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止在西街
2514次21:09南宁-桂林硬座普快火车上人很多,而且大多数是学生,叽叽喳喳个不停。泡面味、孩子的哭闹声、对面胖男人打呼噜的声音,让人感觉此行不像是旅游,而是逃难。
一夜无眠。在凌晨3点左右到了桂林市。
大半夜,阴冷阴冷的,空气中飘散着无数的小水珠,打在衣服上,感到了阵阵潮湿。不知怎么的,所有的委屈一下子就涌了上来,瞬间有种想哭的冲动。
旁边有一群驴友,大约七八个人,很年轻,朝气蓬勃。有一个年轻的女子走过来,朝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去阳朔,要不要拼车。我犹豫了一下,跟上了他们。
大约5点多的时候,我们坐上了前往阳朔的车。车里很暖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到阳朔了,7点,慵懒的阳朔县城还没有苏醒过来,这时候山水都被一层薄纱笼罩着。很平常的县城、很平常的早晨,我对阳朔还没有一点儿感觉,甚至有些不喜欢。
住在县前街的广粤客栈,办完住宿手续,就直接倒头睡觉了,累坏了,先睡饱再说……
又是睡到自然醒。拉开窗帘,刷的射进一片阳光,虽然并不是很灿烂和强烈,但对已经连续被阴雨包围三天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实在不敢再奢求什么了。静静地闭上眼睛,沐浴在温暖的久违的阳光下,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胃开始抗议了,于是去了西街那家著名的"没有"饭店。饭店里的英文注释是:"没有不冰镇的啤酒、没有糟糕的饭菜,没有宰客,没有不好的服务……所以没有理由不进去。"这么有个性的创意,即便是什么都"没有"也要走进去看看。
饭店里面的装潢具有中国风的特色,无论是桌椅、吧台还是天花板都是古色古香的,墙上挂了很多清朝时期的帝王大幅图片。点了一杯啤酒和一份牛排,面朝西街,一边吃一边看三三两两的行人。
太阳下的西街不再湿漉漉、阴沉沉的,换了光洁的面容,透着一种令无数人流连忘返的轻盈的姿态。青石板路中间摆了三三两两的小桌凳,有打扑克的、有下象棋或跳棋的、有三两店家主人凑在一起打那种很古老的长长的纸牌,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我实在无法看懂。
来自美国的一位游客说:"西街的建筑奇巧、精细,单这一项就可使你待上好几天时间。"如今在西街,你能看到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多。这条长仅517米的小街,本是最传统的南国小镇街道,石板路面,灰砖骑楼;可它又是最洋气的: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英文,小街上至少有近10家商店有"Internet"、"E-Mail"服务,店里有多媒体电脑--这台电脑很可能就放在一张油漆剥落的农家方桌上。西街上几乎只有三种商店,咖啡店、T恤店、工艺品店。
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本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星球》里面介绍了阳朔西街独特的风情。渐渐地,这里便成了国外背包旅行者的聚集地。随着外国游人的增多,一些迷恋西街风土人情的老外干脆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起了旅馆、饭馆。
西街每户民居和店面的背后,你都能找到一些传说,比如有"西街毕加索"称呼的林栋,比如每晚只生产三只烤鸡或三条烤鱼的"阳朔第一烧"周汝云。
在这里,五湖四海的人共同聚集在一个陌生的所在,心灵似乎格外敞开,似乎真的很容易认识朋友、遭遇爱情。
坐在露天的咖啡座上,慢慢啜饮杯中的咖啡,品味着苦涩与甜美交融的醇香又幼滑的滋味,闭上眼睛,愉悦无声无息地涌来。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如此接近幸福,似乎伸出手去就可以触摸到天堂。全身懒洋洋的感觉打碎了杂乱的行程,任自腐朽。
在阳朔,最没用的恐怕就是钟表,任何人到了这里都要学会放下城市里惯有的匆忙步伐,去慢慢地品味阳光下摇曳的树叶,石墙上见人不惊的小鸟和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一切都那么的低调不起眼,却也是最自然、最清醇的美好状态。
所有流经阳朔的时间都会停在这里静静地轮回,就像响彻山谷的情歌一样,余音袅袅,绵延不绝。在这个充满残缺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带着遗憾的,那遗憾感染了当地人,他们索性不去理会滚滚红尘,就这样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在西街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微笑,不管男女老少,还是蓝眼睛、黄眼睛、黑眼睛,看到的都是含蓄而友善的微笑。西街是一个很有教养很高雅的地方。穿越在琳琅满目的酒吧中间的是一些极中国化的小店,每个小店都摆满了中国瓷器、书画、丝绸等,一样的琳琅满目,但是与酒吧的轻松活跃相比,显得庄重而深厚。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喧嚣的酒吧中间,静静而宽容地思考着耳旁的喧哗,像是一位矍铄的长者。
阳朔有徐悲鸿故居,却很少有人前去。也许大师,已经不属于今日纸醉金迷的阳朔。
1937年,徐悲鸿乘小舟从桂林到阳朔,为美丽的漓江风光所陶醉。他在《南游杂感》中写道:"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人间仙境也!"他只身外出,在碧连峰里寻找住宿。一天在一家破败的房屋前,看见两棵高大的玉兰树,繁花朵朵,艳如白雪,顿生眷恋之情,租屋住下,刻了"阳朔天民"图章一枚,作为在阳朔绘画之用。此事给李宗仁先生知道后,派人购下此屋,加以修建,赠与徐悲鸿用作绘画栖身之所。
名人遗迹从来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本以为找它需要费些周折,不料近在咫尺。西街走到尽头,左拐,不用几分钟就到了。
始料未及的是,我找到故居,却吃了个闭门羹。不远处的孙文演讲堂亦是大门紧闭。一个工作人员在门后向我比划,大意是放假之类的。
也许,阳朔不再需要画家徐悲鸿、国父孙文,只需要你来小资、来沉沦、来梦醉。
月亮山,月亮妈妈
传说阳朔有两个月亮,一个挂在天上,一个躲在山中。
离大榕树不远,骑自行车只要10多分钟,就看见公路边有一峰高耸,峰顶有一大圆洞,高而明亮,如圆月高悬,这就是月亮山。沿着月亮山对面的历村观月道且走且看,月亮形状由娥眉月--满月--半月--月牙,不断变化着,由角度变化产生阴晴圆缺,这也是阳朔风光的一绝。
买了门票进去,一个卖饮料的阿婆一直试图劝说我买她的东西,但她最终还是失望离去。顺着石板铺成的山路朝山上走,距离不长,却累得我气喘吁吁。或淡或浓的雾一直在身边飘来飘去。登到月亮山顶,到了"月亮"旁才感觉到,这个"月洞"特别大,其直径约10余米,而洞壁却异常的薄,宛若苏州拙政园里的月亮门。
旁边有导游在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忍不住过去蹭听了一番:
"据当地百岁老人相传,嫦娥出生在桂林阳朔,她天生貌美如仙,一颦一笑温婉动人,她喜欢阳朔的青山秀水,喜欢春天百花的芳香,曾与姐妹们在山中采药,歌唱蓝天,歌唱白云,歌唱飞鸟……成为英雄后羿的妻子后,天天为百姓捣药,一天,因试吃了灵药,嫦娥飞天成仙,居住在月亮上的仙宫。尽管她在月宫享尽荣耀与尊贵,依然眷恋人间那份甜蜜的爱情,怀想故乡那份淳朴的乡情。一年的中秋夜,西王母举行隆重的生日晚会,嫦娥与吴刚携同玉兔悄悄降临人间,把桂花的种子洒在青山秀水间,并在降临的这座山峰上绣了一轮明月,寄予自己对人间的美好愿望。从此,桂林成了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成了中外游客心灵的依恋之乡。"
导游指着洞内的钟乳石说:"看那亭亭玉立的像嫦娥、那宽厚敦实的像吴刚、那圆溜溜的像玉兔、那高高耸立直接洞顶的则像传说中的月桂香水树……"我左瞧瞧右瞧瞧,却怎么也感觉不像。
清代诗人徐廷诤曾有诗描述月亮山:
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
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
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
万古不磨唯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
在那里站了很久,看雾把山完全隐藏,也看山挣脱雾后的清新,忘了时间。
在月亮山,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月亮妈妈"。当地人说,月亮妈妈几乎是个传奇,她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却会说八国语言,只接待外国友人。我一下子想起多年以前看过的一个中央台的访谈节目,当时觉得月亮妈妈很有意思,竟忘了她就在阳朔。我决定去看看那张记忆中沧桑的脸。
月亮妈妈的家很好找,大大的一个牌子,写着:月亮妈妈山庄农家饭。
当我们走下去的时候,看到山庄有几个人在摘菜,我试探地问了下,请问这是月亮妈妈的家吗?
这时候一个阿姨站了起来说:"就是我呀!我就是月亮妈妈。"
月亮妈妈满脸褶子,大板牙,头上绑着一个滑稽的小刷子,瘦小的身材,黑黑的脸。说话直来直去,平实朴素,一个典型中国最底层的农村妇女形象。
"月亮妈妈"原名徐秀珍,是月亮山的"土导游"之一。"月亮妈妈"这个名字,是由加拿大游客叫开的。"17年前两个加拿大女士还有两个男孩来到我的村庄,给了我MamaMoon这个名字。两个女士当时生了病,我照顾她们,熬中药,给她们做饭,她们问我多少钱,我说免费。后来有人来过我们村庄,他见到我非常惊讶,说原来你就是MamaMoon,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我说不好意思,不敢当这个名字,但他说你像妈妈一样关心人,你就叫做月亮妈妈,我很开心。"
如今,"月亮妈妈"已名扬四海,生意也越做越大,现在她已经不用像过去那样背着沉沉的矿泉水,顶着烈日去景点门口等游客了,她只需要接到旅游团电话后,把订单送到村口,再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等车队来了就上车引路到家。中午在月亮妈妈山庄吃了农家饭:烧一个土鸡58元,炒一盘青菜10元。价格堪与城里任何酒店一比高低。
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第二天返回桂林途中,我有幸遇到了阳朔西街的一对小夫妻。
因为是旅游旺季,从阳朔到桂林的所有公交车都是爆满,无奈之下,只好租面的。旁边的一辆面的上坐着一个漂亮的蓝衣女孩,20出头,正在摆弄头发。我问她到桂林多少钱,她嫣然一笑,用一口很生涩的普通话说:"我不晓得,你得问司机。"这时一个小伙子走过来了,女孩立刻迎了上去很亲密的样子,原来是一对恋人。
后来上了车,女孩很大方地说起了两人的爱情故事。
女孩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阳朔西街人,男孩是北京人,曾在一家外企任部门主管。
他遇见她时,他23岁,她18岁。
第一次来阳朔的他一个人在遇龙河边踱步,懒散地望着江上的竹排来来往往,漫无目的地眺望,直到一个在河边浣衣的女子阻断了他的视线。
缘分,让两个人相遇、邂逅、让一切唯美的事情发生。
瞬间相遇的快乐,相爱的幸福,甚至于可爱的人们对未来的憧憬都变成回忆。一生,仅此一次相见,便足矣。
男孩刚喝过酒,借着酒劲对女孩说:"你等我,等我回来娶你。"
女孩愣在那里足有半个时辰没缓过神儿来。
五年后,男孩辞了工作,自驾车来到阳朔。
男孩和女孩结婚后,男孩问女孩:"你这么漂亮,肯定有很多人追求你,你怎么就单单看上了我?"
女孩反问道:"不是你说的叫我等你吗?"
男孩有些得意,也有些兴奋。一路上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一些风土人情,说胜利米粉店的米粉全桂林第一。
我随手翻了翻散落在座椅上的卡片,一张卡片的背面写着一段似诗非诗的话,字迹娟秀:
最美好的应该是我抱着你的时候,你抱我更紧
最美好的应该是梦见你在身边,醒来后发现你真的在身边
最美好的应该是你从右边绕到左边牵着我
最美好的应该是想要一个拥抱,却得到了一个吻
只是,我想要的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很难说清楚,北京男孩为何对西街的女孩一见钟情,但这确实是一段西街的浪漫爱情故事。也许爱情,本就不应该用理智来衡量。
脑海中蓦然浮现出张小娴的一句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与相交,乃至于爱情,都可以说是一种宿命。有时精心维护还是各奔东西;有时心灰意冷却会有莫名其妙的突然惊喜;该是自己的,始终都会凝聚在一起,不是自己的,终究会离去。
手中的卡片被我攥得皱巴巴的,眼皮越来越沉,在这颠簸不平的路上,我竟然不自觉地沉沉睡去。
到桂林时天已经黑了,男孩在一家亮着昏暗灯光的米粉店前停车,请我吃米粉。
夜色下的桂林宁静、清恬。江面上清爽的江风徐徐吹来,尘世间的喧嚣此时仿佛随着白天的燥热一同缓缓远去。耳边不时传来蚊虫的鸣叫,提醒着我这并不是天堂。但在此意境之中,让人感觉到了心灵的震颤,感觉到了生命的价值。
男孩对我说:"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一定要在夜色中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