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能力新观
5390700000010

第10章 开拓创新能力(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广大领导干部肩负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只有结合新形势和任务,走在开拓创新的前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促进发展中提出新思路,在推动改革中实现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中打开新局面,在落实各项工作中拿出新举措。

§§§第一节 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必要性

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胡****同志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来抓”。他进一步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思路、开拓创新的办法、开拓创新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推进各方面的创新,中央要带头,各级党委要带头,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和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是我们党的一贯的优良作风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解放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方面,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同志是一代开拓创新的典范。******历来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的状况,******同志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向全党发出了“勇于创新”的号召,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可以说,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将很难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更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江****更加重视创新,将创新视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能不能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大问题。他提出,在发展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上,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党的******以来,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把创新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并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社会主义发展思想,不断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向前进。他提出了“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的哲学命题,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界定为“改革创新的事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品格,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胡****总书记所说:“回顾党的全部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创新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是时代提出的紧迫任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是一条奔腾绵延的长河,人类社会是一个大浪淘沙、推陈出新的过程。不同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矛盾无能运动、不同的历史任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时代、急剧变化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事物发展规则,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显现。就我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它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我们去回答、去应对。这些考验,胡****总书记将其归纳为“六个如何”。这“六个如何”是: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是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在经济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是在长期执政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上述这些重大任务,正是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老祖宗没有说过,前人没有做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要回答这些问题,无疑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惟有向开拓创新要思路、要措施、要办法,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才能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已走过了150多年的悠长岁月。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历经潮起潮落,多少思想和理论因潮而生、随流而去,多少政党和团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马克思主义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虽历经无数次的考验与挑战,却保持着自己的青春与朝气,不失其指导人类思想解放的科学理论地位。究其原因,正在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这部历史不断前进、不断创新、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开放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产生的固步自封的宗派哲学,在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不断地吸收同时代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并不断地修正自己。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来不把他们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观点、做出的结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他们不仅把外部世界看成是发展变化的,而且也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看做是发展变化的,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他们的一生中,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和斗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对原有的观点进行补充修改乃至于摒弃。如他们对《共产党宣言》序言的多次修改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关注和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便是明证。列宁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典范,他创造性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设想,突破了“共同革命论”;实践和偿试了新经济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同样是一个创新的进程,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无不表现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科学。每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出,都不过是在其发展历程中树起一座丰碑。开拓性和创新性使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贴近生活现实、与时代共鸣,吐故纳新,实现新的飞跃。

四、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自身成长的重要保证

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不同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来讲,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不一样,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努力干出政绩来,使所领导的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达到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几年过去,自己单位的面貌却“山河依旧”,没有改观,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干部就是失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但没有创新,而且对创新还存在着种种片面认识、错误观点和消极情绪。如因循守旧,赖于创新;安于现状,不求创新;畏难发愁,苦于创新;只谈不做,空喊创新;急于求成,盲目创新;慑于失败,回避创新;骄傲自满,不思创新;嫉贤妒能,打击创新等。这些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和阻力不解决,直接影响、妨碍了开拓创新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因此,能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条件、工作基础、发展机遇等,但很重要的是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拓创新,更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是一个事业心责任感问题。领导干部开拓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强了,精神状态才会更好,工作标准才会更高,才能做出成绩来,干部自身提高才会更快。因此,培养锻炼开拓创新能力,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事业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关系到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关系到所领导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发展和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必然是具有很强开拓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一个领导干部要想更好更快地成长,也必须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

§§§第二节 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创新类型

一、开拓创新能力的科学内涵

创新,最初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于1934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经济创新”概念,后被广泛引用。本书所讲的创新,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在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胡****同时用“四个提高”具体阐释了这一点:

一是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这一点主要是就学风而言的,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正学习好、掌握好科学的理论。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能够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真正发挥好科学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处于幼年的党由于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规律的了解还很肤浅,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曾照抄照搬苏联革命模式,因而在实践中犯了要么“左”、要么“右”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此后,******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来,我们逐渐走上了一条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胡****总书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再一次郑重提出来,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看不到理论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不愿意学;有的犯经验主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不屑于学;有的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肯努力学;有的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装潢门面,做表面文章,不真心学,等等。学风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致使一些干部理论水平低,思想境界不高,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工作脱离实际,照抄照搬,难以开拓创新。因此,吃透“本本”、摸清“实际”,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干出特色、干出水平,实为领导干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创新既是一个运用科学理论的过程,更是一个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吃透中央精神,另一方面要吃透本地区实际,做好“结合”这篇文章。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工作的创新结合,首先是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通行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是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中央和上级的方针政策要吃透精神,有令则行,有禁即止,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其次讲好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也就是说要把中央和上级的方针政策,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并打造自己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当前,这一本领,应重点体现在贯彻落实十七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比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做到有保有压、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等等。

三是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影响甚至决定着发展全局。应注意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善于灵活地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找到关键,注重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