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唐诗之美
5313700000003

第3章 本书的价值

提示唐诗的写作技巧。

本书是一个唐诗大排行榜。

破千年诗评之谬误,开唐诗不传之奥妙,这就是写作本书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本书在本质上是一个排行榜,做排行榜就要比,把全唐诗里的作品一一对比,这样才能客观地做出一个排行榜。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歌艺术尤其需要比。把同类的、异类的、相似的诗歌拿来对比,整首整首地比,一联一联地比,一句一句地比,一个字一个字地比,只有这样多比、细比,才能看出诗歌创作的奥妙,才能通达诗艺,悟出诗道。

本书的写作主旨就是尝试讲明白诗是怎么写出来的,讲明白那些诗为什么好,独特之处在哪里。

所以本书的主要价值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做了一个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无法做到完美,因为各种排行往往是重合的,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被放在了气韵那一序列之中,因为要加强读者对气韵的了解,但它同时也是可以进入其他的序列的,许多这样的情况无法顾及周全。

本书原先是打算将五绝、五律、五古、七绝、七律、七古,放在一起写的,但后来篇幅越写越长,只好先写出五绝和五律,但仅是这两种体裁,规模都已超出出版的计划了,只好缩减。

第二个价值可能比较独特些,以前的唐诗选本,基本是本着鉴赏的角度来做的,而这本小书则是紧紧地抓住写作这一核心而做。我从14岁开始大量写诗,断断续续地写了二十几年,从绝句到律诗到古诗,从四言到七言杂言,从宋词到元曲,尽皆尝试过。我编排这些唐诗只是从创作的角度进行的。在这些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对这些诗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多有与前人不同之处,所以分类排行都与流行的选本多有不同。这可能也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

本书中前面的文章,有一些是我这些年来写诗的一些心得,对读者来说,在写作方法和思路上,也许会有一点借鉴意义。这可能是这本小书的附加价值了吧。

这本小书写来还是遇到了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排行的标尺其实是无法固定的,随着不同时间段精力的不同,脑力的敏锐程度也不同,导致了标准不同,有时候标准高些,有时候标准低些。所以在初选的时候,很多诗歌都被选入了。以五律而言,李白初选122首,杜甫初选143首,岑参初选71首,刘长卿的五律,初选总计有108首,较之王维(49首)还要多。就连不甚著名的皇甫冉,其五律初选的佳作也有26首,而郎士元亦有18首,许多不是很知名的诗人,其五律佳作的数量与王维、孟浩然的相差不多,甚至有些人数量多于他们,这么多的好诗只好一首首再淘汰出去。

因为是边选边评,有时候会将一些诗放在一起评论,可是后来次序多次变化,有些前后个评或总评的语句,都作了修改,又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可能有些语句因位置移动多次,评析中所讲的次序位置可能有不确切处,望细心的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