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养护
600000000006

第6章 常用中成药及方剂 (1)

第3章 常用中成药及方剂 (1)

!#第一节 常用中成药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药物组成】 天麻、杜仲(盐制)、制草乌、附子(制)、羌活、独活、藁本、玄参、地黄、当归、川牛膝、槲寄生。

【剂型规格】 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色至黑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略苦、麻。每粒0.2g,0.4g。

【功效主治】 散风活血,疏筋止痛。方中天麻熄风止痉,祛风除湿;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共为君药。草乌、附子祛风散寒,止痛通痹;羌活、独活、藁本祛风除湿;共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祛瘀;槲寄生补养肝肾,强筋壮骨;玄参、地黄滋阴清热,并制臣药之辛热伤阴;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疏筋止痛之功。用于中风引起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

【临床应用】 用于中风后遗症期或恢复期、顽固性头痛等偏于虚寒证者。

【用法用量】 口服:4~6粒/次,2/d。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

风湿液

【药物组成】 独活、羌活、当归、桑寄生、牛膝、秦艽、防风、白芍、白术、鹿角胶、鳖甲胶、红花、木瓜、川芎、红曲、甘草。

【剂型规格】 淡棕红色至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每瓶10ml,100ml,250ml,500ml。

【功效主治】 补养肝肾,养血通络,祛风除湿。方中独活祛风散湿,善治下部之痹证;羌活祛风除湿,能直上顶巅,横行肢臂,善治上半身疼痛;共为君药。当归、白芍补血活血;桑寄生、牛膝补肝益肾,壮骨强筋;秦艽、防风祛风湿,疏筋络;共为臣药。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鳖甲胶滋阴,补血,退热;白术补气健脾;红花、川芎活血行气;木瓜化湿,止痹痛;红曲健脾消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也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用于肝肾血亏、风寒湿痹引起的骨节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等骨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10~15ml/次,2~3/d。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追风透骨丸

【药物组成】 制川乌、制草乌、麻黄、白芷、桂枝、细辛、防风、羌活、川芎、赤芍、当归、地龙、秦艽、天麻、乳香(制)、没药(制)、香附(制)、甘松、制天南星、白术(炒)、茯苓、赤小豆、朱砂、甘草。

【剂型规格】 红褐色的水蜜丸,气微香,味苦。每10丸重1g。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方中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为君药。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川芎、当归、赤芍、地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共为臣药。秦艽祛风湿,疏筋络;天麻熄风止痉,止痹痛;乳香、没药散血化瘀止痛;香附、甘松行气止痛,理气解郁;天南星燥湿化痰,熄风止痉;白术补气健脾;茯苓、赤小豆渗湿消肿;共为佐药。朱砂镇心安神;甘草和胃调中,缓和药性;也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关节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属风寒湿痹偏于寒湿较重者为宜。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6g/次,2/d;片剂:4片/次,2/d。

【注意事项】 ①不宜久服;②热痹及孕妇忌服。

风湿骨痛胶囊

【药物组成】 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麻黄、乌梅、甘草。

【剂型规格】 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味微苦、酸。每粒装0.3g。

【功效主治】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中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为君药。红花活血散瘀;木瓜疏筋通络;共为臣药。麻黄祛风散寒;乌梅敛阴生津,以制君药燥烈之性;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用于寒湿痹所致的手足腰脊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 口服:2~4粒/次,2/d。

【注意事项】 ①本品含毒性药,不可多服或久服;②孕妇忌服。

寒湿痹颗粒

【药物组成】 附子(制)、制川乌、细辛、木瓜、桂枝、麻黄、威灵仙、生黄芪、白术(炒)、当归、白芍、炙甘草。

【剂型规格】 淡黄棕色至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甘、微辛。每袋3g(无糖型);5g(减糖型)。

【功效主治】 祛寒除湿,温通经络。方中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川乌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痛;共为君药。麻黄、桂枝祛风散寒;细辛温经散寒止痛;木瓜除湿疏筋通络;威灵仙祛风而宣通十二经络,止痛;共为臣药。黄芪补气升阳;白术健脾化湿;白芍、当归养血活血;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风除湿,益气养血通络之功。用于肢体关节疼痛,疲倦或肿胀,局部畏寒,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各期,以偏于风寒证为宜。本品亦可用于雷诺现象、软组织损伤、大骨节病等。

【用法用量】 颗粒剂,温开水冲服:1~2袋/次,2~3/d,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片剂,4片/次,3/d。

【注意事项】 ①孕妇忌用;②实热证禁用。

寒湿痹片

【药物组成】 附子(制)、制川乌、黄芪、桂枝、麻黄、白术(炒)、当归、白芍、威灵仙、木瓜、细辛、甘草(制)。

【剂型规格】 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至深棕色;味微涩。每素片重0.25g。

【功效主治】 祛寒除湿,温通经络。用于肢体关节疼痛,疲困或肿胀,局部畏寒,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炎。

【用法用量】 口服:4片/次,3/d。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身热高热者禁用。

痛风定胶囊

【药物组成】 黄柏、秦艽、赤芍、延胡索、川牛膝、土茯苓、车前子、泽泻。

【剂型规格】 胶囊剂:每粒0.4g。

【功效主治】 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秦艽祛风湿,疏筋络,清虚热;共为君药。赤芍散瘀活血;延胡索活血行气而止痛;共为臣药。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土茯苓解毒除湿而利关节;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水;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活血除湿,通络定痛之功。主治湿热痹证。症见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本品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西医诊断为痛风病符合上述证候者可用。

【临床应用】 用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4粒/次,3/d。

【注意事项】 ①孕妇慎服;②服药后不宜立刻饮茶。

腰痛宁胶囊

【药物组成】 马钱子、土鳖虫、苍术、麻黄、全蝎、僵蚕、乳香、没药、川牛膝、甘草。

【剂型规格】 胶囊剂:内容物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苦。每粒装0.3g。

【功效主治】 消肿止痛,疏风散寒,温经通络。方中马钱子散结消肿,开通经络,为君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苍术燥湿健脾;麻黄祛风散寒,宣通阳气;共为臣药。僵蚕、全蝎祛风通络;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牛膝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兼能补益肝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止痛,疏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腰肌纤维炎、坐骨神经炎、腰肌劳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 口服:3~4粒/次,最多可服6粒/次(初服3粒,以后逐日增1粒,如无其他不良反应,可增至5~6粒为维持量),每晚睡前半小时左右服药,白开水送下。30d为1个疗程。停药3d,可继续下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孕妇及小儿禁服;②本品对风湿热活动期无效;③服药后宜卧床休息,宜少饮茶水,以免影响疗效;④严重心、肝、肾疾患者忌用。

追风透骨丸

【药物组成】 制川乌、制草乌、麻黄、白芷、桂枝、细辛、防风、羌活、川芎、赤芍、当归、地龙、秦艽、天麻、乳香(制)、没药(制)、香附(制)、甘松、制天南星、白术(炒)、茯苓、赤小豆、朱砂、甘草。

【剂型规格】 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棕色;味微苦。每片0.5g。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方中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为君药。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川芎、当归、赤芍、地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共为臣药。秦艽祛风湿,疏筋络;天麻熄风止痉,止痹痛;乳香、没药散血化瘀止痛;香附、甘松行气止痛,理气解郁;天南星燥湿化痰,熄风止痉;白术补气健脾;茯苓、赤小豆渗湿消肿;共为佐药。朱砂镇心安神;甘草和胃调中,缓和药性;也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关节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属风寒湿痹偏于寒湿较重者为宜。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6g/次,2/d;片剂,4片/次,2/d。

【注意事项】 ①不宜久服;②热痹及孕妇忌服。

雷公藤片(浸膏片)

【主要成分】 雷公藤提取物。

【剂型规格】 素片或糖衣片:素片或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每片含雷公藤甲素33μg。

【功效主治】 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方中雷公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原发性、继发性肾病,改善水肿,降低肾性蛋白尿。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肾脏疾病、癌症、糖尿病、免疫性肝炎、贝赫切特综合征、哮喘、强直性脊柱炎等,以及各种变应性皮肤病、麻风反应、盘状红斑狼疮等。

【用法用量】 口服:1~2片/次,2~3/d。

【注意事项】 ①本品有较强的肝肾毒性;②服用本品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月经紊乱和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③孕妇忌用;④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⑤心、肝、肾、胃等器质性疾病患者禁用。

湿热痹颗粒(片)

【药物组成】 黄柏、苍术、防风、防己、连翘、忍冬藤、萆薢、薏苡仁、威灵仙、地龙、桑枝、川牛膝。

【剂型规格】 淡黄棕色至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减糖型)或味苦(无糖型)。每袋5g(减糖型),3g(无糖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苍术燥湿健脾;共为君药。防风祛风除湿;防己利水退肿;共为臣药。连翘、忍冬藤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萆薢利湿化浊;薏苡仁利湿除痹,疏利关节;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桑枝、地龙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川牛膝逐瘀通经;并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之功。用于湿热痹证,症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淡黄。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或发作期及痉挛性斜颈、川崎病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颗粒剂,1~2袋/次,2~3/d;3岁以内1/4袋/次;4~6岁1/2袋/次;病重者可以倍量服用,开水冲化服;片剂,6片/次,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