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42

第42章 此子之书: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第四十章 此子之书: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刘义庆如此形容王羲之(321年-379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兰亭雅集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人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的《兰亭集序》。

这篇《兰亭集序》,成为他生年最得意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作品。全文324字,笔势遒媚雄健,字的大小不同,行间经过精心布局,跌宕错落。二十几个“之”字,每字的写法都不同。“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学书,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给人以静美之感。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古人说“文如其人”,书法也是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而“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后来既用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又被用来形容他的容止。

王羲之的书法与容止之所以具有如此特征,与他的一个爱好有很大关系。王羲之有一个怪毛病,就是喜欢鹅。当然,他喜欢鹅不是为了吃,而是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还有他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看见岸边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不觉又动了痴情。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王羲之出身琅琊王氏,属于“乌衣巷”中的子弟。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王羲之祖辈父辈都是朝廷重臣。因为这样的出身,王羲之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性格豪放坦率,不拘礼节。太尉郗鉴曾派人到他家去选女婿。他的弟兄们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他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东床”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专门来指佳婿。

从这则逸事上看,可以看出王羲之从年轻时就具有旷达的性格,他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

王羲之的性格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处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文人大都不拘礼法、率性纵情、风流潇洒、饮酒服药,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反对前代那种因循守旧的作风,他们们抛弃礼法的束缚,追求自然本性。这是个体意识的觉醒的表现,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全面关注、重视与感性生命、个体存在相关的一切价值:从追求外表的仪态容貌之美,到向往延年益寿的服食养性;从情色生活的纵情享受,到口吐玄言的哲理清谈;从寻求归隐山林、率其天性的精神自由,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的及时行乐,总之,一切与个人肉体与精神生命有关的价值,诸如健康、长寿、美貌、智识、艺术以及精神享乐与肉体快感等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道德的“节义”不再是他们作为“名士”的人格标志。

王羲之的好朋友谢尚,出身高门,是谢安的堂兄,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永和十一年(355),他在寿阳唱起了《大道曲》:

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

谢尚当时是督统三州军事的将军,竟堂而皇之地于市井唱通俗歌谣,难怪“车马不相识”了。可是,随俗也是潇洒,也是适性的表现。为了抒发真情,他们暂时放下名士架子,主张率性而为。

王羲之不喜当官,多次被擢升为朝廷要职,他都坚辞不受;但当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他生性耿直,“以骨鲠称”,他主张为政者应学习大禹胼手胝足的精神,为民奉献。他的这种性格与魏晋清谈的风习有所不同,而他在职内的积极态度更让他成为魏晋名士中的佼佼者。

魏晋是名士的摇篮,也正是名士造就了魏晋的风流,而王羲之自然是魏晋风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名家巡礼】

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后任江州刺史,后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