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寒走了,写下这四个字时心情沉重。2010年6月8日,在全世界球迷热盼南非世界杯开幕的时候,或许不会有人去关注一位老人去世的消息,然而对于所有知道她名字的人来说,日历上的这个数字会因为寒春的离去变成灰色。
认识寒春是在2005年,那一年夏天我和三位同学一起来到牛场,在这里我们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度过了十分充实的半月时光。每天劳动之余我们都要走进寒春的住所,和她聊上一两个小时,大家一起谈经历,谈感悟,也谈时事,谈理想。寒春每次讲话不多,但在简单直率的表达中我们能感受她那份对信念的执著与笃定,并为她一生的传奇经历深深折服。
离开牛场后我们回到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变成文字,让那些没有机会走近寒春的人通过我们的叙述认识寒春,能够和我一起分享从她那里得到的人生感悟。直到2006年,我在完成硕士学业后着手写作,由于考虑到是一部写给青年人的书,而且资料占有不充分,所以我放弃了为寒春写人物传记的计划,改为以记述我们牛场经历为主的青春文学,这就是您即将看到的《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2007年夏天我们再次来到牛场,把完成的书稿讲给寒春听,她对书稿中的一些细节做了订正。不久,寒春的长子阳和平回到中国,他从头至尾一口气读完了全部书稿,对书稿表示了肯定,并希望能尽快出版。得到认可之后我对书稿的信心增加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版的事情却被搁置起来,迟迟没能实现出版。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我仍无法带着已出版的成书来为老寒送行,心中满是深深的愧疚。
此刻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世界不缺少天才,也不缺少理想,可是当我们听惯了“为自己奋斗”的口号,每天想着如何让腰包鼓起来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人思考何谓“崇高”,什么叫“人类解放”。在城市灯红酒绿的喧嚣中,我们的内心似乎再也找不到前辈们的那份安宁与坚定,而在寒春身上所凝固的正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也相信会有一些人能够读懂寒春,理解寒春,并从她身上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养分,去追求真正的崇高,真正的解放。通过这本书,我希望人们能记住寒春,把她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杨郁卉2010年6月15日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