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三宋帝国
5921600000015

第15章 17.变化

“你就是方明方百将。”岚州捧日军都指挥使的治所里,方明毕恭毕敬的面对着眼前的都指挥使佥事。

“下官正是。”

“我说本部的花名册怎么有个人怎么常年见不到的呢。”佥事大人的语气好像有些不对,“乖乖,这是兵部的推介信,秉节郎七月就要到行在武备大学堂进修的是吧。”

“是的,长官。”

“也就是说,秉节郎日后未必再归属本军的编制喽。”显然这位已经几近五十的中卫郎对这么年轻就已经是秉节郎且日后前途无量的方明有着莫名的怨气,“那么方百将,你申请的随营住宅恕本官不能批准。”

“是,长官。”对此方明并无所谓,反正自己并不缺那点钱,也省得看老家伙的脸色。

“很好,方百将果然是知情识趣,那么现在,方百将,给你一天安顿眷属,明日初点名前请自行向本军惩戒营报道。”

“遵命,长官。”

“何相公,”就在方明开始了在捧日军中生活的同时,大宋的内阁大臣们又一次的做到了一起。“无论如何,今年的引渡人数必须降下来。”一开始户部就摆明了车马。

“这一则是财力上无法支撑。二来组织上也无从安排,各路已经纷纷上报,说是新移民和原来的老功民之间的冲突不断。”

“王尚书的话不错,”虽然只保留了捕拿、拘提,羁押职责的刑部在内阁里的地位已经降低到最末一位,但是此刻该部李尚书的却是户部发言有力的补充。“各路上报新移民的刑案都有巨幅上升的趋势,此事不可不察。”

“兵部的意见呢?”作为新任的副相王延霖王福森因为在前次的政争中持中立的立场,不但在何怡卿那没得了好处,同样也被议郎们攻击的体无完肤,于是他思前想后,终于决定拿出点魄力来,他可不想成为所谓昙花一现的政治人物。

“兵部认为应先平定了海北各路的土民叛乱再议引渡流民的事,我们没有多余的力量,事情只能一件一件的办。”由于功民会硬拖着不通过新任兵部尚书的任命,所以只能以权知兵部侍郎勾当尚书公事的丁一全丁顺斓给出的确是四平八稳的意见。

“礼部的意思也一样的。”由礼部侍郎升任礼部尚书的马言寅也点头附和着。“内患不治,则虚补无益。”

“既然相关的几个部都持一意,那么何相公你看?”王延森请示着当朝第一人。

“那就约束一下,礼部、户部你们两个部商议一下,看看把今年移民的口子缩减到什么程度才好。”何怡卿脸沉似水,原本一口气彻底压制枢密院的,没想到功民会那边反弹的那么厉害,好不容易缓和了却又出了土民叛乱的岔子,让他有着功亏一篑的感觉。

“这样的话年初已经抵达吕宋的移民归不归入计划呢?”户部王尚书身子虽然不太好,但是人家后台比较硬,不但其家族先后出过三个尚书二个侍郎,而且岳父也曾担任过一任参知政事,在国是会有着大把的人脉,是典型的官宦世家,因此对于这个人物,何相爷也不敢过于托大。

“那睿臻兄的意思呢?”

“且估算在内吧。”王尚书不动声色的回应着,“虽然追回了东坞的那笔黄金,但是缺口还是太大了,若是再加税的话,功民会就该弹劾我等了。”

“那就按睿臻兄的意思办吧。”王尚书的话很隐晦,但是在场的人精都听得明白,若要分化功民会,这税就千万不能再加了。

“对了,兵部这边还需和枢密院配合,早日平定海北各路的纷乱才是,否则这钱还是省不下来的。”王尚书继续提醒着。

“这个可就要看丁大人的本事了。”王福森突然横插一杠,这个话就有些居心叵测了。“对了,缪台长这边也可以施施压嘛。”

“好了,这个就让兵部去协调吧,”也只有宰相才能压住副相得话头,“前些日子,内阁和功民会有些纷争各位大人应该是知道的。”何某人突然严肃起来,“部分议郎把持功民会,几乎是为所欲为了,对此,有何良策吗?”

“下官倒有些主张。”一唱一和,当下就连最糊涂的人也明白怎么回事了。

“左尚书有主意,太好了,请为我等解说一二。”王福森似笑非笑的看着由礼部尚书转任吏部的左明庚左尚书,心道,你和姓何都说定了,还来这一套,是不是看中了某的位置了。

这也难怪王延霖有意见,因为在大宋的政治里参知政事和执宰是敌体的,虽然宰相的地位较高,但是若无参政的副署,这内阁的公文是无效的。

再加上当初大国师重订国是时的刻意安排,参政是无法直接升为宰相的,所以但凡有点野心的参政都会和执宰争夺对朝政的主导权。因此虽然何怡卿能压制上一任的夏京,但是未必能压得服受了功民会刺激的王延霖。

“下官的主意很简单,缩路增州。”左尚书显然是胸有成竹的。

妙!高!顿时在场的人的心头都回转着这两个字。

若是按左尚书的主张,功民会的议郎数目必然要增加,那么原来那些小团体能不能继续把持功民会就是两说了。再则,这些新增加的州怎么不会感激提出这个动议的现任内阁和现任执宰呢?

“兹事体大,当有万全的把握才好。”何致远捻须想了想,“这也不是光光内阁的事嘛,还要那些路他们自己努力才是。”

老狐狸,王福森暗骂着,竟然连地方的资源也要利用,不过这件事对自己有利无害,自己当静观其成才是。

“不过一旦路改为州,那么朝廷的税收就会相应的减少,还请相公和诸位大人慎查。”户部的考虑并不是空穴来风,一旦升格为州,那么原来全部归入户部帐内的税收就得将相当部分留在州的账目上,这可是直接损害了户部的利益了。

“睿臻兄,大国师当年早就教训过,这海国岱洲总有一日都会变成本朝的属州的。”左明庚劝解着户部尚书,“再说,这一次也不可能升格太多,当以一二州为限,循序渐进嘛。”

“那以何路当先呢?”提问的不是王尚书,丁侍郎也是出身在外路的,他也关心这个可以说造福桑梓的大功德。自然丁侍郎还有一重打算,若是可以将自己家乡变革为州,那么日后万一进不了国是会,不还有功民会这个退路嘛。

“这个就要看各州的人力、物力、财力了。”当然还有不能明说的是在国是会的人脉关系了。

“那是由内阁推荐,还是让功民会或是国是会来挑选。”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这关系到升格时候的主导权在谁的手里,这个内阁自然不会撒手的。

“当然由内阁和国是会共同推荐,功民会核准喽。”王延森觉得这是个卖好的机会,于是他貌似周到的说着。

“不妥。”何某人早有定计,怎么会将这颗果实交给王福森呢,“本相得意思是内阁推荐,国是会遴选,功民会批准。”这下就把大部分的利益都揽在自己手里。

“那就悉听相公决断吧。”扫了扫在场的阁员,心知争不过何某人的王副相还是决定暂时退缩,不过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在此事中分上一羹,因此好戏才开锣呢••••••

“方百将。”就在方明刚刚尝了半个月的军中苦役那艰辛难忍的滋味的时候,朝堂上大人们的撇撇嘴就又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立刻去营部报道。”

“方秉节,现在根据军指挥使大人的命令,解除你军前劳役和监禁的处分。”

方明站得笔直,他知道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取消自己的处分,肯定又有什么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自己呢。

“命令方明立刻至左厢正将报道,随军出征闍婆路。”果然是要去拼命的。

“报告长官,下官有如下陈情。”此一去不知何时可以回来,方明自然不愿意浪费了自己就读武备大学堂的推荐。“下官七月将在武备大学堂入学,不知道,届时能否赶回报到。”

“贵官请放心,武备大学堂已经行文各军,此次出阵计入武备大学堂本期学员的实习时间,耽误不了贵官的前程的。”惩戒营的指挥一脸的调侃。

“是!下官这就去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