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71

第71章 5 留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

第十章5 留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

某学生早晨喝完牛奶,就随手从窗户往下扔空牛奶盒子,正巧打着了楼下的一位学生。事情闹到了老师那里,乱扔盒子的学生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

“你知道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吗?”班主任厉声质问。

“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往下扔东西了!”这时,学生眼里的泪水已在打转。

“幸亏你扔的是纸盒,如果是铁盒、砖块呢?还不把人家脑袋砸破?”

……

“万一砸出人命来怎么办?”

班主任连连质问、斥责,由纸盒而铁盒而砖块而人命……说了一大堆,越说越严重,越说越玄乎,似乎还不满足,仍想继续“发挥”,但这时,学生已变得充耳不闻,表情淡漠了。

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里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超限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批评上的超限效应。因为,有些教师或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会批评……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孩子极不耐烦,讨厌至极。为什么这样的批评就会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呢?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倍增。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不断增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除非是个乐天派或个性特殊的人,否则,一旦遭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遭到重复批评的时候,孩子的反抗心理就会高亢起来,会在心里嘀咕:“怎么如此不信任我呢?”这样一来,孩子的挨批心情就无法复归平衡。可见,教师与家长对于批评不能超度、超量。

为避免这种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应切记:“孩子犯一次错,一般只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问题严重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舌那样,简单地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孩子也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

相关链接:批评的“白脸”准则

1避免经常批评孩子

父母批评孩子时,孩子总不大高兴,有时甚至会哇哇大哭。有研究表明,爱笑的孩子更聪明,孩子生活在民主的氛围里,才更容易享受童年的快乐。

2批评应婉转而间接

孩子的许多错误行为,常常是因为出于好奇。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如果婉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容易轻松接受;也可以通过一些孩子喜欢的故事人物间接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3批评时要有理有节

父母在唱“白脸”时,要和颜悦色、有理有节。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会受到批评,又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接受家长的批评并且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