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5316600000007

第7章 低调做人是一种人生智慧(7)

很少会有上司主动征询下属对他的感受如何,或是提及这类有关的敏感话题,大多数人想必都会无条件地赞同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我欢迎批评,但那必须投我所好。”

在《皇帝的新装》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你看到国王光着身子,就直谏:“陛下其实什么东西都没穿呀”时要谨言慎行。因为国王不但不会坦然接受你的这个忠谏,反而会认为你不忠。

假定有一天你和上司到酒吧喝酒,上司突然问你:“老实说,在你心目中,我是怎么样一个人?”你一定会回答:“你很了不起,经理!”这时上司也许还会执意地说:“你尽管告诉我,我不会怪你,我想听你说真话!”

这时你可千万别上他的当,由于直言陈述对上司的不满而断送了锦绣前程的例子,已是屡见不鲜了。

张有弛,大丈夫能屈能伸

古今中外做出杰出成就或干出轰轰烈烈事业的人,常常是那些能屈能伸的人。能屈能伸,刚柔兼济,从来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度和风范。一时的低头是为了长久的抬头,正如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有进有退,能屈能伸,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那种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人仅仅是村夫莽汉,表面上英勇,实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对于二众多企求建功立业的人来说,命运之神近乎于虐待狂,它狠心地将人们投入一条粗粝恐怖的生命之途中,去接受种种凡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在这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中,许多人支持不住中途倒下了。只有极个别人受住这种炼狱般的考验,成功地达到目的地。他们成功的关健,是因为手中有一根百折不挠的仗——能屈能伸。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为了获取功名,起初是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结果上了十次奏章也未被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家里人都瞧不起他,甚至妻子都嘲笑他。但他没有灰心,连夜摆出几十个书箱,终于构思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谋略。

于是苏秦去赵国游说赵王,得到赵王的赏识,拜他为相。让他到六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这样,苏秦成了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纵横捭阖,名震天下。

有关这类例子,最广为人知,最被人称道的就是韩信的事迹了。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并非他是懦夫,而是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必要为了和那几个无赖斗气,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后来韩信率领千军万马,逐鹿中原,所向披靡,战功赫赫,成为一代名将。

另一位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使越国日益强盛,最终灭掉吴国,称霸诸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并不是仅凭自己过人的才貌所能做到的,而关键是她有一颗超出常人的坚韧之心。

如果心志不坚、筋骨不壮、体肤不强、身无千锤、为无百炼,何能接掌大任,如果没有做出大的贡献,何来大的报偿。

当然,所有这些“屈”的忍耐不是消极等待。在忍耐中做准备,才能积极地、能成大事立大业地忍耐。像苏秦、韩信受辱不忘读谋略之书;勾践受辱不忘东山再起;武则天受辱不忘谋取帝位,这才是大忍,才是真正的能屈能伸。

现在社会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比比皆是。但不必为此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要想学会做人处世,首先要学的就是忍,在忍耐之中,你应该设法做出更大的成绩,准备更充沛的力量,在时机来临时,见机行事,迅速采取行动,一举奏功。

各有所长,不要轻视他人

人们注意的总是自己,当一张团体照发到你的手里,你第一个注意的是谁?肯定是你自己。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只靠一个人孤立于世而生存,所以还必须时时注意别人。

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愿意趋近那些权势大、地位高的“显赫”人物,对他们趋之若鹜,许多人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找人托人帮忙要与这些人拉上关系,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捞到一点好处,但这种靠溜须拍马,送礼拉关系建立的人缘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也是不牢靠的,一旦对方“风吹墙倒”,原来那帮人早就逃之天天了。

所以,我们的交往,应该针对一切人,平等交往,不因对方的名声、职位、身份、地位而异,我们看重的不能只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内涵,他的人品,他的内在潜能,一旦与这些人结成人缘,或者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导师,在你傍徨迷路时指点你一二;或者成为你的挚友,可以与你共享欢乐,分担忧愁;或者在你最孤立无援时扶你一把。不要轻视任何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特长,说不定你的弱项正是他们的强项,说不定关键时刻给你帮助最大的是你平时最不起眼的朋友。不要轻视一个人的职业,每一份存在的职业都有它的作用。整个社会是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职业就是一枚小螺丝钉,一旦缺少的话,机器迟早会出现故障,你的生活离不开别人的细小的工作,你吃的每一口饭,你穿的每一件衣服,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凝聚着无数人无法计量的细微的工作。

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最笨的学生,有一次老师让班上每个人做一只小板凳,最后老师把他的挑出来,说是全班最丑陋的。

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老师认为他根本“没法教育”。因而被带回家中由他母亲自教,不平凡的人物常常从最平凡的事情做起,正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有位曾在苏州打字机二厂当过模具工人的年轻人,自幼喜爱刻图章、画画、书法。后来,他开始钻研在头发上刻字,这在当时曾被许多人讥笑,但经过多次失败的磨炼后,他终于在头发上刻出了诗句。这些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消息一出,立刻轰动于世,他被人们誉为“旷古奇才,惊人绝艺”的“青年发刻艺术家”。

有舍有得,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拥有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以“无为”为“有为”,认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人总是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选择一些东西。任何成功的人,大都是放弃了一些东西之后,专注于事业才取得成功的吗?任何人都只有先放弃一些事,做好一件小事,才能够逐渐做成大事。

金丹元先生在《禅意与化境》中有一则关于佛陀的传说:

梵志双手持花献佛,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的花。佛又道:“放下。”梵志放下右手的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说:“我手中的花都已经放下了,还有什么可再放下的呢?”佛说:“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禅语中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告诉人们要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要多少。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拿得起”容易得很,“放得下”却异常艰难。霓红灯下,多少红男绿女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这个到处充满了无言诱惑的年代,人又怎会舍得割舍掉种种欲念呢?

有一位成功的英国商人曾经苦恼地对他的心理医生述说他的烦恼:他除了必须的工作以外,便是购买各种机械,用于维护家中的草坪喷灌系统、清洁游泳池、养护马匹和自己的汽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买的每一样新东西最后反而是要让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料它,结果自己被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没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他的心理医生建议他抛开这些东西,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却很肯定地说,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实在是有意思的很。有时复杂的要命,任凭我们绞尽脑汁也看不明白想不通,而有时却又如此的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个选择答案,要么取,要么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是一种勇气。然而,放弃又何尝不是呢?放弃不该拥有的财富,放弃不该得到的权力,放弃不该追求的感情,放弃无谓的名和利,放弃一切心的桎梏与枷锁——放弃一切浮华的喧闹,得到的是内心永恒的宁静。这种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人的一生短如烟花,转瞬间即逝。痛苦也好,幸福也罢,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国画大师刘海粟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居安思危,应知处进思退

《菜根谭》云:“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意思是说,当事业正处顺境而趋于鼎盛期,应该及早做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进退维谷无法脱身;当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就应当预先计划好在什么情况下罢手,以后才不至于招致危险。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要防止自满自足,要懂得居安思危、处进思退?如苏轼在《赠善相程杰》中所说的:“心传异学不谋身,自要清时阅缙绅。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大家都已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功极一时的大将为人处事却极为小心谨慎。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人人自危。一些人因为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恨不得一入深宅便与世隔绝,和谁也不相往来。

在众大臣中,惟有汾阳王郭子仪与众不同。郭府每天大门敞开,任人出入。部下的将官们来府中拜访,如果郭夫人和女儿正在梳汝,郭子仪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自家人一样支使他们。

郭子仪的儿子们也觉得父亲做的太过分了,劝他说:“您功业显赫,但不尊重自己,不管贵贱都随便进入你的卧室,古代的圣人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用意?我有战马500匹,部属仆从上千人,如果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倘若与人结下私怨,再有嫉贤妒能之人挑唆,那我们全家的大祸也就不远了。现在我坦坦荡荡,大门洞开,即便有人想谗言诬陷,又怎么能找到借口呢?”

郭子仪开门揖客,对一切都不存戒心的做法,果然令代宗皇帝对他深信不疑。

所以,事到得意处,便应转思退步,这是一种见好就收,豁达大度的胸怀,更是一种洞穿利害,以退让韬晦来谋求祸福转化的智能,是对利害祸福高瞻远瞩,而不执着于一时得失之中的达观。

要处进思退,有时不仅需要智能,更要敢于付出代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曾国藩自请解散湘军,就是其处进思退的经典之作。

曾国藩是在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崛起的,他编练湘军,在八旗军无能为力的时候独力支持局面,也因而在1861年11月受命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的军政事务,四省的督抚以下的文武,都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成为有清以来权力最大的汉族官僚。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时的曾国藩可谓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但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

随着地位的节节上升,他并未飘飘然,相反却感到十分惶恐,他想得更多的不是安享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遭到兔死狗烹的厄运。他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劝其将来遏有机缘,尽快抽身隐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

曾国藩明白,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已经对他多有猜忌,因为他拥有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朝廷却难以不能指挥调动,满清大臣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让他们来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他自己的下场也难以预料。

于是,曾国藩主动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日久,已无昔日之生气,而且沾染了旧军队的恶习,奏请将湘军裁汰遣散。他想以此表示: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同时,他在上奏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上峰必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则会产生居功要挟或者认为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的猜疑。

正在朝廷捉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

这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处进思退并不是舍弃如荼的生活主流,更不是强求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而是一种率直的生活理性,一种近乎平淡却真挚的人生态度。

贵而不显,平易近人

西奥多·罗斯福是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他之所以获得了这样的声誉,是因为他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一名议员还是一名仆人。

他的贴身男仆安德烈向人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问罗斯福总统野鸭是什么样子,因为她没离开过华盛顿,她没机会到野外去看野禽。罗斯福总统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鸭的模样和习性。

第二天,安德烈房里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罗斯福总统的声音,罗斯福总统是为了告诉安德烈的妻子,他们房子外面的大片草地上就有一只野鸭。

安德烈的妻子推开窗户,看见了对面房屋窗户里罗斯福微笑的面庞。

还有一次,罗斯福拜访白宫的时候,他没有去客厅,也没有去接待室外,而是去了厨房。他友好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嗨,桃瑞斯,最近很忙是吗?”“杰克,胃口还好吗?我想你是离不开酒瓶,什么时候我们喝一杯?”

就这样,他跟每个人都打了招呼,就像大家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

后来,在白宫服务了30年的厨师史密斯含着热泪说:“罗斯福总统是那样地热情,那样地关心人,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像这样的人,谁会不热爱他呢?即使他不是总统。

有很多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一定的地位,但却很少有人在拥有一定的地位之后,还能平易近人。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不是处处显示自己的地位,而是在于他们的朴实与宽容。

沙皇亚历山大常常到俄国四处巡访。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哪条是回客栈的路了。

这时,亚历山大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支大烟斗,高傲地把这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亚历山大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傲慢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亚历山大道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亚历山大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轻蔑地瞥了亚历山大一眼,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亚历山大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军衔?”

亚历山大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

亚历山大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