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每次比赛前都会开着车沿着赛道逛几圈。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在比赛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着一口气跑完所有的赛程,而是提前在比赛经过的街道上选一些标志性建筑作为目标。当跑过一个标志性建筑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到达附近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当跑过所有目标时,他便跑完了整个比赛。
可见,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产生巨大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今后实施具体计划的指南。
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会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不爱说话、不善表现、胆小、体弱的孩子,如果把学习目标确定为在语言上与别的孩子一较高低,这样的目标不仅会劳而无功,还会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尽可能地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目标成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够把学习过程具体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把握自己学习的脉络和轨迹,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才能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需要了解自身的能力,还要明确各门功课学习的时间和总任务,这样才能二者结合起来,相互协调,找到比较好的结合点,从而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计划。
1.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从实际出发包括两方面内涵:
一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既知己所长,也知己所短。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和自身素质不同,确立学习目标时,应尽量对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科学的预测和估计,把目标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否则,定得过低,轻易就能达到,会丧失目标的激励作用,定得过高,对自我期望过高,长期难以实现,会打击自信,令人产生挫败感,或者无法产生目标的激励作用和方向指引作用。这样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从所要学习的内容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出发,内容繁多、难度大,要把目标进一步细化和简单化,注重点滴积累和基础,而简单易学的内容,就可以把学习目标定得高一些,精益求精一些,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掌握。
2.渐进式目标最具有激励性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过:“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可见,分阶段、渐进式,是确定合理学习目标的最基本的原则。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从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蹦得越高只会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形成一个步步向上的阶梯,然后按部就班做下去,这是实现最终长远目标唯一的智慧的选择。
3.衡量目标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目标的可测性
某一目标确定了,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样,应一目了然,这样的目标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激励作用,否则,目标的完成情况无从了解,也就没有反馈作用,这样,也就无法调整和确定下一时期的学习目标,显然,这样的目标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如果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化繁为简,言简意赅,各项指标应是可测的。要尽可能地量化学习内容和任务,这样便于实施,也便于检查学习效果。比如规定某科学习成绩要达到的分数段;掌握外语单词的数量。“提高某科成绩”“能力有所提高”等这样模糊的字眼,是不能够作为学习目标的。
还可以把目标写出来,不仅使目标更明确,而且能够起到时刻提醒自己的作用,更是一种鞭策和约束。把自己的目标清晰、精练地表达出来,牢记于心,在怠惰的时候,在忘乎所以的时候,在潜意识之中,它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如周末看电视看得不亦乐乎,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内心之中会有一个声音提醒“今天要背的10个单词还没背会呢”,这就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
4.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是最合理的目标
贝纳尔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纳尔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学习目标更是如此,只有一个又一个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目标累积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阶段性目标,最终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
所以,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所定的目标能否按时完成。当发现某个目标实现的概率很小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有些天性要强的同学,总想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我们知道,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非要做到不可,就等于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注定要生活在挫折与失败的困扰之中。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发掘自己的长处所在,并扬长避短,以某一方面的不断进步作为新的目标,并不懈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就彰显了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