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553400000081

第81章

第2篇第10章第6节秋季养“收”,人应该处处收敛不外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收获的季节。此时秋风劲急,秋高气爽,收敛过于生发,天气下降,地气内敛,外现清明,人们也应该早睡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伤伐,使神气安定。这是秋季养生的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损肺脏,到了冬季便会出现顽固不化的泄泻,供给冬季收藏的就减少了。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养收”呢?

1.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晚上10点就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是养不起来的,尤其是嗜酒的男人一般肝胆都不好,再加上晚上睡觉晚,导致肝病惹上身。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古代养生专家说,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就睡,这是符合养生原则的。

2.使志安宁

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经不妄动。所以在秋季的时候人们的性生活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就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了。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就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是尽享天年的。而现在的人又怎么样呢?从来不遵守自然之法则而行事,所以耗损了身体的精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饮食调养

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应防“秋燥”,秋季的膳食应贯彻“少辛增酸”原则,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雪梨、鸭梨,生食可清火,煮熟可滋阴、润肺而防燥。

秋季易伤津液,故饮食还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等都是益阴养胃佳品。初秋,又属长夏季节,此时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而气候渐冷,这时饮食还要适当多食些温食,少食塞痛之物。

4.内心宁静

秋季日照减少,花木开始凋谢,特别是霜降之后。“无边落木萧萧下”,常使人触景生情,心中产生凄凉、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中医认为,“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肺在志为忧,忧的情绪很容易伤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经常咳嗽,还患有肺病,这与她的忧郁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因此秋季养肺就要注意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培养乐观情绪,可以参加一些登山赏红叶等有意义的活动。我国古代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饱览奇景,有心旷神怡之感,可使一切忧郁、惆怅顿然消失,又调剂生活,实为人间乐事。

另外,如果先天肺气不足,有畏寒怕冷、气短语低等症的,可用艾卷灸督脉的命门、腰部的肾俞、肚脐下的关元、肾经的太溪等穴,温经通脉滋补肺虚。按摩和针灸肺经的中府穴,可以补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