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寓言故事,是美国经济学博士波奇的一段亲身经历。后来他说,他最向往的就是墨西哥渔民那样的生活。
这位墨西哥渔民的姿态就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哲学透镜,它反射出一种朴素、平和与自然的情调,并在出世与人世的平衡中向我们提供了低调做人的终极启示。
外藏内敛,不要轻易暴露锋芒
孟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是人不知我,我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别人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
要使别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会很容易在言语或行动中锋芒毕露。
锋芒是激励别人的有效方法,但若仔细看看周围一些有人缘的人,却与你完全相反,他们“和光同尘”毫无棱角,无论言谈,还是举止,个个都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你之上者;他们个个都很讷言,其实其中颇有能言善辩者,好像他们个个胸无大志,其实他们是有雄才大略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你求知于人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容易激动,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就是因为言语、行动锋芒过露的缘故。言语、行动锋芒过露也是遭人妒忌的重要原因。
某人在年轻时代曾以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了挫折。俗话说:久病亦如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语行动锋芒就是为自己的前途设下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谨慎。尽管“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无人知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自己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不磨平你的角,别人必将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类额头上的角。
勿论人非,不要传播谣言
一个挑剔而又唠叨的家庭主妇正不停地数落她丈夫的不是:
“你看你,从来也不帮我做点家务。”
“你瞧瞧,胡子这么长了也不刮一刮。”
“也不照顾一下孩子”。
气得她丈夫大叫:“我以后再也不陪你逛街了,原来陪一个唠叨的太太走过一条街,远比陪一条小狗走上十里路还要累”。
妻子气得脸色发紫。
的确,她丈夫有不少缺点,但是,如果她丈夫是个毫无瑕疵的圣人的话,你想他还会娶她吗?
那个家庭主妇第二天怀了满肚子的牢骚去请教心理医生,当她坐在医生面前时,一口气就数落了她丈夫十几分钟。这时,心理医生突然问了一个把她吓一跳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先生死了,你会怎么样?”她大吃一惊,顿时鸦雀无声。
这时,医生给她一张纸,叫她坐下来列出她丈夫的优点,结果怎么样——那张纸还不够她写呢。
临走时,那心理医生又若有所思地对她说道:“下一次当你觉得看不惯你丈夫时,不妨如法炮制,说不定等你列完他的优点后,你会发现他正是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易于发现别人的缺点、错误,而对自己的缺点浑然不觉,正如俗话说的:“自丑不觉,人丑笑煞”,“自己的东西是宝,别人的东西是草”。一旦发现别人的过失、错误,就心中不快,指指点点,数落一番,才算消了心中一口气,但常常不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批评、指责、数落,多少会给人造成伤害,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谈论别人的不是。
勿论人非,就是不要在背地里谈论别人的不是:
“小王这人不可靠。”
“这都是××干的!”
“这种人,没出息!”
这种没根据的话,绝不能乱说,一旦被当事人知道,势必使你们的关系破裂,即使你有所依据,也不要乱说,心里想想是可以的,因为你说给其他人听,他们会联想到以后你可能会在背后也说他们的坏话,从而对你产生戒备心理。
《孟子》里提到“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恶意诽谤,积累多了,会把黄金也说成石头。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人振奋,也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一句恶意的伤人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近年来报纸上有关××因忍受不了恶意舆论而自寻短见的例子举不胜数。我国法律还规定对故意诽谤者将予以法律制裁。
勿论人非,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讲无根据的谣传。
“听说××被老板炒鱿鱼了!”
“××跟××搞上了!”
这些话被爱听谣言的人听到了,马上又会在另一地点散播,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到后来,大鸟变成小黑猫,与事实相去甚远,被当事人听了,会是很危险的。所以,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传播谣言。
拓宽心胸,勿怀嫉妒之心
真正的领袖常常致力于寻找价值的真谛,他们常常会牺牲一己的虚荣心,因此,在他的周围常会发现能干的助手,以及有才能和乐于助人的朋友。
那些只求虚名的人,常常不愿意和比他们更能干的人在一起,他们不喜欢称赞人,喜欢的只是瞧不起人,有时候虽和有名望的人在一起,但却以此沾沾自喜,并表示自满,此外,他所选择的心腹朋友也都是些巧言令色之徒。因此,凡真能帮助他而有坚强意志或真才实学的人都与这种人绝缘。
大发明家和制作家马克西姆曾说:“人们想从别人那儿获得的,不外是两种意见:一是‘颂扬’,一是‘亲爱’。然而立身行世,要把颂扬抛开,让别人对你亲爱,因为一经颂扬,就有人嫉妒,嫉妒便造成仇恨了。”
有一位书店经理,无意中发现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店员对他极尽辱骂讽刺,并且认为他是个差劲的经理,还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然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这封信,而是那位经理应付这封信的办法。
这位书店经理后来成了《毕克·老瑞欧周刊》的发行人。当时,这封信原是寄给副经理的,可是他们两人常常互相折阅信件,恰巧副经理当时不在,毕克便把这封信拆阅了。
毕克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老板的办公室里。
毕克对老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的一位副经理,连我雇佣的店员们都认为他胜过我了。”毕克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害自己的虚荣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他的老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他了。
毕克确实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对比自己能干的人非但毫不嫉妒,反而大加肯定,为别人感到高兴,这种人的精神着实可嘉。最终他还是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迈克尔·乔丹是驰名世界的篮球明星,他在篮球场上的高超技艺举世公认,而他待人处世方面的品格更为人称道,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可能声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但乔丹没有把队友当作自己最危险的对手而嫉妒,反而处处加以赞扬、鼓励。
为了使芝加哥公牛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倒“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个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一次,乔丹问皮彭:“咱俩3分球谁投得好?”“你!”皮彭说:“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乔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彭投3分球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还会更好,而我投3分球还有许多弱点!”乔丹还告诉皮彭,自己扣篮时多用右手,或习惯用右手帮一下,而皮彭双手都行,用左手更好一些,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乔丹把比他小3岁的皮彭视为亲兄弟,“每回看他打得好,我就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
正是乔丹这种心底无私的慷慨,树立起了全体队员的信心和凝聚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1991年6月,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决战中,皮彭独得33分,超越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这个时期的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这是皮彭的胜利,也是乔丹的胜利,更是公牛队的胜利。
相反,恶意的嫉妒像把利剑,给人造成重大伤害。1981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曾刊出令人震惊的消息:北京化工学院一位姓王的副教授由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受到周围一些人的嫉妒、冷遇、讽刺以至被逼疯了!
其实嫉妒心人人都有,它往往是一个人才能意志缺乏的体现,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却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随其发展,你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会孤立了自己,而且也阻止了自己的前进。
精诚所至,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和勇气
小赵曾经做过推销员,整天背着塞满各种商品的笨重的大包,挨家挨户地推销。小赵想,凡是有此经历的人,对此情景都不会陌生。
刚进入这一行时,他会因业绩不好而倍感消沉,每天觉得乏味极了,有时会抵不住环境的诱惑,常常溜进咖啡厅,或以改变心情为由,光顾卡拉OK厅,偶尔亦因完全失去对工作的兴趣而跑进电影院。有一次当小赵正以羞得抬不起头的眼光环顾四周时,不期然遇见一名似乎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推销员,其眼神、表情让小赵觉得他是个可怜可悲又消沉的人,因而使小赵想到自己应该也跟他相去不远,于是小赵就偷偷地溜进厕所里照镜子,望着镜中的自己,小赵不禁问:“唉!竟然和他一模一样,你这样对得起上司和父母吗?这样下去能养得起妻儿吗?”
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因为起了微小的变化而走到振作或消沉的人生十字路口,于是小赵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小赵毫不犹豫地回到办事处,并立刻去拜访客户,认真地工作,小赵清楚地记得,不久之后,小赵已与原先判若两人,小赵当时曾听到一句话,至今仍记忆深刻,那就是卓别林在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人生不管多么艰难,都值得活下去,要活下去则须有三个条件:勇气、希望和金钱。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数名参加美国杯国际帆船比赛的选手,正当他们顺着风比赛时,途中却遇到强风,将桅杆折断,长帆吹破,但船员们立即做出随机应变的处理,他们乘风破浪的英勇表现实在令人感动。
人生的过程亦如此,各种情境起伏莫测。偶而碰到令人沮丧的事情,容易让人觉得:“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而一蹶不振,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生短短几十年,虽然体力在走下坡路,然而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却日益丰富。
在生命短暂的过程中,往往无可避免地受着有形、无形事物的支配。金钱、名誉的丧失仍可弥补,但若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则等于失掉了所有的一切。
在人生的旅途上,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这困境便如遮住月光的乌云一样,虽一时挡住了月光,却终能云开月出,只要坚韧不拔,必能重见光明。
只有经得起大风大浪的人,才能深刻领略到阳光的可贵,也惟有经得起大悲,才能尝到“苦尽甘来”这种大喜的滋味。
圆融通达,不要过于愚直
有一所著名的大学,曾经举办一个为期三十天的经营管理研习班,主题就是“诚实与坦率的好处”。一年后,有人作了调查,发现当时参加研习班的人,有一半以上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经过一连串的追踪采访,才知道他们把研习中所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工作上,却因此而遭到严重的矛盾冲突,最后不得不弃职而去。
合理的坦率与正直,乍看之下是非常可爱的,但是如果一再应用,却会把友谊、婚姻、商场交易、事业等慢慢导向破灭之途。仅仅学会基本管理常识的人,常常会落入“瞎子赛跑”的境地。这种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时,不能观察其他对手们的动静。他们的目标是要抵达终点,而对对手毫不在意,只顾自己往前冲刺,没有发现由于自己的愚直和鲁莽,却把灰尘和泥土都溅到别人身上。即使发现了,也毫不在乎,所以竞争对手第一场败给他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到了最重要的一场决赛,终会合力将他推倒。
一个满口讲理论,个性坦率而耿直的职员,多半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这种人如果担任公司的主管职务,等于将最脆弱而无防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讨好他上级主管的下属,为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将自己的把柄也落在工作上的竞争对手中,更甚者,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最好采取不经冲突,也不招惹别人来达到所期待的目标,一个崇尚坦率作风和理论主义而又同时具备巧妙政治手腕的人,才是最理想的。
单凭“诚实和正直”处理事情的人,绝不会发现一般人都具有自我优越性,因而高估了自己的“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纯指客观上的,而是带有一些主观性的执着。
如果坦率而愚直地评价一个人,即使评价得毫无偏颇,也会伤害当事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无论是上司、同事或下属,都不愿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别人面前,因为任何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身为主管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的自我形象——我待人亲切又体贴,我的薪金虽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好,我在所属的单位,担任重要的职务,贡献很大,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收到许多订单,这都是我个人能力的体现,我的下属也因此受惠而能保住这份工作……
但是,在一个诚实而又愚直的下属眼里,这位主管的形象就不是这样了。在他心里可能是这么想——我的主管好像还不知道,大家都对他敢怒不敢言。工作效率不但差劲,领导统筹也不好,在这次找到十美元的订单前,他不是一连三次改变销售计划吗?还有,由于他的贪杯酗酒和无礼行为,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次交易的机会,否则,收到的订单远不止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诋毁,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事实点破,或作毫不留情地批判。因此,自认坦率正直的人,不得不对这个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去深入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