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66

第66章 11 家有夜啼郎——夜惊

第九章11 家有夜啼郎——夜惊

安安长得白白胖胖,惹人喜爱。

一天晚上,安安和妈妈一起看完一部讲鬼的恐怖片后,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视里的动作手舞足蹈一番。可刚刚睡着才半个小时左右,安安突然惊叫一声,欠身坐起,双目凝视前方,表情惊恐,大声叫喊:“墙角里有鬼!墙角里有鬼!”妈妈赶紧抱住安安,并轻轻拍打着她说:“别怕,别怕,妈妈在。”但安安毫无反应,依旧又喊又叫,又惊又抖。几分钟后安安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第二天早上,妈妈问安安:“昨晚你梦见什么了?干吗大呼小叫的?”安安竟一点都不知道。以后,每隔十天半月,安安就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孩子在晚上惊恐喊叫发作的现象就是“夜惊”,临床上又叫“睡惊症”。

据调查,1~14岁的儿童中大约有3%的儿童发生过夜惊,以2~5岁的儿童较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儿童夜惊多发生在刚入睡不久,大约是15~30分钟内,此时处于非动眼睡眠阶段,即不是做梦阶段。其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无故惊醒、瞪目坐起、喘气、叫喊、哭闹、惊慌失措。发作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足乱动,大汗淋漓;有的患儿眼睛瞳孔放大、直视,有的则紧闭双眼,面部显得焦虑痛苦;有时会起床在室内行走、奔跑,抓住人或物喊叫求助,摆出防御姿态,怎么哄也不能安静下来,偶尔有些重复的动作。夜惊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发作过后仍能平静入睡,醒后对发作经过基本不能回忆,如有片断记忆也很模糊。发作时不识周围的人、物,误把亲人认为是梦中人物,因此对大人的问话、劝慰没有反应。夜惊可连续几夜发生,但极少在一夜中重复出现。

经常发生夜惊的患儿,往往反映孩子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但要注意防止夜惊伴夜游发作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

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以控制夜惊发作。

预防夜惊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避免听紧张恐怖的故事和看紧张恐怖的影视剧,因为小孩子一般来说都怕鬼。虽然大人一再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然而鬼的故事那么多,再加上影视片里的渲染,孩子难免要被吓着了。所以平时,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不宜看的鬼怪电影或恐怖影片。同时,父母还应该注意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的夜惊能自愈。此外,本病也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别。

相关链接:浅释儿童“梦游症”

梦游常常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现代睡眠研究显示,被称为“梦游”的这种行为实际发生在从某一睡眠周期转醒时,当时并没有做梦,称为“梦游症”实为不妥,故改称睡行症。睡行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5%。

睡行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内的睡眠阶段。部分患儿并不下床行走,只是迷迷糊糊地坐起来,做一些刻板、无目的的动作,如不停地做同一手势,不停地捏被角,1~2分钟后自行躺下,继续入睡,次日醒来不能回忆。有的患儿起床后在室内行走,眼睛睁开或半睁开,表情迷惘,可出现较复杂的动作,如开门、关门、穿衣、进食、打扫卫生等,虽然动作显得笨拙,但仍可以自己避开障碍物,一般不会撞在墙壁或家具上,有时可将窗户误认为门,跨越窗户或阳台栏杆而造成严重后果。患儿一般不讲话,对问话答非所问,或简单回答“嗯”、“哦”,可执行简单命令。发作时很难叫醒,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然后随地而卧或又上床睡觉。发作频繁或严重时可影响次日的生活、学习或其他活动。

家中如果有睡行症患儿,家长要注意以下保健措施:

1安全防范

对仅在睡床范围内活动的患儿无需特别处理。对发作频繁、动作复杂、活动范围较大的患儿,做到安全防范十分重要。睡前要关上门窗并锁好,对住在楼上的患儿更是如此。将房间中的危险品移开,将可能会造成伤害的尖锐物品藏起来,对正在发作的患儿,拉他(她)回到床上睡觉或轻轻将其叫醒。

2药物治疗

安定类药物疗效最好,可有针对性地缩短深睡眠时间,阻断睡行发作。另外,三环抗抑郁剂也可以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