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地球的外貌
5433900000004

第4章 经线和纬线

地球既然被简化成了地球体,但是,上面又没有任何的界线,怎样在地球上确定各地的位置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经线、纬线形成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位置。每当我们翻看地图时,总看到上面有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线,我们称这些线为经、纬线。在地图上南北方向,连接地球南极和北极的线,叫经线。我国古时候用来测定方向的罗盘上面,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个字排列,以“子”字代表北方,“午”字代表南方。因此,我们又把这种表示南北方向的线称为子午线。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沿着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通过地轴把地球平切成两半;每半的平面叫做经线平面。两个经线平面在地心处所构成的夹角叫做经度。因为地球是球体,所以经度一共有360度。

经线在地球上纵列着,计算经度时从哪一条经线开始呢?在90多年前,世界各国都是把通过本国首都的子午线当作经度的起点。我国也曾以通过北京泡子河天文台的子午线当作起点。当时的情况是很混乱的。直到1884年,各国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才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定为0度,并把这一条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为180度。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度叫做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度叫做西经。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实际上是一条线,因此,这一条经线就不分东经、两经,只称180度的经线。

一条经线有多长呢?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米”,就是根据经线的长度定出来的。即是把从北极到赤道的经线分成1000万等份,每一份的长度定为1米。由北极到赤道是地球经线圈的1/4,由此可知,地球的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一条经线则长约2万千米。

在地图上与经线垂直,东西方向的线叫纬线。环绕地球的纬线叫纬线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纬线圈的大小不一样,其中最大的纬线圈称为赤道。沿着赤道可把地球平切成两半,这个圆面称为赤道平面。在赤道沿经线圈向南或向北的任何地点上,与地心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和赤道平面形成的夹角,叫做纬度。人们以赤道作为计算纬度的起点,定为0度。从赤道向南极和北极,纬度逐渐增加,到了南、北两极,纬度均是90度。在赤道以北的纬线叫北纬;赤道以南的纬线叫南纬。南纬23.5度叫南回归线;北纬23.5度叫北回归线。南纬66.5度叫南极圈;北纬66.5度就叫北极圈。我们通常又将0度~30度的地区叫做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的地区叫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的地区叫高纬度地区。

经线与纬线是垂直相交的,经、纬线相交构成了经纬网。从经纬网无数的交点上,可以确定各地的地理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就是在东经116度24分,北纬39度54分。轮船在海上航行,飞机在高空中飞行,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所在地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