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41

第41章 是真名士自风流

第三十九章 是真名士自风流

——刘宁勋如此评价谢安(320—385年)

“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东晋王朝的曾经命运系于谢安一身,而谢安也是不负众望,羽扇轻扬,曾令前秦百万大军土崩瓦解;笑谈之中,顷刻令即将兵变的东晋转危为安。

刘宁勋在《谢安与谢氏家族》 一文谈到谢安时说:谢安作为当时士人入世典型例子,其出将入相,且官又隐,清雅有声,宽治无为,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攻书法,注孝经,的确是很完善了……

谢安不仅作为魏晋文人的代表,更作为后世文人的偶像,其文治武功自有过人之处。淝水之战无疑是谢安一生的代表作,而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表演也着实精彩,是役,谢安以区区八万人众,打的“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近百万后秦军死者什七八”,让“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符坚人亡国破。“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其淡定从容的风度,其指挥若定的风范,其扶大厦于将倾的伟力,让后人顶礼膜拜。李白以谢安为自己的偶像,说“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后人更夸张的形容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一堂丝竹败苻坚”。

谢安在为官前已经是当时士人心中的偶像。“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一位同乡一次随身带了5万只当地产的蒲葵扇前来投靠谢安。谢安随便挑选了一把中等货色的蒲葵扇,无论出入都握在手中,结果不出两天,“谢家扇贵”,本来滞销的东西一下成了抢手货,扇价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好几倍。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谢安为扇子做商品代言人,销路自然大畅。

魏晋文人历来的后世文人的偶像,而偶像的偶像其风采之卓绝自然超乎人的想像。所以,谢安能够为历代文人所膜拜。

朝廷久闻谢安大名,屡次征兆,都被他委婉推辞了。后来,他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谢安的行为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他,朝廷因此作出了对他禁锢终身的决定。然而他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后来,谢氏家族中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升平四年(360),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他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消息传出,朝野轰动。桓温得了谢安后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告辞后,桓温自豪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但很快,历史就给了他们二人一个正面交锋的机会,也着实让谢安在历史上风流了一把。晋简文帝时,权臣桓温想要简文帝禅位给他,简文帝死后,谢安等人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桓温气急败坏,于是在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这个自己昔日的部下谢安问罪。

二月的京城,春寒料峭,桓温的到来更给这里增添了一派肃杀气象。谢安却镇定安闲。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他小秀了一把酷,就把桓温镇住了,然后他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桓温锐气全失。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笼罩在大家中间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消除了。接下来,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 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这是魏晋文人的风度,一次,谢安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人们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船家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其他人惊恐万状,甚至大声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从此,人们就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谢安的人生,实际是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人生。成就了功业,而又不失自己的性情;艰险中拒权臣匡扶国家,却从不做卑躬屈膝的事。不结私党,功成不居。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在潇洒中实现自己的功业,在成就功业中玩味自己的潇洒,如果说诸葛亮也是历史上文人成就功业的典范,但其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沉重,其人生远没有谢安那种“小儿辈已破贼”的淡定,更没有“弈棋一局”定乾坤的从容。纵观中国历史,能够把名士与名相完美结合的,也只有谢安一人了。

他处身世间,无论外界如何险恶污玷,他却能站在高处,始终不曾失去内心的高贵。成为魏晋以后文人的一个不朽的坐标。

【名家巡礼】

刘宁勋:1933年生,广西桂港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出版社古籍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