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梦回开元
5865400000165

第165章 局

磐石山佛道争地之事看似只是普通的契约争地,其中却是大有玄机。

听陈守义的介绍,民众为逃避徭役,将田地托庇于佛门也不是这几年的事情了。武后朝中,朝野上下崇佛之风盛行,天下佛门势力大肆扩张。这磐石山寺院众多田地买卖契约,很多都是那个时候订立的。

如果紫云观对一干寺院的土地买卖契约有不满之意,为何当时不高发。如今武则天都退位十来年了,他们才想起要旧事重提?

柳冬心中冷笑。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双方势力此消彼长吗?

大唐李姓是从隋末天下大乱之时,火中去粟赢得天下。立国之初,为了突出李唐争权的正统性,李渊宣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世子孙。而老子是道教公认的始祖之一,因而道教被朝廷供奉为国教,一扫南北朝以来佛门势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局面。

后来武后掌权,最终颠覆李唐争权,建立武周。此时,她要对付的最大敌人,自然是来自于原大唐的李姓宗室。

为了打击李姓宗室的威望,武则天对大唐道教的传播施加了诸多限制,并大力扶持佛门势力,好分薄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及至武则天被迫退位,大唐恢复国号,佛门的影响力自然也随之衰退。不过,后来即位的几位李姓皇帝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等大都秉性懦弱,施政之时往往要受后宫的掣肘。因而大规模的崇道灭佛之举并未到来。

接着就轮到李隆基这位年轻的帝王即位了。唐玄宗的大名,别人或许不清楚,柳冬可是如雷贯耳了。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收拾了武则天退位后留下的烂摊子,并用二十年时间重现了大唐的辉煌,甚至若有过之。若不是后半生晚节不保,唐玄宗的名头足以直追其先祖唐太宗了。

唐玄宗刚即位之时,自然要以稳定人心为主,于佛道之争暂且顾不上。现在他即位也有几年了,政局日趋平稳,也该能腾出手来了。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将是佛门势力大消,而道教势力渐长的时期。纵使唐玄宗个人对佛门没什么意见,为了江山的稳固与李唐争权的名正言顺起见,他势必要对道教有所倾斜。

这一点,蜗居乡下的中下层官吏与普通民众可能不了解,朱迎韶这位从朝廷贬谪下来的官员怎会不清楚?

是以,此案佛道双方谁对谁错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站对立场。所谓大是大非问题,诚如此也。

因此,朱迎韶将此案推给柳冬,压根就没安好心。估计在他看来,柳冬不过一介走刘刺史门路攀上高位的年轻官吏,纵然具体事务上有三分精明,于朝中大势又怎能看得清楚?

只要柳冬在处理此案的过程中,言谈举止,以及最后的判罚稍有不慎之处,朱迎韶马上就可以抓到把柄了。

到时候,他要对付的,可不止是柳冬这条小鱼了。此事牵涉之大,就连刘刺史这样守牧一州的大员也脱不了干系,轻则丢官去职,重则身家性命恐怕都难保了。

而朱迎韶呢,则是维护国教正统有功,就算其老师姚崇不愿意,恐怕都阻拦不了他重归朝堂之路吧。

柳冬思前想后,越发觉得此事可疑。一时之间,汗湿重袍。自己一条小命不要紧,别连累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刺史与赵夫子啊。

看着坐在一旁兀自作慷慨激昂,与民作主,刚正严明状的陈守义,柳冬暗暗叹了一口气。

柳冬的两位幕僚当中,王铁明的长处是长于细务,毕竟在深州六曹各处轮着干了多久,实际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另外,此人办事牢靠,有什么事交到他手上,就不用柳冬操心了,自然会给他办得妥妥帖帖的。

不过若是论及出谋划策之类的谋士之责,王铁明就不如陈守义远甚了。陈守义此人背景甚为神秘,更是在深州粮战的关键时刻为自己拉来了外援,让柳冬刮目相看。不过,他自己不肯说,柳冬也不好强问。此人智计百出,于谋划操控局面之事甚为擅长。自从纳此人与麾下之后,柳冬也是省心不少,再也不用凡事不问巨细,都得自己思虑了。

不过,从陈守义对此次安平佛道争地一案的反应来看,此人的政治敏感度还有所欠缺。他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将案件查得水落石出,让朱迎韶挑不出毛病的阶段。不想朱迎韶其实是给他们布下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只要钻入其中,很难全身而退。

也难怪了,陈守义以前不过是深州衙署的一介小吏,纵然天性精明厉害,终究见识经历有所不足,于大局上把握不清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过这样一来,柳冬立马推翻了对陈守义背景的一些猜测。起码,此人应该不是朝中大员的公子了。

柳冬念及此处,突然想到了远在深州城的赵夫子。若是赵夫子在这,肯定在第一时间就会看穿朱迎韶的出招吧。唉,此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堪称幕僚的典范。可惜柳冬官小位卑,起码在目前还招揽不到这么优秀的幕僚了。

柳冬叹了一口气,将心中关于案情的分析告诉了陈守义。

陈守义也是一点即透的聪明人,闻听柳冬解说其中厉害,立即汗上额头,一揖到地:“大人,陈某鼠目寸光,险些误了大人的大事了。”

柳冬赶忙将他扶起来,连连说道:“陈兄言重了,陈兄言重了。”

陈守义惶恐地站起身,低头沉思了一阵,越发觉得柳冬言之有理,对这位年轻的上司更是崇敬有加。

“大人,陈某怀疑,此次佛道争地之时机如此凑巧,恐怕绝非偶然。”陈守义惊骇之心过去后,立即尽起了幕僚的分析职责。

柳冬也是心中一惊。

顺着陈守义的思路想下去,柳冬在心里勾勒出了一副画面。

安平县前主簿意外身故后,朱迎韶立马对继任的人选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是将自己的亲信报了上去,若是刘刺史批准了,那倒也罢了。

否则,刘刺史肯定会安插自己的亲信到安平来。此时,朱迎韶就要启动第二计划了。派人在佛道之间挑唆争端,更可以派人暗示紫云观等道观,让他们放手去闹,万事有县令大人作主。

那日柳冬等人遇上紫虚观跟何老汉争地之事,想必就是紫虚观道人贪婪得过了头。难怪柳冬亮明自己的身份时,二道还是一副不屑的神色,想必是有了县令大人的支持,自觉底气足。

等到柳冬踏入安平县衙,朱迎韶的天罗地网已经布好,就等柳冬来钻了。

柳冬更进一步猜想,朱迎韶这个局牵涉如此之大,未必就是今年才临时起意。说不定自从刘刺史与他不和以来,他就在筹划这个局了。今年安平前主簿的意外,不过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发动圈套的好时机而已。

------------

本书安平部分,我肯定会写完整。至于后续部分,西门能够说的,也只是尽量二字。毕竟,以前还有上架的前景跟书友的支持提供的双重动力,如今只有一条跛腿走路了。

我开了新书,名字是天方,地址是http://www.*****.com/?Book/1170391.aspx

大家方便的话,不妨过去支持一二。

如果那本书成绩好,这本书可能会当作兴趣来写作。如果那本再不成功,我很有可能从此远离起点,就像一头荒原老狼,躲到暗处默默舔舐身上的伤口。毕竟,人生苦短,将有限的青春虚掷在无限的扑街事业当中,实在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