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城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大约1600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唐朝时大大扩展,到武则天时总共已修建了1000多佛龛,所以又称“千佛洞”。因为唐朝时此处地名“莫高里”,因此又称“莫高窟”。莫高窟迄令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百代、宋、西夏、元,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它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手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7类,是古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跟南北朝时期佛像的“瘦骨清像”不同,唐代佛像大多“丰肌腻体”。如第79窟属于盛唐时期的两名侍菩萨,一坐一立,都袒胸裸足,形体丰满圆润,神态雍容华贵,是“曲眉丰颐”的唐代美人的典型形象。本来佛教中的菩萨是不分男女的,唐代佛像以美女为原型,显然是为了“取悦于众目”,投世人之所好。这件作品除了在衣着上仍然可以看到来自印度佛像的一些影响外,整个人物形象都彻底中原化了,已成为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一件优美的艺术作品。
唐代的泥塑佛像特别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如迦叶、阿傩的塑像就是典型的例子。第45窟的阿傩像,身躯侧欹,两手随意抄在腹前,意态憨厚,笑容可掬。与阿傩相对的是迦叶。第40窟的迦叶像,身姿挺直、眉头紧锁、面容清瘦、胸骨嶙岣、嘴角略带嘲讽,俨然一副令人生畏的苦行僧形象。
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人类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