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560400000075

第75章 有车族的健康要诀

汽车,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但如果不注意用车卫生,不按照规章驾车,就会有损于我们的健康,其他酿成重大事故并危及生命,愿你在享受驾车乐趣的同时,关注健康,快乐驾驶。

长期驾车会严重危及人的身体健康,要予以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长期驾车会带来以下几种健康隐患。

1腰肌疲劳

专家指出,从生理上来说,驾车族最要紧的是避免疲劳驾车。因长时间驾车,腰肌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中,久而久之肌肉的疲劳就会转化为劳损。另外,长时间保持坐位姿势时,上身体重会重压椎间盘,容易使腰椎间盘膨出。 

应对措施:驾驶者尽量避免长时间驾车,趁休息时做几节体操,弯弯腰、踢踢腿或深蹲腿3~6次;自我按摩腰肌,用两个拳头指掌关节横向擦推和纵向抚摩腰肌各30~50次。

尽量减少震动。应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驾驶坐椅可安装空气隔震装置,在坐椅上增加软硬适度的坐垫。

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驾车时双眼平视,坐椅的靠背向后微倾,坐垫略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身体过胖或有“啤酒肚”的驾驶员,应控制体重。驾车者还应注意,下车后要散步几分钟。

2眼睛疲劳

开车时间过长会感觉自己的眼睛酸涩、模糊,有时甚至感到眼球胀痛等症状,显然这是严重的用眼疲劳。 

应对措施:每间隔1~2小时驾车后就应休息片刻,用食、中两指指腹向鼻侧轮刮眼眶3~5圈;用两手中指尖点按眉毛外侧上的凹陷处(新明穴)按摩30~50次;或闭目养神片刻。 

3臂肌痉挛

汽车的震动会通过方向盘直接传递给人体手臂和手指,长此下去容易导致肌肉痉挛、麻木等症状。 

应对措施:驾驶者在行车时戴上棉纱手套,从而减少手与方向盘的直接接触,以缓冲车辆对手及人体的震动;在车上或在车下活动一下手臂和手指关节,如两手互相擦掌、摩拳、上下推腕、伸屈肘关节、环绕腕关节等各10~20次;两手互拍互推。 

4听觉损伤

开车时,发动机的运转、喇叭等产生不同强度的噪音和汽车音响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给驾驶者的听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导致听觉损伤、听力下降等症状。 

应对措施:开车时应使用低音喇叭,每天“鸣天鼓”(两手掌紧扪耳朵后突然放开)和拉耳垂各5~10次。 

5肥胖缠身

有了车后就不愿意走路了,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了十几斤。

应对措施:为了自身健康,有车族最好保证每天30~60分钟锻炼身体的时间,外出路途不远时最好以步代车。

6影响生育力

医学专家认为,驾车会引起阴囊温度增高,而高温对睾丸内的精子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职业驾驶员生育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对措施:持续驾车期间多一些间歇性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隔2小时应停车休息一会儿。遇到路况不好时,车速不能过快,操作不宜过猛,否则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极大。

有车族当心四种病:

1车内甲醛、丙酮有害气体中毒

安装在新车内的塑料材质的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都含可释放甲醛、丙酮等有害气体,不经过释放期,人吸入过多就会引起中毒。

2腰酸背痛、颈梗疼痛

随着有车族的增多,与之相关的疾病也多了起来。腰酸背痛就是有车族的常见病。这是由于长时间固定一个位置驾驶,或者驾驶座位不合适、踏板的距离调节不正确、背部倾斜的角度不合适等造成的。采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可缓解此类不适。

3心绞痛、心肌梗塞

由于司机驾车时思想高度集中,又缺乏运动,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引起心脏问题,过早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这些一般是老年人才发生的疾病,现在年轻人也时有发生。据悉,目前心脏病在年轻人当中有上升的趋势,而且专业司机占大多。

4慢性前列腺炎

据透露,司机最常见的职业病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是男性膀胱与尿道之间的组织,接近会阴部,即肛门与阴囊间。如果长期驾驶几个甚至十几个钟头,局部不透气,代谢产物堆积,血液循环不好,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畅,就会造成前列腺慢性充血,引致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一旦合并细菌、病原微生物感染,还会引起细菌前列腺炎,症状更复杂。

新车内的空气污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这种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车内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越是豪华的车越容易产生污染,其内部装饰选用的真皮、桃木、电镀、金属、油漆、工程塑料等如果处理不当,会辐射出有害物质。

第二,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均会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下降,车内空调蒸发器容易产生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于车内。

此外,霉菌也往往长年存在于汽车通风系统内。

为避免在汽车内受到有害气体的危害,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1新车原始包装必须拆除。新车通常会有一些塑料包装,应尽早去除,避免原本可以解决的污染闷在车内“发酵”,产生空气污染。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

2新车前6个月内行驶中,尽量少用空调,时常开窗以加强车内通风换气。体质较弱者、妇女、儿童和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要尽量避免长时间驾驶和乘坐新车。 

3购买新车后,应当像新装修住房那样,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如要车内装饰,饰品须严格选择,防止把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坐套垫装饰到车内。 

4使用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 

5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大的线路行车。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和时间,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 

6车主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及时调整车内空调循环系统。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

7如果车主驾驶新车发现有体征反应,比如感觉熏眼睛、呼吸受刺激,甚至头晕,建议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以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

不容忽视的开车“五忌”:

一忌酒后开车。众所周知,交通部门严禁酒后开车。因为饮酒后对人的视觉有不良的影响,颜色分辨力减低,注意力分散,反应不灵敏,且容易疲劳。若饮酒量过多,还会使大脑失去平衡和自控力。这些都是发生车祸的诱因。

二忌开车前看电视。有些司机看完电视立即开车,殊不知,这样开车肇事机会就会增多。研究发现,在暗光下看电视,荧光屏上强烈的闪烁,会引起人体内维生素A含量的暂时性下降,使人的视觉迟钝,辨色能力减弱,视力下降。倘若连续看电视一小时,视力须经过3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如果看电视两三个小时,视力恢复的时间就更长。因此,看完电视不宜立即开车。

三忌空腹开车。人们有时也会空腹开车,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头晕眼花、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此时,人的应激反应较差,紧急刹车能力减弱。所以不宜空腹开车。

四忌感冒时开车。研究发现,司机在患感冒期间的反应能力降低75%,而中度醉酒时反应能力下降不超过5%~10%。可见,感冒出现反应失控能力是中度醉酒的2~12倍。因此,司机患感冒时不宜开车。

五忌服某些药物后开车。有些药物可影响视力,具有催眠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比如服用阿托品等抗胆碱类药物,可导致人的瞳孔散大、视物模糊;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类药物,能使人想睡觉、反应迟钝或视力判断力发生偏差;利血平、降压灵等降血压类药物可使人精神抑郁、反应迟钝。因此,为了安全行车,司机在出车前或出车途中不要服用上述药物。

现代的职业司机和有车一族,在享受车辆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时,可别忘了自身保健和开车禁忌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开车的另类隐患。

专家爱心提示:

司机在开车前或开车时不宜多吃的水果:香蕉、荔枝。

健康小贴士:

车内简易保健操

长时间开车的人,最好在等红灯时候做一些保健操,既缓解工作压力,同时还能娱乐身心,下面几节简易的健身保健操,对您一定有所帮助!

锻炼方法:

第一节:伸展运动

坐在椅上,两手指叉握,直臂上举,掌心向上,持续5秒钟,然后两手直臂由上到胸前,再屈肘紧抱双膝,含胸收腹。反复8次。

第二节:转体运动

坐在椅上,两手向后扶住椅背两侧,身体向右侧转动,持续5秒钟,还原。换方向,身体左侧转动,持续5秒钟,还原。左右反复各8次。

第三节:伸拉腿运动

坐在椅上,右腿伸直,钩脚尖,两手扶住小腿,上半身慢慢靠近伸直的右腿,持续5秒钟,还原。再换左腿用同法进行。左右腿反复各8次。

第四节:收腹运动

坐在椅上,两手向后扶住椅背两侧,身体挺直,单腿向前伸展,上身向前屈体收腹,低头含胸,背部伸展,持续5秒钟,还原。左右反复各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