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65300000023

第23章 人类不仅只有解剖生理系统 (2)

第一节 人类不仅只有解剖生理系统 (2)

第一、中医人体脏器与解剖学不相符。几千年人体解剖的经验告诉我们,肝在腹部的右方,这是千真万确的。但中医却告诉我们:现代解剖学讲得不对,应该是“左肝右肺”。明朝大医学家朱溪丹曾有一治疗肝病的方子,名字就叫“左金丹”。更有甚者,中医里还有在解剖刀下根本就不存在的器官。比如说,中医认为人有六腑:大肠、小肠、胆、膀胱、胃、三焦。前面五项都可以从解剖学上证实,而最后一项三焦腑,不论是用CT、X光、彩超,还是剖开肚皮看一看,保证找不到三焦,在这些手段下它根本不存在。

第二、中医脏器间的联系与解剖学不相符。中医的各脏器是一张相互关联的大网,因此它的脏器功能比解剖学要大得多。例如,心与肾各有不同的功能,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解剖学上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中医偏偏说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肺与大肠,一个管呼吸,一个管消化,但中医却要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便秘可用清肺的方法。

第三、中医的人体组织结构解剖学无法证实。在人体已有的组织结构中,中医与解剖学不对称,除此之外,中医还有解剖学无法证实的人体组织。例如,中医的经络遍布人的全身,主宰人体的生命状态,但这样一个重要的生命组织,在解剖学上硬是找不到,西方科学家曾花费了老大的气力,动用了各种仪器,也只证明了经络是存在的,最终也没有做到实证。

第四、中医的人体能量形式解剖学无法证明。解剖学证实,人体需要从饮食中获取能量,而且科学技术能够识别这些能量的化学形式,比如维生素、低浓度脂蛋白等等。而中医说人体需要精与气,可精与气并不是我们所知的任何东西,比如说气,它绝不是我们每时呼吸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我们完全不知的能量形式,因而解剖学也没有办法确知它们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气”没有解剖学意义,它在解剖学上是不存在的。

……

中医像类似违反解剖学之处比比皆是,从头到尾。“中医不是建立在实体解剖基础上的医学”,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正是这个事实却透着古怪,让人不可思议。中华民族有丰富的解剖经验,而为什么中医恰恰不是建立在实体解剖基础上的呢?传统研究就这个问题提出以下两种解释:

一是观察,从细致的观察中总结出了中医。这派学者认为,古人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生命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观察,大到天体运行、气候寒暑、地域方位高下对人体的影响,小到情志喜怒、饮食寒温、劳逸动静给人体带来的变化,这些都成为认识内脏气血活动机制、状态的信息,例如“藏象”中的象,就是通过长期观察生命活动外观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征象,并与解剖脏腑相联系,再经整理、归纳,使之规范化而固定下来的。这种象的实质,是生命活动中的综合信息,很难与单一解剖内脏实测的生理功能相对应,从而使“藏象学”与西医生理学从形式到内涵均有显著差别。

观察导致中医的产生!这可能吗?

经络的源起一直是个谜,如果说古代人可以仅凭肉眼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创造经络学,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再说,气在人体内运行,人们如何观察得知?“左肝右肺”又如何去解释?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精神之所舍也。”这一结论仅仅用观察能够说明吗?

观察是古代人类最普遍的方法,从世界范围看,限于当时人类的总体思维水平,古人的观察只能直观地针对“原型”,并反映“原型”,比如说。古代的天文学就直接源于对天体的观测,但观察的结果要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否则观察就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在同等历史条件下,要求我们的祖先在对“原型”观测的过程中,得出一个与“原型”完全不相干的结论。我们在此解释的是中医的特殊性,它从理论、观点、方法,甚至哲学都是极为特殊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已经超出了普遍性的范畴,所以我们不能用普遍性来解释它。

再说,既然观察是古代人最普通的一种方法,那么相同的观察就应该可以得出相近的结论,例如世界范围内的对一年四季变化的观察及结论都差不多。如果中国可以通过观察生命外在现象得出中医理论,那么世界任何民族都可能得到中医理论。但为什么在全世界里唯有中国人的观察得到了中医学,而其他民族没有产生类似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呢?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是思维,通过高度的抽象思维,创造了中医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是思维模式医学。

大约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觉得仅仅用观察来解释中医的起源和中医的特点远远不够,事实上观察的解释确实属于白日说梦。所以有些研究者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认为中医不是“物质模型医学”,而是“思维模型医学”。这派理论认为,《易》与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易经》属于“象数符号模型”,受此启发,中医一开始就采用“思维模型”的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医学体系,包括藏象模型、经络模型、气血模型等。模型不等同于原型,它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统一性、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是人类思维的科学抽象和理论概括的反映。思维模型医学有许多优点,比如,西医解剖学的内脏只不过是一种物质原型,并不能从中反映出功能和属性;而中医的五脏作为一种思维模型却能形象、简单地反映相关脏器的功能特点。

这个解释很有启发性,它不同于传统简单、呆板的解释,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中医的起源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应该鼓励这样有创见性的研究。中国古老文化的研究,如果跳不出传统学术的圈子,我们只能在同一平面反复重复,炒炒冷饭,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虽然教授、专家一个接一个,但对整个学术研究难有重大贡献。

但我们对“思维模型”的理论也有一些疑问,藏象、经络、气血等,它们是实有的还是虚构的?

我们应该坚信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中医的经络、藏象、气血……不能在解剖学上得到验证,但不能否定它们的客观真实性。比如说经络学,虽然目前尚无法实证,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经络现象是人体内的客观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现代解剖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的真实存在。

如果承认了以上这个事实,那么中医的源起可能并非思维模型医学,它应该也是“原型”医学,只是这个“原型”与解剖学揭示的“原型”不是一码事。承认这一点,也就必然要承认另外一个推论:中国古代有比现代解剖学更先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全方位展示人体深层次的生命结构。提出“思维模型医学”的学者,大约是不想承认后一个推论。

以上的两种解释并没有说服我们,相信也没有说服读者。因为解释者们没有涉及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中医究竟以什么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按上述解释者们的本意,中医依然是以解剖生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这事实上还是按照现代西医理论来解读中医。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如果我们敢于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我们敢于做一个怀疑论者,如果我们敢于挑战自己的思维,那么还有另一条路可走,即承认事实。中医不以解剖生理系统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恰恰说明中医的研究对象很可能根本不是解剖生理系统,而是另外一个我们不知道的真实系统。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系统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