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600300000027

第27章 气病证用方配伍 (3)

第十章 气病证用方配伍(3)

第二节 降气

辨气逆证,其基本证型有5:①肺实肾虚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苏子降气汤;②寒痰壅肺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定喘汤;③中虚痰饮痞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旋覆代赭汤;④肝热气逆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奔豚汤;⑤肾寒气逆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桂枝加桂汤。

一、温肺化痰法

【适应证】肺实肾虚证:咳嗽,气喘,短气,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或腰痛脚软,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沉或弱。

【治法】温肺降气,暖肾摄纳。

【代表方剂】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每二两半(各75g),川当归去芦,两半(45g),甘草炙,二两(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30g),肉桂去皮,一两半(45g),陈皮二两(60g)。(若用汤剂,只用原方用量的1/10)

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姜枣随,肺有寒痰肾有虚,宣降肺气能益肾。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9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大枣一个,苏叶五片,同煮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配伍技巧】肺实肾虚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痰实于肺;肾虚于下;气逆于上。治疗肺实肾虚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温肺化痰药寒邪侵袭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不得通调水道而生痰,寒痰相互阻结而壅滞胸中气机,证见咳嗽,气喘,胸膈满闷。治当温肺散寒,化痰降逆。如苏子降气汤中苏子,半夏,前胡。

2.合理配伍理气药肺主气,其气既升又降。肺气上逆而不降,治当调理肺气,理气药可使肺气宣发升达于外,肃降摄纳于内。如苏子降气汤中厚朴,陈皮。

3.妥善配伍温肾益气药病证表现特点是肺实肾虚,且以肺实为主,肾虚为次,治当泻肺实,可在治肺实时,一定要考虑肾虚,治疗必须兼顾肾虚,又因肾虚为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导方面,配伍用药重在温肾阳益气,次在益肾精。如苏子降气汤中肉桂,当归,大枣,甘草。

4.随证加减用药若肾阳虚明显者,加巴戟天,蛤蚧,以温肾纳气;若肢体浮肿明显者,加茯苓,泽泻,以益心气,泻水气;痰涎壅盛者,加贝母,胆南星,以化痰泻肺等。

【用药要点】方中苏子降肺平喘,止咳化痰。半夏降肺燥湿化痰,与苏子相用,重在降肺气,止喘逆。前胡宣降肺气,使肺气既升又降。厚朴宽胸下气,降肺平喘。(陈皮理气宽胸,化痰止咳。)肉桂温暖肾元,纳气平喘。当归补血益阴,止咳,与肉桂相用,以温补肾阳,并使水火相济。大枣补气,与肉桂,当归相用,辛甘以补阳,甘苦以济阴。生姜宣肺散寒,并能调理脾胃。甘草补气,与大枣相用,以增其效,并能调和药性。诸药相用,共奏温肺降气,暖肾摄纳。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适应证:痰食气逆证。咳嗽,气喘,痰多壅盛,胸膈痞满,食少难消,或食后痰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肺降气,化痰消食。

组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三钱(各9g)。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卧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二、温肺定喘法

【适应证】寒痰壅肺证:哮喘,咳嗽,气急,痰稠色白,或微恶风寒,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宣肺降气,温肺化痰。

【代表方剂】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10g),麻黄三钱(9g),苏子二钱(6g),甘草一钱(3g),款冬花三钱(9g),杏仁一钱五分(5g),桑白皮三钱(9g),黄芩一钱五分(5g),半夏三钱(9g)。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桑白皮,杏苏黄芩同甘草,温肺定喘有奇效。

【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配伍技巧】寒痰壅肺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寒袭于肺;痰阻于肺;痰气壅逆于上。治疗寒痰壅肺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温肺宣肺药寒痰袭肺,肺气被寒痰所阻而不降且上逆,证见咳嗽,气喘。治当温肺宣肺,以使肺气不为邪气所遏而职司宣发气机。如定喘汤中麻黄,款冬花,白果。

2.合理配伍降肺利肺药寒邪袭肺,肺气逆乱,在选用温肺宣肺药时,还必须配伍降肺利肺药,使肺气既宣发于上,又肃降于下,这样,咳嗽、气喘自除。如定喘汤中半夏,杏仁,苏子。

3.妥善配伍寒凉药寒邪在肺,针对证机治疗当用温热药,虽然寒邪袭肺在多数情况下其痰质清稀,但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寒痰非清稀而质黏稠者,对此若尽用温热药,则有可能温燥伤津,且痰邪燥化而又不利于痰涎咳出。因此,在治疗寒痰质黏稠者,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用寒凉药非针对证机而设,而是针对组方用药而设,即寒凉药可制约温热药散寒、化痰而不燥化,以冀协助方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如定喘汤中桑白皮,黄芩。

4.随证加减用药若咽喉不利者,加桔梗,贝母,以宣降肺气利咽;若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肺;若肢体浮肿者,加葶苈子,泽泻,以泻水消肿等。

【用药要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以散肺寒。杏仁肃降肺气,以止咳定喘。款冬花,白果助麻黄宣肺,并化痰祛痰。半夏,苏子助杏仁降肺,以燥湿行水化痰。桑白皮,黄芩之寒制约麻黄、款冬花、白果、杏仁、半夏、苏子之温燥太过,以使温化而不伤阴。甘草益气,并调和药性。诸药相用,以温肺化痰降逆。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三、降逆和胃法

【适应证】中虚痰饮痞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呕吐,便溏,四肢困乏,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补中降逆,化痰下气。

【代表方剂】旋覆代赭汤(《伤寒杂病论》)

【组成】旋覆花三两(9g),代赭石一两(3g),人参二两(6g),生姜五两(15g),甘草炙,三两(9g),半夏洗,半升(12g),大枣擘,十二枚。

方歌:旋覆代赭人参同,半夏姜甘大枣正,心下痞硬有噫气,主治中虚痰饮证。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配伍技巧】中虚痰饮痞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脾胃气虚;痰饮内生;浊气阻结于上。治疗中虚痰饮痞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降逆药中气虚弱,胃气不降,浊气上逆,则噫气不除,治当降逆和胃气。在配伍时最好选用轻清与重镇降逆药相结合,轻清降逆有利于浊气从上而越,重镇降逆有利于浊气从内而降泄。如旋覆代赭汤中旋覆花,代赭石。

2.合理配伍补气药审度浊气不降之病根,关键在于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行使正常生理功能,治当补益脾胃。再则,合理配伍补益脾胃之气的药,更有利于降逆胃气而不戕伐胃气。如旋覆代赭汤中人参,大枣,甘草。

3.妥善配伍化痰药胃为津液之府,脾主运化水津,脾胃虚弱而不得运化水津,则变生为痰饮,痰饮内生又阻滞脾胃升降气机,浊气填塞又加剧痰饮内生。因此治疗必须配伍化痰健脾和胃药。如旋覆代赭汤中半夏,生姜。

4.随证加减用药气滞者,加紫苏,柴胡,以行气解郁;气逆明显者,加竹茹,柿蒂,以降逆下气;咽喉不利者,加桔梗,牛蒡子,以利咽宣畅气机;胃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等。

【用药要点】

方中旋覆花下气化痰散结,能升能降,升达清气,降泄浊气,疏肝利肺和中气,善疗胃气肝气上逆代赭石重镇降逆,下气平肝和胃,与旋覆花相伍,重在化痰降逆下气。人参补中气,益肝气,善疗肝胃之气虚,与旋覆花、代赭石相伍,降逆而不降泄,补益而不助邪,化痰而不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宣畅气机而涤饮,与人参相伍,健脾醒脾,以杜绝痰邪变生之源。生姜温胃暖肝,调和中气而化痰,与半夏相伍,重在降逆和中气。甘草、大枣补益中气,并助人参以补中,更能调和诸药。诸药相伍,补气不助逆气,化痰不伤中气,降泄而不戕伐,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以用于治疗肝气上逆证:胁肋胀满或疼痛,胃脘痞闷或疼痛,呕吐,头晕,耳鸣,情志不快,善太息,或心烦,或干噫,苔薄,脉弦。

此外,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呕吐,慢性肝炎,高血压,梅尼埃病,咽神经紧张综合征(梅核气)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