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80

第80章 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

第七十八章 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

——柏杨眼中的郑和(1371-1433)

在距今602年前的一天,素有“天下第一港”之称的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沸腾了。港口四面桅樯如林,人头攒动,锣鼓震天,一改往日的静谧。在一艘昂首翘尾、漆成棕黑色的宝船上,一位器宇轩昂的壮年男子静静地凝视着那一片海。那里将是他未来的旅途,是他必须面对和打拼的地方,他的目光里透着坚毅和豁达,还有一丝不易觉察的迷惘,是啊,海的那边是什么?是不是还是无边的海,这个答案谁也不能告诉他,只能自己去找寻。

这一天正是明朝永乐三年(1405)的六月十五日,历史铭记了这一天,同时也记住了这一天的第一主角——郑和。因为,他要率领着世界上第一支由两百余艘舰船和两万七千八百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向未知的海洋出发了,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这支船队将泛海南下到福建的长乐候风,等到冬天东北季风吹起,云帆交挂时,他们就要启航。

众所周知,这次出航的领袖是一位太监。在世人的印象中,太监在明朝就是以祸国殃民为能事,没有其他作用。可是,郑和却做出了他的惊世之举。柏杨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于云南一个伊斯兰教家庭,当过僮仆的他,是马哈只的儿子,只有一个小名“三保”。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在战乱中,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掳获阉割,在军中做“秀童”。在那个还不知道屈辱为何物的年龄,郑和便遭受了如此屈辱,是坏事,亦是好事。云南平定之后,郑和随军调往北方,他因“丰躯伟貌,博辨机敏,有智略,习兵法”,被选送到北京燕王朱棣的府邸服役,深得燕王的喜爱。

后来,在“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朱棣登上皇位后对郑和更加信任。永乐二年(1404),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虽然在现在看来,自己的姓氏生生被别人给改了,这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由皇帝赐姓,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也许这使得郑和对朱棣的忠心比他的江山还要牢固,朱棣大概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洋。不知他出发之日,君臣之间的情形如何,是否像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武帝送张骞一样,走下龙椅,君臣依依话别,最后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朕等你回来。”抑或“大明的航海事业就托付给郑和你了。”

无论如何,郑和如英雄一般地出发了,只待东风吹拂,他便号令将云帆张起,一个辉煌的中国航海时代拉开了帷幕。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十万余里,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非洲东海岸。航行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场面十分壮观。

郑和带着他的百艘战舰以及万名官兵,航行在茫茫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来往于马六甲海峡,此庞然大物,足可称霸沿海各国,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宗旨却是和平外交。有明成祖的昭示为证:“今遣郑和赉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顺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虏诚来朝,咸锡皆赏。”皇上下旨,谁敢不从,更何况中国人天生爱好和平,怎可起恃强凌弱的坏心。因此,这一场航行被后世人以和平的名义称颂着,有很多人将郑和下西洋的贡献归结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例如柏杨先生。

“他们(郑和和张骞)对国家的贡献和东西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不过,张骞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而郑和却处在一个暮气日增的时代,所以结局完全不同。”柏杨先生的话很是在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可谓功德圆满,而随着朱棣的去世,郑和的航海事业戛然而止。新君登基,他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带领下西洋的将士们守卫南京,在这远离海洋的日子里,他自己办了个植物园,种些从海外带回来的奇花异草,聊以自慰。直到明宣德八年三月,他完成了最后的航行,将生命留在了海上。明朝无郑和,一场航海盛事也随之消逝。

俗话说“谁控制海洋,谁赢得世界;失去海洋的民族,最终也失去家乡。” 正如著名明史研究专家刘重日老先生所说的那样,15世纪西方各国也正在开展航海的探索活动,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是那个大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就在中国的海洋事业偃旗息鼓之时,西方国家随之开始了闻名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他们的航行与地理大发现,使得西方进入了海外扩张的年代,这个时代由一个小国开启,葡萄牙在权力真空的世界南方海域,开创了一种“炮舰秩序”。这种“炮舰秩序”,创造了葡萄牙海上帝国。随后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最后是美利坚帝国,600年后,巡航在郑和船队去过的海域上的,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后来有人说过这样的话:15世纪是全球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世纪,欧亚大陆两端,一个庞大的陆上帝国正在收缩,一个边远的小王国正扩张成海上帝国。15世纪前半叶,大明帝国最伟大的远航停止,而就在这个世纪后半叶,西方航海发现新大陆与印度航路。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与整个东方历史上,都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而西方大航海也开启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从此,东西方的实力出现了一个逆转。

郑和,当年的航海英雄,当他看到以后发生的这些事,又该作何感想?

【名家巡礼】

刘重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对明史研究的造诣颇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