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65300000046

第46章 藏象精神主体与奇经八脉

第四节 藏象精神主体与奇经八脉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言,我们不但有解剖结构,而且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结构,那就是精神结构,这才是区分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地方,否则我们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假设藏象生命体也是由组织结构(五藏、经络)、藏象五神二部分构成的。

然而遗憾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假设,是从一个活的生命体的角度做出的必然假设,也是从两套生命的共生性做出的假设,可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在几千年里,宗教、超心理学研究、气功等等,都试图证明之,但都没有成功。可是我们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这是我们解开共生之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假设呢?因为在《内经》里已经明确记载了藏象生命体对人类解剖形体的控制系统,那就是十二正经,这是一个物质形体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的精神由哪一个系统来调控呢?对此《内经》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也可以说这是《内经》理论上的逻辑缺憾。

其实,并非《内经》中没有这一环,而是以前的人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奇经八脉”奇在何处?

在中医的体系中,能够控制人类大脑精神的,我们认为,只有奇经八脉这个系统。

医书上记载,人的奇经有八条,称为“奇经八脉”,它们分别是:督脉(身后)、任脉(身前)、冲脉、带脉(腰间)、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的具体循行:

1、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

2、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

3、冲脉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4、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5、阳蹻脉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入风池;

6、阴蹻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喉咽,交贯冲脉;

7、阳维起于诸阳会也。

8、阴维起于诸阳会也。

喜欢金庸的读者,一定看过《倚天屠龙记》。书中明教有个医仙,人称“见死不救”的胡青牛。此人虽然名声不太好,医术却极为了得,尤其对中国古代医学多有发展,其中对中医“带脉”的一段文字,想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庸在书中讲的“带脉”,就属奇经之一。当然书中的描述仅仅是文学,而不是真正的研究。

可是为什么金庸要用对奇经的研究来彰显胡青牛的医术呢?那是因为“奇经八脉”确实是中医的一个谜。这八条脉很是奇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它与五脏六腑无关。大家知道,十二正经每一条都与人体的一个器官相关,比如说,手太阴经就与肺相关,足太阴经就与脾相关。可是八条奇经与人体器官却没有任何关系,从记载中只能看出它起于何处止于何处,却看不到它与器官的关系。

第二、它独立于十二正经。人体十二经是一个封闭的环状,而八条奇经却独立于这个环外,不与十二正经发生联系,而是自成一个系统。比如说,它的经气就是与十二经不沟通、不交换。

第三、它的作用不清楚,治疗疾病时几乎用不上。金庸之所以要拿八经说事,就是因为这八条经在中医里的作用不明确。大家知道,中药都有归经的属性,比如说“白术”一药,《神农本草》中明确记载它归脾、胃二经,所以在治疗脾、胃疾病的时候我们常用此药。但历代本草中除了龟板和鹿茸二药处,几乎再没有归八经的药。所以这八经在治疗疾病上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历史上对“奇经八脉”的研究就很少,人们至今不知道它在整个经络体系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至于“奇经八脉”的功能,目前研究更少,大家只是将以前的资料罗列说明而已,大而化之,不成体系。

经络双环

根据中医对经络系统的记载,我们可以将十二经与八条奇经归纳到一个大系统中,就得到了一个经络系统的结构图。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它们则是个套在一起的双环:

经络系统的结构图

如何来解释这个双环结构呢?我们认为,人体的整个经络系统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双环子系统构成,十二正经环是第二生理系统控制协调与肉体生命的网络子系统,奇经八脉环则是两个精神主体相互协调平衡的网络子系统。

在人类生命中,大脑就是我们的精神主体,是我们身体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控制着全身的生理功能。由于有这个精神主体的存在,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才能与世界的其它动物相互区别。对于第二生理系统而言也是如此,它的精神主体就是五藏神,它控制着第二生理系统的一切功能,并成为藏象生命的主要标志。

奇经八脉在经络整个大系统中,它是两个精神主体相互协调、平衡的特殊子系统,所以它是经络的核心。而且督脉总领一身元阳,任脉总领一身元阴,带脉总束腰身经络,阳维调节六阳经,阴维协调六阴经,它们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什么奇经八脉一定就是调节、沟通两个精神主体的系统呢?

首先,奇经八脉与人类大脑的关系极为密切。奇经八脉中,督脉顺人背部直入大脑,这是人体经络中最直接进入大脑的经络,其中在风府穴,一条络脉直入脑干。其它七脉中有六脉与脑相关,可以说,奇经八脉就是一个沟通大脑精神的经络组织。

其次,奇经八脉主睡眠。阴蹻、阳蹻两脉,交通一身的阴阳之气,从而影响人类的睡眠,“不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不得入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睡眠又分两种,一种是浅睡,一种是深睡,研究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梦就出现在深睡当中,而且一定出现在子时前后,而子时正是阳气搏动之时。所以我们说,奇经八脉控制着人类的睡眠与梦境。

第三、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奇经八脉中虽然也有阴阳之分,但阳气居于主导地位。为什么呢?因为脾胃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主要是阴气),很难到达奇经中,只有在十二正经充满时,才会溢入奇经中。但正如中医所言,人的绝大多数时间是“阳有余而阴不足”,因此,奇经得到阴气的机会极其有限,换言之,奇经中运行的主要是阳气。而我们知道,藏象生命的精神流,正是随着阳气的运行而运行,就像中华鲟只能生活在长江而不能生活在黄河中一样。因而我们推测,奇经中充沛的阳气必然会富集更多的精神流,而奇经主睡眠及梦境的事实,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四、奇经八脉与人类的情志密切相关,《内经》和随后的《难经》中,在论述任督两脉时,都十分明确地提出,此两脉主治情志疾病,尤其是督脉,因它直接入脑,故在全身经络中唯有它首先治疗情志病。

根据奇经的上述特点,我们只能这样来理解奇经八脉:

大脑是人类物质形体的精神主宰,它控制着全身的功能运转。但大脑精神本身却与物质形体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命现象。大脑的情致变化对第二生理系统有着巨大的伤害作用,所以中医在论述阴病因时,对情志的变化格外关注。

第二生理系统必须与人类肉体生命保持平衡与稳定,否则将会解体。由于人是由物质形体与大脑精神两方面构成的,相应地,第二生理系统也必须发展出两个子系统,以适应肉体生命的上述构成。十二经络子系统是为了协调、平衡第二生理系统与解剖形体的相互关系,奇经八脉子系统则是为了协调、平衡两个精神主体(藏象精神主体与大脑精神主体)的相互关系。它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之间又联系密切,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大系统。

第二生理系统中的精神主体——藏象精神主体,通过奇经八脉与大脑精神相互沟通。这种沟通经常发生在夜里人入睡以后,藏象精神潜流进入人类大脑,帮助大脑建立模式,回答大脑的一切提问。如果我们能贯通任督二脉,那么两个精神主体的联系就会发生在白天。即使不能贯通,如果常常修炼这两脉,也会使人有超乎常人的感知力,有超乎常人的聪明。

历来练气功者,都十分重视任督两脉,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人体经络确实存在两个环。气功的周天分为两种,大周天指的是十二经络的循环,而小周天则是指任督两脉为代表的奇经八脉循环。当肌肉放松、精神专一、意守丹田时,就会感觉到有一股气在任督二脉运行,就如同在身体内转动一个小轮子,当越转越快的时候,它就会带动外面的大转子(十二经络系统)一齐旋转。大小周天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环,小周天有调控大周天的功能。

如果以轮子来比喻,奇经八脉是主轮,十二经络是副轮,主轮带着副轮旋转。从理论上说,主副轮相互影响,副轮长期的不正常,可以影响主轮,主轮的任何变化也会影响副轮。所以副轮上的一切不正常(疾病)都可以通过调节主轮来纠正,尤其是那些长期不能治愈的疾病,有众多并发症的疾病,其原因很可能在主轮上,出路也在主轮上。例如,奇经八脉中运行的以先天之精为主,但也有后天之精,这样才能阴阳平衡。但八脉本身并不生产精,它由副轮十二经络提供,而且只有十二经络精气充满时,精气才能溢出流向八脉。久病之人,十二经络本身精气不满,不能向八脉补充后天之精,导致主轮阴阳失衡,失去了调节副轮的作用,因而久治不愈。所以我们认为,糖尿病早期的病因在十二经络系统,但后期病因却在八脉,后天之精不能填入八脉,故导致阴阳两虚。只要能用某种引药将药力引向八脉,许多病都可以治愈。

可惜的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奇经八脉的研究极少,后来的《难经》中稍稍多了一点,但也是很不够。近现代人也有研究此系统者,但大多数从身体疾病的角度入手,而没有从两个精神主体的角度入手。开发智力、使人超凡入圣的希望,很可能就在奇经八脉中。

再者,由于对八脉的研究不够,目前对八脉系统的用药还没有一定之规,许多人都使用过对十二经络有效率的药来治疗奇经八脉病,如李时珍的四逆汤、理中汤等,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缺少特殊的药将药效导入用度脉。而在精神病的研究中却很少看到利用奇经八脉的,这大约也是某种缺憾,因为按我们的假设,精神类疾病有许多是两个精神主体失去平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