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决战前的敌我战场态势
《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均提到河北之军。清人郭嵩焘《史记札记》之《项羽本纪》称:“其云河北之军者,陈馀北收常山一军,张敖北收代一军,及燕、齐兵皆在钜鹿北,项羽独军漳南,与秦兵相拒。以为此即河北之军。”然司马迁数致意于此说,且在项羽等出师之前,尚无漳南之军,此河北之军似不当指陈馀部。当指赵地的军事形势。或有鉴于此,郭在《高祖本纪》又说:“此云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又似据秦军言之。疑必当时以河南、北俱有战事,故析言之。史公引旧言并载之《高祖本纪》也。”综合来看,这个河北之军应该说是河北混乱不堪的军事形势。
在秦方面,王离围钜鹿,章邯为前者提供支援。
在反秦一方,史称“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则项羽破秦前的钜鹿下已有三个外国武装的存在。
燕指燕王韩广部将臧荼,齐则非田荣所辖,或为原在赵之田间、田角部,或还有与田安、田都一样的齐国军人,因不满田荣龟缩政策,而擅自出兵的齐军。这里所举之“楚”字,前人以为有误,但应该考虑确实有这么一支或几支部队存在,其或是棘蒲侯陈武部,或是破秦东郡之吕泽、王陵部。因为赵将丁复于此年加入刘邦阵营,也只有在沛公部过河击秦,丁复才有可能加入。关于丁复的事,可以参考菜九所作的《古史杂识》之《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同年,以赵将身份加入沛公部的还有此前的沛公叛将雍齿。秦二世三年三月,沛公部又行进到白马,应该有接应参加钜鹿会战的友军一同西进的意图。因资料缺如,事实究竟如何,已不可考。上述军事力量,加上赵国本身的常山、代地之兵,反秦一方的声势也颇可观。
从张耳求援,到钜鹿决战,时间长达四个月,在外援不得力的情况下,钜鹿是如何守住的,令人费解。《张释之冯唐列传》的一个记载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所帮助。其记(汉)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冯)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卒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胡三省曰:钜鹿之战,当是秦将王离围钜鹿时。据此可见钜鹿之战的魅力之深由来已久,以至于当了皇帝的汉文帝连吃饭都要惦记过去已久的钜鹿之战。表明在项羽介入之前,钜鹿之战就很有些可圈可点之处。这里提到的李齐,应该是为赵歇张耳君臣坚守钜鹿之人。在强敌环伺,兵少食尽的情况下,仍然能守住钜鹿,其才华当属非凡,惜其未能得到司马迁的倾力描绘。然非此人,钜鹿不守是可以预期的。非此人,也形成不了决战的态势。之后此人的下落不明,可能并没有归入张耳一系。否则,张耳也不会轻易被陈馀击败。各地兵马齐集钜鹿之下后,决战的态势就形成了。剩下来的事,就是决战了。
5.决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舍庐,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閒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本纪》
如以武侠小说描写打斗的场面计,真正写到刀光四溅的场面时应该着墨不多。楚与秦的决战也就如此。只是这个项羽最得意的钜鹿之战、太史公的最得意的描摹之文,推敲起来却不甚真实,所以还是有几句话要说的。项羽导演的决战至少应该分为两步,甚至三步。其一是切断章邯军的粮草,其二是击溃章邯军,最后才是与诸侯军痛歼王离。如上文“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之说即含糊不确。《黥布列传》称“布数有利”更接近事实。战少利可以是占了点便宜,也可以是没占到什么便宜。而数有利,则很占便宜,表明黥布的击秦之战屡屡得手,非常顺利。黥布击秦,为项羽大军探明了秦军的虚实,项羽才决定放手一搏,进行决战。于是,项羽的渡河与陈馀的复请兵之间应该没有太大的关联。不是你催我过河我才过河的,而是我看出过河的战机,就毅然决然过河决战。否则,你不催我,难道我就像宋义一样,坐看黥布与秦相持,待其敝。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项羽肯定对黥布从前线传来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判断,然后自行选择了将试探性进攻,转变为搏杀性攻击,开始了对章邯军的连续打击。
围王离之说恐不确。
项羽首先要战的是章邯,而非王离。只有打败了拦在援军与钜鹿之前的章邯,才有可能与王离接战。《史记会注考证》也引中井积德曰:“是谓章邯军也,非王离。”即使是围章邯也办不到,兵法云十则围之。项羽之兵不如王离或章邯多,究竟项羽统兵几何,《史记》与《汉书》都没有记载。倒是《汉纪》提供了一个数字,说是项羽统兵五万。不知其所据,但估计与实际情况相去无几。因为,如果少于五万,派黥布等率二万过河,人数就过多了;如果多于十万,战场上的一以当十就不那么真实。总之,项羽与秦决战钜鹿,应该是一场以少击众之战。因此,其作战方式应该是角力而非围歼。
以秦军在钜鹿周边的态势,项羽的作战必当先切断章王两军的联系。因此,应该是“至则战章邯”,而不是围王离。实际上也正是这样。其“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所打击的对象应该全是章邯。此前一个黥布就把章邯等秦将弄得头痛不已,项羽再投入全军进行连续打击,秦军非崩溃不可。当年其祖父项燕七战破李信,此时项羽复制了项燕破李信之战,算是完成了其祖未竟之业。正如《张耳陈馀列传》所记:“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閒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只是张陈列传所记与《项羽本纪》不同。按列传,绝甬道在章邯溃败前;而按本纪,则是绝甬道在章邯战败后。应该以本纪为准。项羽之破秦,首先隔绝章、王军的联系,然后才实施攻击王离军。当时钜鹿战场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峙:诸侯怕章邯,章邯怕项羽。因为项羽此前对章邯的战绩是全胜,而且章部长期作战,又经黥布的不断骚扰,已成强弩之末。那么,项羽独力战者,为章邯,诸侯袖手旁观之战,亦为项羽战章邯之役。只有战胜了章邯,才能形成围王离之势。王离诸将死的死、降的降,其兵卒也就溃散了,估计有一大部分后来被章邯收容了,所以章邯最后的降军有二十余万之多。
坐壁上观之事于情理不合。
《张耳陈馀列传》曰:“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本纪》曰:“章邯令王离、涉閒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馀为将,将卒数万人军钜鹿之北。”如此一来,秦楚决战有钜鹿悬隔,非诸侯军所能望见。故本纪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之说难以成立,尽管如此,钜鹿之战的关键是击溃以逸待劳的章邯声援军,而此役由项羽独力完成。此役之完成是钜鹿取胜的前提,故列传称“卒存钜鹿者,楚力也”。那么司马迁的描述总前提没有错,错在细节,属文学描写,非实录。不如此,项羽的英雄气慨不容易为世人察知。菜九说诸侯看不见楚战章邯,被很多网友讥讽为眼神不好使,各位以为古代的空气灰尘比现在少,能见度要高得多,隔上一二十里路也有可能看见。菜九也试过,在高楼上远眺,十里外的楼群还能看见,但楼下的人就看不清了,与灰尘与否关系不大。而且战场的距离或者还不止菜九所说的一二十里。当然,看不见战场,也不等于诸侯军不了解项羽战秦的场面。因为楚与秦决战时,很可能有以陈馀为中心的诸侯援军的小部队蹭到战场边上观战,然后把那个激战场面传递回去。这个意思只是表明诸侯知情,与从壁上观还是有出入。也正因为诸侯了解情况,才对楚的战争能力非常震惊,对楚军统帅项羽非常折服。
6.余响
钜鹿战后,项羽取得了诸侯上将军之权,此时他已不把楚怀王当回事了。从此至下一次击秦之战,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项羽一直没有向楚怀王销援赵之差。日后,刘邦论项羽十大罪时说到这个问题。但楚怀王于此后募集的军力,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项羽旗下,在联军中,楚军的比例应该过半。项羽也没有急于攻击章邯残部,可能有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整合联军内部事务。秦经钜鹿一败,元气大伤,灭亡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项羽的耽搁,对亡秦无碍,只是失去了先行入关的机会。
魏豹的军队于此后加入了项羽的大军。
王离被俘后不知所终。据钱大昕《跋王氏世谱》曰,“按王氏望凡二十有一,其出琅邪、太原者,皆祖周太子晋。十六传至秦大将军翦,翦生贲,贲生离。离之长子元避秦乱迁琅邪,是为琅邪王氏。离次子威,威九世孙霸居太原晋阳,是为太原王氏。”(《潜研堂文集》)纲鉴按,据此,似乎王离后人有避秦乱之举,后又发达。
史称张耳夺陈馀军权,陈馀离开。
根据日后陈馀遗章邯书一事来看,陈馀不问时局的可能性似乎不存在。所以张、陈纠纷的结局记载或者不确。从事理上来说,张、陈二人于此时生嫌隙是真,陈馀于此时不问时事,是伪。大概司马迁把事件的结果与其起因连书于一处了。
附:关于丁复事
(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丁复从沛公事颇奇怪。丁为赵将,赵非沛公的行军路线,只有一种情况,即刘部击赵欲渡河部队时,才与赵军有接触,而接触的地点并非邺。邺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沛公的部队并没能北上远达此地,那么丁复自邺地从属沛公一事不知从何谈起。或司马迁在摘录档案时将丁复的籍贯与从刘地点弄混了。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沛公部甚至有部分人马曾渡河作战,否则,就无法解释丁复从沛公这一事实。至于丁复加入刘邦部的时间或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沛公部大破王离军于成阳后,乘机过河追击;二,沛公部击杨熊军于白马后,乘机渡河骚扰。以上为沛公主力部队所为。还有一种可能性,即沛公部隶属的吕泽军,王陵军皆有单独的军事行动,当这些部队在东郡一带活动时,有可能渡河收编赵军残部。总之,丁复加入刘部的时间当是在沛公攻南阳之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丁复的来历为以越将从起薛。基本上否决了其为赵将的可能性,但既然雍齿可以以赵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集团,就不能排除丁复也以赵将的身份加入。以丁复最后的分封户数来看,其超过樊哙、灌婴等人的功劳,当无疑问。而以越将身份加入的摇毋馀、蛊逢、吕元、华无害等人,则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此事最不可解。《汉书》与《史记》材料的出入还不仅于此,《史记》明言丁复从起之时间,《汉书》则回避之。原因在于,秦二世三年,沛公部无在薛事迹。这一回避,亦表明了《汉书》意改《史记》的痕迹。另外,丁复是以楼烦将入汉的。楼烦为边赵之胡人称呼,楚汉战争中两军都有楼烦将。丁复之楼烦将较能说明其原为赵将的出身。顾炎武就肯定了这一点,并以此说明楼烦将的出处。
究竟如何,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