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599900000018

第18章 缓解期内服方 (13)

第二章 缓解期内服方 (13)

痛风汤4

【药物组成】土茯苓40g,金钱草20g,车前子20g,威灵仙15g,萆薢20g,山慈菇15g,延胡索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0例。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乃浊毒瘀滞所致。浊毒滞留血中,偶逢外邪相合,或嗜酒、恣食肥甘、饮食不节均可发病。本方中山慈菇、萆薢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均有增加尿酸有效排泄的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碱,延胡索止痛能有效缓解痛风发作。土茯苓、车前子、威灵仙又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而且,威灵仙有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结石溶解的作用。

【方剂出处】张东芳,等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83

痛风利节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15g,川芎15g,当归15g,赤、白芍各20g,木防己20g,寻骨风20g,伸筋草15g,透骨草20g,千年健20g,骨碎补15g,女贞子15g。

【随症加减】湿浊阻络型选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等;寒重血凝者选加鸡血藤、皂角刺、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风湿重选加薏苡仁、猪苓、茯苓、木瓜等;湿热阻络型选加薏苡仁、黄柏、苍术、秦艽等;病情迁延日久者,加蜈蚣、地龙、穿山甲(代)、乌梢蛇等;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加牛膝;以腰痛为主者,加续断、狗脊、淫羊藿等。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浸泡30min,煎成200ml药液,再加水煎成200ml药液,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通络舒筋。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5例。用药最少者3个疗程,最多者12个疗程。临床控制13例,占20%;显效26例,占40%;有效19例,占29.23%;无效7例,占10.77%;总有效58例,总有效率89.23%。

【经验心得】痛风利节汤中黄芪、白芍、补骨脂、骨碎补、女贞子、千年健扶助正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防己、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桂枝、川芎、当归、赤芍行气活血,温通血脉。配合随症加减之中药,共奏补肝肾、强筋骨、通络舒筋的功能,共同阻止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骨质侵蚀,恢复已受损的关节功能,保护未受损的关节功能。

【方剂出处】刘卫华,等痛风利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3,15(10):17

痛风康胶囊

【药物组成】山慈菇、两头尖、大黄、制川乌。

【治疗方法】按3∶4∶2∶1的比例精制成每粒重0.5g的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15d为1个疗程,停药3~5d,继续下一疗程,4个疗程总结疗效。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痛散结。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近期治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药后产生轻微腹泻,多在3d后自行缓解。

【经验心得】《景岳全书》指出其病因乃进食膏粱厚味,导致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邪侵犯经络,气血不通,瘀血凝结,络道阻塞,畸形僵硬。这种病因学观点和现代医学的嘌呤摄入过多,代谢中产生过多的尿酸以及饮酒过量引起痛风的理论相似。选用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其主要成分为秋水仙碱,对痛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并且干扰尿酸盐微晶体炎症反应,为主药。辅以两头尖祛风湿、消痈肿,所含齐墩果酸对关节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配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消炎攻积,且能抑制肠道对食物中嘌呤的吸收。少用川乌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以助消除关节炎性疼痛。组方药少力专,能消肿痛,散瘀结,活血止痛,抗炎降低血尿酸,抑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取吸收,直切病机。

【方剂出处】闫银宗,等痛风康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86

痛风清解汤

【药物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6g,忍冬藤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白芍30g,萆薢15g,山慈菇12g,生甘草10g,细辛10g,黄柏10g,苍术12g,薏苡仁20g,川牛膝12g。

【随症加减】发热甚加生石膏;关节疼痛剧烈加全蝎;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合并高血脂者加决明子、山楂;合并高血压者加钩藤、石决明;合并糖尿病者加玄参、山药;合并缺血性心脏病者加瓜蒌、丹参。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以药渣煎水熏洗、浸泡患处20min,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6例。经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愈16例(占61.54%),好转8例(占30.77%),无效2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

治验:王某,男,48岁。平时喜食海鲜、肉类,饮酒较多。患者昨夜因右足第1跖趾关节剧烈疼痛而惊醒,清晨疼痛未见明显缓解,伴发热,口干,心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8.1℃,关节局部红肿,皮温较高,压痛明显,行走活动不便。血尿酸536μmol/L。右足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蕴毒,痹阻关节。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6g,忍冬藤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白芍30g,萆薢15g,山慈菇12g,生甘草10g,细辛10g,黄柏10g,苍术12g,薏苡仁20g,川牛膝12g,生石膏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局部以药渣煎水熏洗、浸泡20min,每日2次。药后,右足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原方去生石膏30g,续进10剂,诸症基本恢复正常。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复查血尿酸、血沉、血象均正常,临床治愈。

【经验心得】方中金银花、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君。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清络中风火湿热;性偏宣散,清热解毒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土茯苓甘淡性平,解毒利湿,“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本草正义》)。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与金银花同出一木,加强清热通络除痹之力。蒲公英性味苦寒,清热解毒、行气滞、散郁结,“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久服而无碍”(《本草新编》)。二药共为金银花之臣。

山慈菇,味苦性寒,功能清热消肿、化毒软坚;萆薢,气味苦平无毒,其淡渗而利下祛湿,功能清热利湿、分清泌浊;大黄清热泻火排毒、凉血解毒止痛;四妙散以清利湿热。数味为土茯苓之臣药。白芍补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治热痹疼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善透血中内伏之热毒;细辛辛温性烈,温通阴阳、解痹止痛,又可制它药寒凉。此4味为佐药。使以生甘草补脾和中,又能解毒。综观全方既解毒,又排毒,诸清利湿热者又可绝毒生之源,故合于本病湿热蕴毒痹阻筋脉之病机。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地缓解痛风的发作;土茯苓、萆薢均能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同时又配合药渣熏洗患处,使药物经皮肤作用于病所局部,提高了疗效。

【方剂出处】鞠中斌,等痛风清解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6例四川中医,2003,21(7):30

痛风速效灵

【药物组成】黄柏、苍术、白术、苦参、猪苓、泽泻、茵陈、桂枝、丹参、栀子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急性发作时服1剂,以后4~6h 1剂,分数次温服。

【功效主治】渗湿解毒,清热利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4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经验心得】本病急性期实为湿热瘀阻之证,而慢性期则为湿毒留恋之型。故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利尿渗湿为要务。急性期利湿解毒,辅以祛瘀,以治其标;间歇期解毒利湿辅以扶正,以治其本。排毒之关键在于通利小便,以达洁净脏腑之目的。痛风速效灵方由黄柏、苍术、白术、苦参、茵陈、猪苓、泽泻、桂枝、丹参、栀子等药物组成。方中黄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味苦辛温,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白术苦甘性温,燥湿利水,益气健脾,此3药合用共为君。苦参清热解毒,燥湿利水;茵陈清利湿热;猪苓、泽泻利水渗湿,4药合用可助君药清热祛湿之功,故合而为臣。桂枝温通筋脉,丹参活血祛瘀,二药性温以制诸药之寒凉,为佐辅之剂。综观全方:渗湿解毒,清热利尿,清补相合,寒温互济,使寒而不凝血,温而不助热,令湿自小便利去,不伤正、不留邪。

【方剂出处】张雄,等痛风速效灵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5):46

痛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柏10g,苍术15g,知母10g,土茯苓15g,萆薢15g,车前草30g,怀牛膝15g。

【随症加减】发作期发热甚者加生石膏30g,关节红肿剧烈者加忍冬藤30g,赤芍15g;痛甚者去苍术加白芍15g;缓解期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各20g;关节僵硬、活动欠佳者加桃仁15g,地龙10g,红花5g;伴痛风石者加炮穿山甲(代)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泄浊。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治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

【经验心得】痛风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形体肥胖患者,其脏气渐衰,嗜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损害脏腑功能,致脾肾气虚,功能失常。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虚气化失司,不能分清泌浊,水湿内生,与湿热之邪相恋而成浊毒,滞留血中,随血而行,留滞关节,阻于经络,日久而成瘀滞,伤筋蚀骨而成本病。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方中忍冬藤、黄柏、苍术、知母、生石膏等清热利湿,改善关节局部症状,土茯苓、车前草、萆薢利湿化浊促进尿酸排泄,故可较快缓解病情。缓解期化瘀泄浊为主,调补脾肾,以黄芪、党参补脾肾之气,加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络以改善关节功能。

【方剂出处】王斌初痛风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3):28

痛风消炎汤

【药物组成】苍术10g,萆薢10g,黄柏10g,木瓜15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桑枝15g,忍冬藤30g。

【随症加减】疼痛甚者加延胡索20g,川楝子10g;热重加紫花地丁10g,野菊花1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祛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显效13例,占43%;有效14例,占47%;总有效率达90%。无效3例,占10%。

治验:张某,62岁,男性。1d前因家庭聚会,饮食酒肉,夜间突然出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伴大便干燥,口干口渴,心烦不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检查发现右足跖趾关节红肿,扪之灼热,活动受限。血尿酸562μmol/L。拟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痹证,给予自拟痛风消炎汤:苍术10g,萆薢10g,黄柏10g,木瓜15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桑枝30g,忍冬藤30g,延胡索20g,紫花地丁10g,野菊花15g。每日1剂,连续服用7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减退。继续服药1个疗程,诸症消失,复查血尿酸410μmol/L。嘱其注意饮食调节,忌食肥甘厚味及烟酒,随访2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中医“热痹”范畴。其主要病因为脾肾功能失调,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肾虚二便失司,湿浊内聚;湿浊内盛瘀而化热。湿热流注关节、肌肉、筋骨,闭阻经脉,即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之痹证。故治疗急性期以利湿清热,通络止痛为主。慢性期以健脾补肾,养血和营。痛风消炎汤采用薏苡仁、苍术、萆薢健脾利湿清热消肿;木瓜、桑枝、忍冬藤、川牛膝利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既清热消肿,又祛湿止痛,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使用。

【方剂出处】镁日斯痛风消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新中医,20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