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22

第22章 育木而栖

第二十章 育木而栖

——郭勇健品读萧何(?-前193)

“良禽择木而栖”,这儿“良禽”指的是凤凰,“木”指的是“梧桐”。放在秦末争天下的大背景下,刘邦当然是棵梧桐树,择此木而栖的凤凰有张良、韩信等等。萧何说起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功业,算不算其中的凤凰呢?

提起萧何,最妇孺皆知的莫过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了,天下人没有不敬佩他的伯乐之眼。然而最能昭显萧何识人之能的,却不是他发现了韩信,而是他发现了刘邦!郭勇健博士认为,相比较而言,发现刘邦才算真正发现了一个“人”,力荐韩信不过是为他发现的这个“人”找到了一件灭敌的利器,一旦发现此利器有伤主的危险,则毫不犹豫地毁灭之!所以也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萧何和刘邦是地地道道见面泪汪汪的老乡,他刚认识刘邦的时候,刘邦还远远不是一棵能招来凤凰的梧桐树,顶多就是一棵随时可能夭折的幼苗,正是因为萧何的辛勤浇水施肥,刻意培养,刘邦才终于成为一棵彩凤四方来投的歧山之木。如此来说,萧何相对与“择木而栖”,堪称“育木而栖”,这就是大智大识了!

最初的“育木”是从他做“功曹”开始的。萧家是世代书香,萧何比刘邦大几岁,刘邦还在街上当泼皮混混儿的时候,萧何就已经“为沛主吏掾(功曹)”,主管县属官吏的任免之职。萧何在结交刘邦时候从他上佳的人缘和视侯爵如粪土这两点看到了一个乱世帝王的影子,后来的楚汉之争,项羽手下如陈平、韩信等这样的凤凰都栖到了刘邦这棵梧桐树上,无不是这俩法宝起了作用!不得不佩服萧何的识人之能!

萧何想咱不是掌管着县里人事的任免吗?先下第一次培育的筹码吧,于是

不久刘邦就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

……

但在汉初的众多风云人物之中,萧何无疑是缺乏军事才能的,他没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看法。以至于论功行赏他成为头号功臣之时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

刘邦就举了个生动的比喻:“诸位将军知道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猎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再说,诸位都是以单身追随我,最多也就从家里带出两三人;萧何呢?动员全族多数人追随我上前线,这个功劳我该怎么衡量呢?”

然后在排位次时候,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不过刘邦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是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关内侯鄂君就发话了:“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陛下虽然数次丢失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始终保全关中,使之成为陛下可靠的后方基地。这些都是万世的功劳啊!”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列为众卿之首,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

也的确如此,若刘邦失利之时,萧何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忠心耿耿多次使刘邦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

郭勇健在评价汉初风云人物时候说,萧何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有着别人没有的长处:大识,大智,这些特点使萧何超拔于常人庸众之上,成为汉初风云人物中的佼佼者。

大识,就是有眼光,会鉴赏。如前文所说的说起慧眼识金认出刘邦的过人之处,放弃官职跟随着他造反,每当刘邦被项羽痛打一顿,丧师失地,人死的死散的散,粮草不是被抢就是被烧的时候,萧何总能够在后方为刘邦补充实力。大智,也就是才智,智慧。郭勇健博士举例说,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征秦都咸阳时候,先于项羽进兵咸阳,进居秦宫。当时的刘邦和一群久历鞍马劳顿的将士,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由得眼花缭乱,意乱情迷,流氓和强盗的本性再也控制不住,一下子爆发出来。众将士“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好酒及色”的刘邦,此时也就只顾埋头于金钱和女人的世界之中。萧何呢?他的作为就印证了他的智慧。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动作迅速,带人冲进丞相、御史、太尉等“三公”的官署,把所有的图籍簿册律令文档席卷一空,一车一车地运往驻扎在霸上的军营中保存起来。这批簿籍,在刘邦随后以“约法三章”收买民心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并在以后的楚汉战争中派上大用场。这也是萧何“育木”的一种方式。

尽管他培育出来的梧桐树在得到天下之后多次怀疑自己心怀异志,将自己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然而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他听从意见,力辞封邑,并拿出自己家财,拨人国库,移作军需。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还因此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来自污名节,不让刘邦怀疑自己,从容化险为夷。

刘邦病逝,太子刘盈即位,辛辛苦苦培育出开国皇帝的萧何依然出任丞相。年事已高的他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制定了律法共九章,不久病逝。他的继任者曹参对他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要是萧何在地下听到“萧规曹随” 这一成语想必会笑出声来。

【名家巡礼】

郭勇健:厦门大学教授,先是易中天的得意弟子,现在为易中天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