛常使患者烦躁不安,彻夜不眠,指头红肿并不明显,但张力显著增高,轻触即产生剧痛。至晚期,因组织缺血坏死,神经末梢因受压而麻痹,疼痛反可减轻。脓性指头炎如不及时切开减压引流,将导致指骨缺血、坏死,进而形成骨髓炎,伤口经久不愈。脓性指头炎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

【断肠草】断肠草适量切片,放于水壶中煮沸,使蒸汽从壶中喷出。将患处置于蒸汽中治疗(以耐受为度)。每日1或2次,每次30~60分钟,至治愈为止。

【猪胆】猪苦胆去掉胆汁,将胆皮套贴在患指。一般1~2日见效,数日痊愈。

【桐油树幼虫】活桐油树或未被砍倒的枯桐树干(见到树干外有粗糙似锯木渣样的虫屎,其干内必有虫)内的白色带微黄色的幼虫,用刀、斧凿开虫屎部位,凿一小洞,或随虫屎方向进即可取到。一般1个部位只能取到1条虫。取1~2条捣烂成糊状,敷于患指指头周围,用干净纱布包裹固定即可。对红、肿、热、痛者,敷上后,疼痛迅速缓解,每日1次,或早、晚各1次,一般治疗2~4日后,即可痊愈。

【山慈姑】鲜山慈姑25克洗净、捣烂,加米醋3毫升和匀,稍升温,用塑料薄膜包敷患指,每日换药1次。

七、甲沟炎

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多因微小刺伤、挫伤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初起时指甲一侧或其根部的皮下组织发生红、肿、热、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却迅速化脓。脓液自甲沟一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如果向指甲下蔓延,则形成甲下积脓,使指甲和甲床分离。脓肿有时自行穿破,但因排脓不畅,常经久不愈。若甲沟旁出现一小脓窦口,有肉芽组织向外突出,则形成慢性甲沟炎。慢性甲沟炎有时可继发真菌感染,甲沟炎多不伴有全身症状。

【日仙子】用冷开水将药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斑蝥】生斑蝥干品拣尽杂质(不必去除头、足、翅),研末,贮瓶密闭待用。取斑蝥末少许,均匀地撒于患处上一薄层,然后用黑膏药(市售)文火烘软贴上,8~20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即可揭去黑膏药,清除药泥,外涂2%甲紫溶液。

【猪胆汁】新鲜猪胆1个。将猪胆剔穿,胆汁装在小杯里,把患指放在胆汁里间歇浸泡几次,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

【大黄】生大黄捡净,烘干,研末备用。临用时,以醋调匀(小儿可将醋稀释后用),外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清洗后更换。

【黄柏】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药液50毫升。将脚洗净,用脱脂的棉花,浸泡黄柏液,将患趾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膜包扎,一般包扎2日即可痊愈。

【木芙蓉】木芙蓉花或叶干品,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在粉中加入凡士林,调匀备用。用时涂在患处,每日用3或4次,直至痊愈。

【苍术】苍术1 000克煎煮取汁并浓缩成稠膏,另加蜂蜜250克,调匀。日服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鸭跖草】鲜鸭跖草50片(宽叶),食醋500克,将叶片放入食醋内泡1小时后备用。用叶片外敷患处(将病灶全部敷满),干后更换,每日换4或5次,至全身症状减轻,红肿灼热疼痛消失后停用。

【浮萍】浮萍适量洗净,以70%酒精浸泡20分钟,取出待干后放入消毒容器内,加适量生理盐水浸泡,其后置乳钵内研磨成泥浆状,装入消毒大口瓶中,密封备用。取适合病灶大小的纱布1块,涂上浮萍泥贴患处,每日换1次。

八、褥疮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各类患者,因局部日久受压,影响血液循环,皮肤组织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坏死。其特点是无痛、边缘硬且干燥,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轮廓。好发部位多在枕骨、肩背、髂骨、坐骨、转子及足等骨隆突部位的皮肤处。临床上一旦发生褥疮,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红花】红花500克加水1

000毫升煎,2小时后红花颜色呈白色,过滤,去残渣,将滤液再用温水煎3~4小时,使浸膏呈胶状物为止,冷却后即可使用。用时将浸膏涂于纱布上,然后敷于患部,并再盖以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

【千里光】又称九里明,120~250克水煎煮沸,待药液温凉后反复淋洗疮面,每日1或2次,洗后疮面上覆盖消毒纱布。

【马勃】30克。将马勃去外皮,剪成大小不等的薄片,经高压灭菌后取适量置于疮面上,再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海螵蛸】选择较大干净洁白海螵蛸数块,用小刀刮去表层污物,然后研成粉末(硬壳层不要),用单层纱布过筛,除去粗粒,装入洁净瓶内高压消毒备用,一般间隔7~10日需重复高压消毒。创面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取药粉撒在创面上,以全部撒满为度。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以后视分泌物情况每隔2~3日换药1次。如溃疡面干净,换药2或3次即愈。如换药2或3次无效,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柳豆叶】柳豆叶15~20片。将采摘新鲜的柳豆叶15~20片洗净后以1%苯扎溴铵浸泡20分钟,晾干后捣烂,创面以盐水棉球清洗洁净后,继以l%苯扎溴铵消毒,创面上敷一层纱布,然后将捣烂的柳豆叶涂在创面的纱布上,外加敷料包扎,每日换药2次。

九、肌注后硬结

肌注后硬结是由于长期肌注不易吸收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使药液积聚于一处,吸收速率降低形成皮下硬结。它属于无菌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肌肉组织变硬、肿起、压痛,疼痛明显或发红,如有过大过硬的硬结可致坐卧不能,甚至行走困难,长时间不恢复则可引起局部肌肉萎缩、组织坏死,不但给病者带来痛苦和生活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使继续肌内注射受到限制,故也是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

【佛甲草】新鲜佛甲草(全草)洗净,捣碎,加少量食醋敷患处,每日1次。

【紫草】10克,麻油(或豆油)100克。将紫草浸泡在麻油内,放置6小时备用;或将紫草浸泡在煮沸的麻油内,待其冷后即可使用。将制成的紫草油,涂敷在硬结皮肤上,面积超过硬结外围1~2厘米,外加塑料薄膜覆盖,用无菌纱布包扎在塑料薄膜外面,最好用胶布固定;或涂敷面上不加保护,尽量使紫草油在皮肤表面上保持的时间长一些,每日涂敷2~6次。

十、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由于静脉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都容易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出现局部静脉炎,造成静脉通道受阻,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引起干性坏死,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且其用常规的热敷效果均不理想。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壁内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伴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发生于浅部静脉者,称浅静脉炎,多见于四肢浅静脉和胸、腹壁浅静脉;发生于深静脉者,称为深静脉炎。发病部位多数在下肢和骨盆内静脉,上腔或下腔也可发生,但极少见。本病最大的危险性是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本病归属中医脉痹范畴。累及浅表静脉常有局部疼痛,沿栓塞静脉有红肿压痛,伴有低热;深部静脉炎有低热、乏力、沿受累静脉有深压痛;周围肌肉发硬与压痛,由于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浅表静脉扩张及远端水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伴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