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上官大人办公室,柳冬觉得心里猛地一松。他这才意识到,经历了一番的连哄带吓,早已经是汗透重衣,双腿颤颤欲软了。看来这古代的官真不是人当的,虽然人前威风一点,人后却不知道陪了多少小心,受了多少惊吓。赶明儿自己还是回去种地去吧。
赵师爷领着柳冬来到他的办公室州市令署事房。柳冬一打量,这间办公室也不甚大,大概十来个平方米的样子,里面的陈设也比较简单,除了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之外,就是几排柜子,里面密密麻麻地摞着一堆堆文档。柳冬比较满意的一点就是,跟一些现代写字楼窝在坛子里的办公室不一样,自己的这间署事房还是朝外开了一道窗子,通往中间的天井,因此白天办公室的光线还是蛮好的。不过,柳冬前世听说现代人混办公室的都是人手一张报纸一杯茶,可是这里报纸还没出现倒不说了,连茶杯都没有一个,简直太不专业了。你说这日子该怎么混下去嘛。
赵师爷却不知道柳冬的心里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在屋里唯一的一把太师椅上安坐下来,饶有兴趣地盯着柳冬看。直到把柳冬看得心里发毛,赵师爷才猛不丁地来了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你读过吗?”
柳冬点了点头。中学课本里学过呢,虽然现在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赵师爷又自顾自地说了起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正把柳冬弄得莫名其妙之际,赵师爷又接着问:“你对刚才见过的三位判司大人有什么看法?”
“韩大人严谨持正,鞠大人平易近人,上官大人待人从容。”柳冬没好意思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得那么直接。
“哈哈,只怕是韩大人严厉苛刻,鞠大人慧眼识人,上官大人不偏不倚吧。”赵师爷是什么人?几经人世沉浮的老麻雀了,走过的桥长过柳冬走过的路,吃过的盐多于柳冬吃过的米。以他那么精明的眼光,柳冬耍的那些小聪明还不是一眼洞穿?
赵师爷取笑了柳冬几句,随即收起笑脸,正色道:“常人都说人心难测,官场中人的心思更是跟海底针一样捉摸不透。很多时候,官员们外在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跟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大一致,有时候甚至截然相反。你现在也算是正式步入官场了,对别人的态度一定要结合具体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不能听风就是雨。”
见柳冬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赵师爷心下快慰,豪兴顿起:“三位六曹判司之人,司仓参军韩大人是绝对忠于大人之人,在大人面前地位稳固,自然不需要对你这个新来的毛头小伙假以辞色。司法参军鞠大人精于世故,且目前正在设法向大人靠拢。你现在是深得大人器重之人,鞠大人自然对你推崇备至。至于司户参军上官大人嘛,跟大人一直不怎么对付。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能对你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否则传了出去,于上官大人的名声有所损害。跟大人对抗那是不媚上之举,能在朝野为上官大人赢得名声。可若是对你声疾色厉,那就是挟私报复,爱惜羽毛的人是不屑为之的。”
别的倒也罢了,赵师爷关于司仓参军的评价,柳冬那是大大的不以为然。如果韩参军真的是刘刺史的亲信,那跟自己就是一伙的。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那就应该和和气气地,一块喝酒吃肉逛青楼,哪有他像这样,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的?
赵师爷见柳冬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摇了摇头,耐心地跟他解释:“还记得去年治蝗时候的事吗?当时大人远在冯家村,深州城的钱粮物资为什么能够一车一车源源不断地运过去?当时大人初来乍到,威权不彰,你以为就凭大人一纸空文就能把这些东西随意调度?”
“您是说,这都是韩大人的功劳?”柳冬颇有些不相信,就凭那张死人脸,能有这份本事。
赵师爷点了点头,续道:“当时深州官衙对于大人主动治蝗,腹诽者甚多。而且大人新任刺史,不服约束的官员,为数不少,在中间摇摆观望的,更是占了深州官员的大多数。只有韩大人以一己之力,顶住四面上自深州别驾,下至细务吏员的压力,不遗余力地支持大人治蝗。幸好他身为司仓参军,手里管着公私二仓,钱粮之发放可以做得一时之主。又加上兼任司士参军的鞠惟义鞠大人态度也在模棱两可之间,在韩大人的笼络之下,对韩大人自己调集他手下的车马运输抗灾物资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治蝗所需物资这才能顺利抵达各个乡村。如果不是韩大人中流砥柱般的坚持,我们的治蝗大事,未必能那么顺利地完成。”
柳冬心想,这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啊。自己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流浪儿童,一举升到这个说不是特别入流的官位,完全是因为去年那场治蝗斗争之时,有幸结识了刘刺史和赵师爷,并且因为在治蝗一役中自己表现良好,受他二人器重的缘故。可要是去年治蝗工程失败,那刘刺史这位力主治蝗的父母官,其官位是很有可能保不住了。赵师爷自然也是树死藤蔓枯。那样的话,自己此刻多半还是在冯家村,跟条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找伙计干,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又哪有现在这么风光。如此看来,这位韩大人还无意中成了自己的大恩人了。要不是赵师爷给自己详加分析,凭自己那金融数学的脑子,又怎么能想到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看来自己虽然两世为人,在这官场之道上面,还是稚嫩得跟个小学生一样,以后一定要好好跟赵师爷学习才是。当下柳冬对赵师爷心悦诚服,恭恭敬敬地向赵师爷施下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