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战神韩信传奇
5386000000001

第1章 灭门之祸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征服六国的大业已经发动,韩魏赵与秦国接壤的地方战云密布,风声鹤唳,老百姓一夜十惊。但位于楚国淮河下游的涟水镇因远离秦国边境,没有受到战火的威胁,仍是一派升平景象。

涟水镇林木资源丰富,它出产的黑杨树质地优良,天下闻名。

涟水镇西侧住着一户姓韩的殷实人家,这是一户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有几十口人。这天是他们的大喜日子,韩太爷长孙的儿子满月。从下午起,涟水镇三老及头面人物就络绎不绝地来祝贺,韩太爷在院子里摆了十几桌酒席招待这些贵客。

夜幕降临后,酒醉饭饱的客人相继告辞,韩家经过一番收拾,仆人们也纷纷各自歇息,整个大院只剩下几处长明的灯火。

时逢岁晚,北风呼呼,当晚因没有月亮,黎明前伸手不见五指。

一群额头扎着白布条的杀手这时在镇外的树林里窜出来,鬼魅般地闪进镇里,悄悄地伏在韩家大院大门两侧。一名大汉抛出飞抓,借力翻身跃进院子,他从里面开了大门,这群杀手便蹑手蹑脚、鱼贯地涌入院中,并纷纷拔出背后的长剑。

这群杀手共有三十多人,领头的大汉姓孟名俊杰,三十多岁,上唇和颏下都留着短须,神态粗豪威猛。他右手持剑,左手用手势指挥众人向各自的目标摸去。

直到此刻,这群杀手都没有发出丝毫的响声,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孟俊杰一马当先悄悄向内堂摸去,他的目标是韩太爷。韩太爷劳累了大半天,搂着姨太太睡得正酣,孟俊杰破门杀到床边仍丝毫不觉。

孟俊杰全身杀气大盛,眼中冒出仇恨的火焰,他一声不吭,左手掀开锦被,右手长剑连闪,在韩太爷及其姨太太颈上拖过,两人低哼一声就不明不白地命归黄泉。

院子里这时已翻了天,惨叫声此起彼伏。这群杀手冲进各个房间,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杀,血肉横飞尸横遍地,韩府刹时变成修罗地狱。

韩太爷的长孙韩佰义住在大院后右侧一个独立的小院里。韩家长期面临灭门的威胁,早做好应变的准备,他们让韩佰义一家住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并在房中挖了一条通向院外树林的秘道,以防万一。

韩佰义二十刚出头,生得牛高马大,在路上走比旁人高出一个头。他的夫人也是贵族后裔,知书识礼,身材高佻,秀丽可人。

韩佰义儿子出生后,韩太爷就给他起了韩信的姓名,韩太爷说:“人无信不立,人有了信用,才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韩太爷对这个曾孙寄予厚望。

韩信出生时有八斤多重,他声音响亮,圆头圆脑,极受家人的喜爱。韩佰义二十出头就有了儿子,儿子又满月了,他很兴奋,这天晚上怎样也睡不觉,直到黎明前才迷迷糊糊合上双眼。

似睡非睡中韩佰义依稀听到声声惨叫,他对家族面临的危险很清楚,长期处于警惕之中。便连忙爬起来把灯点亮,披上衣服走到院子中,侧耳一听,时断时续的惨叫声一声声传来,他立即感到家族的恶运终于来了。百多年来他们为逃避世仇的追杀,隐姓埋名四处躲藏,今天看来是躲不过了。

韩佰义方寸大乱,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是冲出去和他们拼了,还是带妻儿从秘道上逃走?脑子里蓦地闪出韩太爷的嘱咐“仇家太强了,他们找不到我们便罢,找到我们就是无情的屠杀,敌我力量悬殊,我们是输定了!义儿,若仇家来袭,你不要管我们,立即从秘道逃走,保留我韩家的一点血脉,才对得起列祖列宗,切记了!”

就在这一念之间,韩佰义已听到一阵脚步向小院奔来,不能犹豫了,韩佰义转身冲进房里,连忙把妻子叫醒,韩佰义对妻子说:“仇家杀到,我们快逃!”

韩妻在睡梦中被韩佰义叫醒,并说大难临头了,不禁又惊又怕,止不住全身发抖,连站也站不稳。

韩佰义把韩信抱起来塞到她怀中,跳到墙边把靠在墙上的一个长木柜移开,一按机关,地下出现了一个洞。韩佰义来到床头,一边把妻子扶起来一边说:“你带着信儿到淮阴的老宅,我逃出来再去找你们。”

韩妻哭着说:“我们一起走,你不走我也不走!”

“来不及了,秘道让他们发现,我们谁也都活不成!”

“碰!”一声大响,院子的大门这时被撞开,有人冲进了院子。韩佰义抱起妻子,把她放到秘道中,并把一个包袱挂在她肩上说:“为了我,为了韩家,你一定要活下来,把信儿养大,拜托你了!”

韩妻泪流满面,她拉着韩佰义的腿呜咽着说:“我不走,要死我们就死在一起!”

“别傻了!听话!”韩佰义把妻儿推入秘道,关上机关,把木柜重新靠在墙边。

房门被踢开,三名葛衣麻鞋、手提长剑的杀手冲了进来,他们额头的白布写着两个怵目惊心的红字“复仇”,眼中充满了仇恨,一副噬人的凶相。

韩佰义夷然不惧,他把佩刀抄在手里,“铮!”一声拔出佩刀,左鞘右刀严阵以待。

领头的杀手一声冷哼,剑似游龙刺向韩佰义左胸,他自恃武功高强,根本不把韩佰义放在眼里。

韩佰义将门之后,又从小练武,身手敏捷武艺不凡。他见敌招凶狠,连忙侧身滑步,不退反进劈向杀手的右肩。

杀手脸上闪出一丝冷笑,手一抖长剑化作灵蛇,蓦然昂首刺向韩佰义的手腕,韩佰义大叫一声:“来的好!”左脚飞起,一脚快似闪电踢在杀手的手上,杀手长剑被踢飞,大惊之下飘身飞退。

“看剑!”另两名杀手低喝一声,长剑翻飞同时向韩佰义刺来,两人配合默契,双剑分别指向韩佰义咽喉和下盘。

刚才那名杀手一出手,韩佰义就知敌人武艺高强,这时见两人同时攻来,更不敢大意,他左手一振把剑鞘向左边的杀手射去,同时使出看家本领,一个移形换位闪到右边杀手身后,举刀一刺。这名杀手只觉眼前一花,背心一阵剧痛,惨叫一声就向前倒下。左边的杀手劈开剑鞘,见韩佰义侧后露出空档,轻叱一声飞跃而起,连人带剑向韩佰义刺去。

这是同归于尽打法,韩佰义不敢硬架,连忙向前一扑,恰恰避开杀手的雷霆一击,同时右脚向后一招“螳螂飞腿”,一脚把杀手连人带剑撑飞。

这几个回合免起鹘落,招招凶险异常,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韩佰义心知此地不宜久留,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提刀就冲出房去,冲出院子。

“哪里逃!”孟俊杰恰好赶到,他一声低喝展开墨子剑法把韩佰义拦住。

韩佰义从有灯光的房中冲到黑暗的地方,本来就不适应,忽觉眼前剑影闪动,招招刺向他的要害,大惊之下飞身退回院子里。他避了眼前之虎,却忘了背后之狼,刚才被他踢飞长剑的杀手这时已捡起剑紧追在他身后,韩佰义这一退正好撞向他剑尖,这杀手“冷手捡了个热煎饼”,举剑奋力一刺,长剑从韩佰义背后穿过心脏,韩佰义惨叫一声,猝然倒下。

孟俊杰大仇得雪,止不住仰首祷告:“列祖列宗,前辈先烈,我们终于手刃仇人,报了本门的血海深仇,洗刷了百多年墨家的耻辱,你们安息吧!”手一抖长剑像灵蛇般插进背后的剑鞘中,对身边的手下说:“你们在院子四周泼上油,把这院子烧成灰烬!”

一刻钟后,大火在院子中熊熊烧起,镇中的父老乡亲闻警冲出来,看着这凶猛的烈火,都束手无策,只有摇头叹息,为乐极生悲的韩家难过。

第二天官府派人来勘查现场,在一片断壁残垣、一具具烧焦的尸体中发现了许多疑点,但这灭门之祸是起自天然还是人为,却不能下结论。镇子里这时已流传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推测,有的似模似样,有的荒诞不经,其实都没有说对,这灭门之祸的起因,是他们不可能想到的。

惨祸的起因需从一百多年前发生在楚国的几件惊心动魄大事说起。

公元前383年,魏国大将吴起中了魏相公叔的阴招,亡命楚国。楚悼王知道吴起有才能,便任命他为令尹,进行变法。吴起有了上方宝剑,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严明法令,撤裁冗官,废除疏远公族的俸禄,增加战士的粮饷,实行精兵简政。这一系列改革使楚国骤然强盛,吴起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遏制了韩、赵、魏的扩张;并使秦国处于守势,一时威风八面。

天有不测之风云,想不到信任他的楚悼王突然归天,这遮风挡雨的大树一倒,变法中丢了官或丧失了利益的贵族联合起来,起兵追杀他。吴起无处可逃,危急间福至心灵,想到一个保命的方法,他飞快地跑进楚悼王的灵堂,抱着楚悼王的尸体放声痛哭,心想叛乱的贵族即使吃了熊心豹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追杀他。正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群贵族对吴起恨之入骨,又杀红了眼昏了头,仍然众箭齐发把吴起射杀。

吴起的后背成了箭靶,同时许多支箭也射到楚悼王尸体上。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后,立即进行反攻倒算,围攻吴起的贵族就活到头了,被诛灭宗族竟有七十余家。

城阳君也是射杀吴起贵族之一,见楚肃王要秋后算账,就溜回自己的封地阳城。城阳君与楚墨巨子孟胜是八拜之交,便请孟胜率领墨家弟子帮他守城。墨家最讲信义,崇尚“非攻”、扶弱抑强,它不管是王权还是族权,只要符合墨家的宗旨就“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即是死也不后退半步。孟胜率会内精英180名来到阳城帮城阳君守城,发誓与城阳君共存亡。

不久城阳君收到消息,楚王派了两万精兵来攻城,心想阳城兵微将寡,如何抵当得住。城阳君与吴越一些部落的首领有姻亲关系,便决定向他们借兵,临行前他把兵符交给孟胜,请他帮助守城,城阳君说:“孟兄,我此行不管能否借到救兵,都在二十天内赶回来,若到时我还未回来,你们就速速撤离阳城,切莫作无谓的牺牲。”

孟胜慨然道:“君上放心,人在城在,我们一定等您回来!”

城阳君带着几名随从离开才十天,楚王大军就把阳城团团围着,阳城城不高墙不厚,如何守得住,才守了五天阳城就被攻破,孟胜率领幸存的弟子在城阳君府作最后的抵抗,阳城都守不住,这官邸能守得多久,楚兵几轮冲锋就杀进府里,孟胜及180名弟子伤亡殆尽,孟胜也战死在领军大将斗介手里。

斗介是楚国的贵族,时任左司马,是楚肃王的亲信,他就是韩信的先祖。

经阳城一战,楚墨元气大伤,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才重新强大起来。这时孟胜的孙子夺得了巨子的宝座,就组成了一个刺杀集团,要报这血海深仇,他把仇恨集中在斗介身上,并立下毒誓,要把斗介一家斩尽杀绝。

恶运自此就降临在斗家头上,家中的重要人物一个个被刺杀,经官府查勘,判定可能是楚墨所为。墨家组织严密,神龙见首不见尾,作案时没有留下丝毫的证据,官家也没有办法。韩信的先祖感到京城再待不下去了,便变卖了家产,悄悄离开了京城改名换姓潜居下来。经过数次的搬迁,四十年前他们改作韩姓迁居到淮阴,以后又搬到涟水镇,虽然灭门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感觉已渐渐远去。

孟胜的子孙并没有放过他们,立下的毒誓一代代地传下来,经过锲而不舍的追查,不久前孟俊杰查到了斗家,屠杀便发生了。

冤冤相报,古老的华夏大地不断重复着这些悲剧,永无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