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551100000055

第55章 对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

第五十四章对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一书在黑格尔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他的哲学发展起了十分重大

的作用。马克思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承前启后自成体系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人类思想

史上的著名哲学家。

其主要代表作有:《民众宗教和基督教》、《耶稣传》、《基督教的实证性》、《市参议员

必须由公民选举》、《德国宪法》、《精神现象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

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等。

1805年冬,黑格尔开始撰写《精神现象学》,1806年10月于耶拿战役前夕匆匆完稿,1807年

4月出版

,这部著作标志着黑格尔脱离了谢林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写作《精神现象学》

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进入尾声,德国资产阶级看到了法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所显示

出来的巨大力量而忧心忡忡。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希望变革现实,发展科学技术、征服自然

,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步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则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不敢触动封建专制

制度,图谋与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保守主义立场。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正是

德国资产阶级懦弱性和妥协性的特性在理论上的表现。黑格尔在大量阅读费希特、康德和谢

林著作,广泛研究哲学、历史、政治等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康德哲学、费希特哲学和谢林

哲学的缺陷,一方面对他们的哲学展开批评,另一方面想确立自己的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

《精神现象学》可以说是黑格尔对自己此前哲学研究的总结,也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独立宣

言。

六个阶梯三大精神

《精神现象学》由序言、导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分为:甲、意识;乙、自我意识;丙

(甲)、理性;丙(乙)、精神;丙(丙)、宗教;丙(丁)、绝对知识。这六种意识形态,就是精

神在达到概念式知识(哲学知识)之前所经过的六个阶梯。根据黑格尔体系中“精神哲学”的

思想,这六个阶梯又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属于主观精神

;“精神”为客观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属于绝对精神。这六个阶梯中的每一阶梯

又分为若干小阶梯,从而构成了由原始意识到绝对概念的庞大的体系。

黑格尔完成了《精神现象学》之后,似乎担心读者迷失于丰富的内容而不得要领,亦或感到

言犹未尽,因而为本书写了一篇概述其哲学基本原则的“序言”。实际上,这篇序言不仅是

本书的序言,也可看做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序言,对于想理解黑格尔的读者来说,它是不可不

读的极其精彩的重要文献。在此,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原则,并且阐述了他

的辩证方法。

与序言相比,本书的“导论”或许更贴近它的主题,它表明本书原初的意图是批判康德的

不可

知论,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黑格尔有意将康德对理性的批判改造成理性(意识)的自我

批判即自身的辩证运动,从而把康德对认识之静态的结构分析阐发为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

在意识中存在着知识与对象的差别和矛盾,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过程,因而在认识

的辩证运动中自在之物终将转化为为意识之物,本质不在现象之外,恰恰就在现象之中。

第一部分“意识”分为3个阶段,即“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可以合称为意

识论。这里的意识是指在主观精神之内的意识。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认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性确定性。即关于个别东西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知觉,即关于特殊东西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知性,即关于对象共相的认识。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是书中最精彩有章节之一。自我意识以自我为对象。

最初一个自我意识确立自己的方式是杀死对方,然而不承认对方的人其自身也不会被承认,

因而形成了“主奴关系”:一个是独立的主人意识,一个是非独立的奴隶意识,主人迫使奴

隶对物加工改造以满足他的需要。在劳动中,主奴关系倒转了过来,主人由于依赖奴隶而丧

失了独立性,奴隶在对物的陶冶中却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由此,自我意识向自由发展,

不过这种自由只有当自我意识与意识统一起来,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之时才是可能的,这就进

入了理性阶段。

第三部分“理性”分为3个阶段。“观察的理性”以物为独立性,它单纯地对外在事物进行

静观,尚处在主客体分裂状态。“实践的理性”以自我为独立性,强调自我要改造对方。而

“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则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由于这一统一惟有在个人意识与

普遍的社会相结合的状态下才是真正现实的,我们便从对个体意识的考察进入了对社会意识

的考察。

第四部分“精神”以社会历史为对象。社会是个体与普遍的有机统一体,它经过了一个从尚

未分化的统一(伦理)经过分化(教化)重新达到统一(道德)的发展过程,在思想中再现了从古

希腊直到黑格尔时代的人类历史。在黑格尔看来,若要真正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使个体

与普遍融为一体,必须从“精神”进展到“宗教”。

第五部分“宗教”分为3个阶段,这就是把无限当做物来膜拜的“自然宗教”,把无限看做

人的创造即艺术品的“艺术宗教”和通过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上帝化身为人的方式使人的精

神与绝对统一起来的“天启宗教”即基督教。然而,宗教毕竟是以表象把握无限的方式,而

表达无限的最恰当的方式是概念。

第六部分“绝对知识”即以概念把握无限的最高方式,这就是哲学。哲学是人类精神发展的

最高形态,它是探险旅行的最后目的地,宗教在时间上比哲学更早地表达了绝对精神,但是

惟有哲学才是绝对精神关于它自身的真知识。黑格尔在此简单回顾了人类精神此前所走过的

道路,并且将真正以概念为对象单纯阐发本质形态确定的《逻辑学》的工作。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最后的结论是“没有什么被认识了的东西不是在经验中的”,所以精

神作为被认识的内容,自在地就是实体,又因为这个精神实体只有经过异化自身并回复到自

身的认识运动才是真正的精神,所以它又是主体。至此,自我意识即是对象,对象即是自我

意识,实体即主体的客观唯心主义原则得到彻底的论证。

哲学巨典精神“探险”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乃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体系终于使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梦想成了现实,亦标志着它的终结,其深刻的

哲学思想和思辨的辩证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被认为是其所有著作中甚至哲学史上最

富独创性、极具魅力且至为艰深的著作。这部巨著的主题是“一般科学或知识的形成过程”

,它描述了人类精神在其内在的必然性推动下经过长期艰苦的矛盾运动,从最初的精神现象

即感觉知识最终达到“绝对知识”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精神乃绝对精神的现实存在

,它“履行着绝对的生活”,因而人类精神认识绝对的过程亦即绝对自己使自己成为精神,

自己认识自己的自我运动。作为黑格尔立志“让哲学说德语”的第一个丰硕成果,这部著作

尚未完全被思辨哲学的体系与结构所限制,它把抽象晦涩的思辨语言与生动的艺术形象奇特

地融为一体,几乎将人类思想的所有领域和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统统纳入其中,为人类精神

的“探险旅行”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史诗。人们经常把《精神现象学》与哥德的《浮世德

》相提并论,并且称之为精神的“奥德赛”

《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极为独特。此书初版时曾标明为“科学体系的第

一部分”,而且“这条到达科学的道路本身已经就是科学”。然而当其哲学体系完成之后,

黑格尔不再视之为体系的第一部分而只称之为体系的“导言”。由于种种原因,这部著作的

前半部比较清晰规整,后半部在论述上则显得不够充分,比较晦涩难解。尽管如此,《精神

现象学》一书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的,黑格尔就像是人类精神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

次地指出,他们有很多地方得益于德国的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

出:“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

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

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