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鲁藏布江及其他支流的河谷地带的农业地区,藏族男女的长袍大多是用羊毛捻制的氆氇做成的。氆氇是藏语音译,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制品,品种甚多。男式的长袍多为黑色、白色等颜色,而女式的长袍除了黑色以外,还有其他颜色的,比较丰富。藏族人穿长袍,也是有一定的规矩的。穿的时候要把长袍的腰部提起来,系上腰带。夏天或劳动的时候,只穿左袖,露右肩和右胳膊;有时左袖和右袖都不穿,系在腰间,以便劳作;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两只袖都要穿上,以便防寒;在比较炎热的季节里,妇女有时穿不带衣袖的长袍,在里面穿上色彩艳丽的衬衣,和长袍搭配起来,十分漂亮;藏族的衬衣袖子比较长,尤其是女式衬衣,平时把袖子卷起来,在跳舞时放下来,长袖飘飘给舞姿增色不少。另农区的已婚妇女都喜欢系上有十几种颜色的氆氇制成的花围裙。
在藏北草原和其他髙山牧区,由于海拔髙,风沙大,气候寒冷,无论男女,在一年四季里,都穿着用羊皮制作的长袍。这种长袍与农业地区的长袍相比,就更加肥大,袍袖更加宽敞。用羊皮制作的长袍,连皮带毛,都比较重,成人所穿的长袍,大都有二十来斤。藏区牧民穿上羊皮长袍,白天可以防晒挡风遮雨雪御寒,夜里脱下睡觉可当被子盖保暖。牧区穿长袍和农区差不多,也要在腰间系上腰带,并在怀里和腰里形成一个大行囊,里面可以装下不少的随身必须要带的一些日用品,妇女们则把幼小的孩子也放到长袍在怀里形成的囊内,既温暖又保险,十分奇特。
生活在西藏的藏族,根据地域的不同和职业的不同等,所穿的长袍的颜色也有所不同。不过藏族所喜欢的颜色主要有红色、黑色、白色、花色、黄色和蓝色等,这是因为从藏传佛教的派别和对蓝天的崇拜而来的。在西藏,缝制长袍的工作是由男人来承担的。
西藏的长袍,简单实用,如同藏民族一样,憨厚、直爽、朴实。
原栽2000年5月31曰《甘肃工人推》
羊八井的地热和石峡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以北九十公里的念青唐古拉雪山脚下的羊八井,在着名的青藏公路线上,西通麻江、日喀则,海拔4300多米。在这神奇的雪山谷地里,却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热区浅层内,天然热流量髙达每秒4.5亿焦耳,年热量相当于燃烧52万吨原煤。羊八井的热气田方圆40平方公里,是中国高海拔高寒冷地区建设的目前全国最大的地热电站。
在新中国建立前,西藏根本无电力工业可言。只有在十三世****时,噶厦政府在拉萨市北郊夺底沟修建的一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25马力,且于1944年废弃。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善西藏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及经济发展,在******总理的亲自关心下,于1956年重建了装机容量660千瓦的夺底沟水电站,1960年建成了装机容量7500千瓦的纳金水电站。对于羊八井地热的开发,则是从1972年开始的。1975年西藏自治区批复了佚于开发羊八井地热田的初步意见》,列为全区的重点工程。经过两年的建设,于1977年国庆节时中国第一台1000千瓦地热机组羊八井1号机组试运成功。1981年第一台3000千瓦机组投人运行。羊八井地热电站,共安装8台国产机组和1台日本产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180千瓦。
据电站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羊八井地热电站属热水型电站,就是将羊八井地下温度在摄氏140~160度的地热水通过管道输人汽水分离器,用蒸气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不需要燃烧煤和油,也不需要锅炉,具有洁净、经济的特点。羊八井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地热电站的建成,不仅为西藏工、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电力支持,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而且为进一步开发西藏的其他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勤劳智慧的电站职工,还利用废热排水修建了四万多平方米的地热温室,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青椒、西红柿、黄瓜、青笋、茄子、韭菜等蔬菜,不但满足了自需,而且还供应了拉萨的菜市场。在羊八井,还修建了室内游泳池。可我去的那一天,正遇上检修管道,游泳池不开放,因而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在羊八井,除了值得称赞的地热外,还值得称赞的是羊八井石峡,该峡是青藏公路上的咽喉。整个峡谷两山夹峙,九曲十折,全长15公里,宽二三十米,陡峭的岩壁中间夹着一条深涧,流水奔腾,蜿蜓于山谷之中。石峡酷似一把巨大的石锁,把拉萨的西北大门紧紧地锁住。多少世纪以来,来往于黑河和拉萨之间的商人、旅行者和朝拜者,只能望“锁”而叹,东绕一百多公里翻山而行:1954年,修建青藏公路部队的工兵102团的官兵,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仅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开“锁”的任务。开“锁”的官兵们满怀胜利的喜悦,在绝壁上留下了豪壮的诗句:“跨上昆仑唐古拉,劈开石峡通拉萨。世界屋脊创奇迹,光荣属于毛主席。”
回顾历史,无论是修建青藏公路,还是建设羊八井地热电站,都是党和国家及全国各兄弟民族对生活在西藏的藏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持。
羊卓雍湖
我在雪域高原西藏工作的十年间,经常去浪卡子兵站,那里神奇的髙原风光,尤其是羊卓雍湖的迷人风韵,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羊卓雍湖也称羊卓雍错,因为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浪卡子县北部。湖面海拔444〖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78平方公里,湖水均深20米至40米,最深处达59米,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最大的内陆湖,属雪山融水形成的低浓度咸水湖,也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略呈扇形,北窄南宽,有许多湖汊伸入群山之间,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水绕山转,群峰显神奇。湖内分布有十余个小岛,最大的面积有七平方多公里,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羊卓雍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厚可达半米。因此,羊卓雍湖一向以美丽多姿而着称。冬天,一部分湖面被冰雪封冻,好似一个银装素裹的少女,安详地静卧在群峰之中。夏日,则是羊卓雍湖最美丽的时候,湖水湛蓝,又像一个端庄的少妇,以她甘甜的乳汁,抚育着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珠光宝气,渔舟荡漾,鱼鹰飞翔;湖滨水草丰茂,蜂喧蝶舞,云雀悬鸣;远处白雪皑皑,群山辉映,湖山做伴,彩云齐飞,十分美丽动人。难怪湖边的牧民用“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这样的民歌来赞美她。
这里虽然海拔高,人类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却是一方净土,没有人为的污染,一切是那么原始、自然、纯洁。湖滨天然牧场约有1000万亩,因水丰草美的地理优势,使羊卓雍湖一带出产的风干肉享誉西藏,酥香可口,被称作“羊卓干酥”。风干肉系牛羊肉晾晒风干而成,以羊肉为主,整只或切割成细条的都有,冬宰时存储,自然风干到次年初即可食用。羊湖中盛产细鳞鱼、西藏裂尻鱼、高原裸鲤等,估计达8亿多公斤,如今这里养殖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所产的鱼不仅供应拉萨市场还运往内地销售。我在兵站食堂常吃这几种鱼,真不愧为美味佳肴。所以,羊卓雍湖有“西藏鱼库”的美称。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岛一带,天鹅、水鸽、黄鸭、鱼鹰以及斑头雁都非常多。成千上万的野鸭子,一片片,一群群自由自在地游憩在湖面上。在离湖稍远一点的地方,还能见到许多野生飞禽和动物,如旱羚羊、狼、狐狸、野兔和鹰等。而最有趣的还要数那些草丛间、土堆上的皮毛油亮的旱獭,站立着机灵地抓耳挠腮,东张西望,看到人走近时,一溜风地钻进地洞躲了起来,人若走远,它又出来像在故意逗你玩。
从拉萨去日喀则有两条道路,其中南路是原来去日喀则的老路,从这里可以路过羊卓雍湖和江孜县。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湖的道路。这条路一直要在盘山公路上往上爬,完全是土路,虽然颠簸,倒也不是很难走。驱车三十公里后,在到达羊卓雍湖之前需要翻越海拔高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一过山口就可以见到羊卓雍湖和远处峻峭的常年积雪的宁金抗沙峰。
羊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隔一山,最近处仅宽九公里多,但两者的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的是一条延绵约三百六十多公里长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宁金抗沙峰就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它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即是“夜叉神住在髙贵的雪山上”,其海拔7206米,位于东经90.1度,北纬28.9度,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周围耸立着十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宁金抗沙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时常有冰雪崩塌。每年只有四五月或九十月的春秋季节,才是进行登山活动的最好时机。1986年4月28日,中国西藏登山队的桑珠、边巴、加布等12人从该峰的南坡沿西南山脊路线首次登上它的顶峰。
从拉萨通往江孜、日喀则和亚东的公路经过羊卓雍湖边。公路旁,隔一段路就有用石头砌成的嘛尼堆(烧香坛)。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有时可看到三三两两去拉萨朝拜的善男信女,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整个身子和脑袋贴地匍匐在公路边的沙石地上,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虔诚地磕着长头行进,他们坚信能在佛祖释迦牟尼那里得到幸福和吉祥。沿湖边的藏族村庄,屋墙大多是用石块挪成的,也有一些是用土坯砌成的,院外的墙上沾着一坨坨牛粪,空地上有不少牛粪堆,这是藏族人家的主要燃料。平日里,我们也到牧民家里串门,主人总是以奶茶或酥油茶款待我们。这里青年男女也比较大方,只要邀请他们同我们合影留念,他们总是很乐意的。在交往中,虽然各自都不太熟悉对方的母语,但都能通过汉语加藏语再加上用手比划和加面部表情传达,来互相交流情感。有时因听不懂和理解不了对方讲话的意思,常常闹出一些叫人捧腹的笑话来。走近羊卓雍湖,走进藏家,就会即刻缩短彼此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会使人感受到藏民族就像羊卓雍湖一样博大深沉、憨厚热情。
二十年前,当我调离西藏经过羊卓雍湖时,看到建设电站的工程已下马,建设者们在一块大石壁上用红漆写下的“我们一定要回来!”的大字,十分醒目,给人以振奋和许多思考。而如今,建设者们不但回来了,而且在这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97年6月25日,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座由武警水电官兵承建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9万千瓦,装有4台抽水蓄能机组的电站,也是西藏装机容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力发电站。羊卓雍湖电站的建设,不但使千百年来隔绝的羊卓雍湖和雅鲁藏布江连接了起来,给羊卓雍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提髙人民生活水平的亲切关怀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羊卓雍湖,美丽的、神奇的、富饶的湖。
原栽1997年8月5日《甘肃工人推》
高原明珠羊湖电站
羊卓雍湖,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最深处达59米,蓄水量150亿立方米。羊湖北岸相距9.2公里处就是雅鲁藏布江,湖面海拔与江面海拔形成的840米的巨大落差,引湖水下江发电,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1973年,******总理指示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无论如何要为西藏人民建一个好电站。”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电力工作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踏上高原勘察论证。1985年5月******批准建设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
羊湖电站是由原电力部成都勘测院设计,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施工的国家“八五”重点工程。羊湖电站动工后不久,由于种种原因于1986年被迫停工,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经多方努力而续建。羊湖电站建设历时8年,共耗资18亿元,安装4台2.25万千瓦的抽水蓄能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还预留1台2.25万千瓦的常规发电机组的位置。羊湖电站发出的电可以送到拉萨、山南和日喀则三个地区。羊湖电站既可以担负系统基荷,又可担负拉萨电网乃至整个藏中电网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还可吸纳电网低谷富余电力,抽取雅鲁藏布江水到羊卓雍湖蓄能,运用极其灵活,是国内少见的优质电源。
羊湖电站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水头最高、库容最大和隧洞最长的抽水蓄能电站。1997年6月25日首台机组发电,1998年9月18日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竣工验收,由武警水电部队正式移交到西藏人民手中。羊湖电站的建成,不仅在世界上创造了高海拔地区大规模修建电站工程的历史,还使拉萨电网由此而增加两倍以上的电力,并使西藏电站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30万千瓦;羊湖电站的建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无私援助和兄弟情谊。
髙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一直被弱者视为畏途,它对强者也不“仁慈”,承担羊湖电站建设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挑战生命的极限,承受着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胸闷发慌等髙山反应的煎熬,有的甚至长眠在甘巴拉山上。电站引水隧洞海拔4441米,洞外常年缺氧率达40%,西藏自治区医院对洞内200米深处的测试表明,那里缺氧率高达60%,相当于海拔7000米高度的缺氧量,因为氧气不足,打火机在那里都打不着。参加5883米长的引水隧洞和1600多米长的支洞施工的官兵几乎人人都晕倒过,有的甚至一天内数次晕倒。然而,晕倒了,就抬到洞外透透气,吸上一会儿氧气,醒来后又钻进洞里继续干。
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为建设羊湖电站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业绩,赢得了党中央、******和西藏人民的赞扬。早在1990年7月25日,江****总书记在拉萨写下了“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的题词,勉励建设羊湖电站的技术人员和施工部队。****总理也有“世界屋脊之明珠”的题词。羊湖电站的建设者们用热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构筑起了羊湖电站这一世界屋脊上高耸的丰碑,它将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千秋铭志,为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建功立业。
天上的纳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