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5276600000004

第4章 瓦岗寨风云(3)

李密也以为翟让的理想膨胀了,就把计划说给翟让听:直驱东都洛阳,然后逐鹿中原,弄个皇帝当当。翟让说,老子本来只是个公务员,当皇帝这种事想都没有想过。不过,如果你真想把摊子铺大,我倒可以在你身后给你精神上的全力支持。

李密感动,617年阴历二月,两人率领特种部队7000人,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隋朝洛口仓附近,并且成功夺取。有了粮食的瓦岗军更是如虎添翼,面对东都过来的隋朝精锐部队,瓦岗军是屡战屡胜。

多次的军事胜利让李勣冷眼察看,他发现翟让这人只有美德,而没有能力。一个组织刚起步时,靠美德可以招揽人。但当组织具备一定实力后,美德产生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个时候,组织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领导全局,胸有大志的开拓者,而不是谦谦君子。虽然李密有独立的部门,但名义上,翟让还是老板。老板的思路决定组织的前途,李勣看得透,如果翟让继续做老板,瓦岗军的前途必将暗淡。李勣不想换工作,那么,只好在组织内部换老板。

当时很多雄心勃勃的将领在胜利的冲击下,都逐渐对翟让的保守嗤之以鼻。在这种情况下,李勣再次发热。他鼓动大多数人劝说翟让把老板的位置让给李密。

这不是异想天开,事实上,翟让也逐渐感觉到自己在李密面前端不起老板的架子来,如同一个厨子在大厨面前不敢炒菜一样。李勣就是看准了翟让的与世无争,才敢出此策略。果然,翟让一听手下都这样说,豪爽的把老板的椅子推给了李密。

从此,李密尊号为魏公,成为瓦岗军的老大。并且建立大魏政权。这样的消息一传出,所以的反政府武装如同在黑暗的海上寻到一盏灯。前来投奔瓦岗军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

瓦岗军在李密和李勣的带领下,一路向洛阳挺近,沿途攻陷黎阳,在洛阳附近把隋军五星上将王世充打得哭爹喊娘。到了这个地步,所有人都知道,瓦岗李密是最有潜力夺取天下的人。

而有些问题,该发生的必然会发生。

做人,向前看

风光时,很少有人能低调。在这一点上,每个人其实都有暴发户的特质,李密虽然有贵族血统,但他也不过是个人。在志得意满时,他的言行举止肯定不能和当初相同。李勣就暗示过李密,无论是从做事还是做人角度而言,都不能有暴发户特征。李密扬着脑袋要李勣解释。李勣说,你原本不是瓦岗元老,现在瓦岗元老都是翟让那边的人,你的骄傲很容易刺激到他们的自尊。翟让当初要你留在这里,可不是让你显威风的,做人总得有点报恩心啊。

李密认为李勣太“老好人”,李密的做人态度就是,失意时夹着尾巴;得意时不能压制人性。

翟让这面的人的确看不惯李密,翟让的老哥气急败坏的指点弟弟,当初就不该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他。你说你怎么胳膊肘向外拐。你不做老大,你给咱家里人啊,非要给外人。你看李密和他的那些鸟手下,脑袋恨不得仰到天上去。

翟让的参谋长也指点老板,赶紧把大权拿过来,手中有权,心里不慌。如果咱们手中没权,说不上哪天就被李密给咱们绊了。

翟让对李密有信心,因为他不知道人性的贪婪和残忍,权力可以使人性发生激烈的变异。他对人说,李密这小子是我一手带起来的,当初可是我让他转正的。难道人不应该报恩吗?

在李密的字典里,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一切都以人生理想为前提。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谁挡他,谁将会先倒下。

李密要干掉翟让消息已经传遍军营,只有翟让一伙蒙在鼓里。李勣赶紧找到李密,说:“现在局势未稳,如果咱们先起了内讧,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李密说:“毒蛇咬手,断手而保命。为了保全自己,还考虑别的影响吗。如果让翟让先下手,我到时候只好跟阎王爷喊冤了。”

李勣跑回自己的办公室,左思右想应该站在哪一边,最后,他的特长告诉自己:哪边都不站,看形势发展。因为他也明白,翟让的确不是做大事的料。但如果这个时候主动帮李密,那就是忘恩负义。当不能选择站位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不动。

李密干掉翟让的计划终于在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执行了。计划是老调子:请吃饭。这种计划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因为任何野心家都知道,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饭吃到一半,李密手持一张弓,递给翟让说,请试试战利品。翟让大笑,接过弓,刚拉开,猛听得有人大喝一声:“翟让要杀魏公!”翟让没有任何反应,就被身边李密的人砍翻在地,身首异处。李勣当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这个举动只有应变力巨大的人才能做得出来。他大喊一声,转身就跑。

李密的人一直就把李勣当作是翟让的人,李勣一跑,门口两位李密打手分别使用旱地拔葱和鹞子翻身,把李勣踢回房间中央,其中一位又来了个力劈华山,李勣的脖子上中了一刀,幸好,那位打手的功夫未到,李勣这才保住半条命。李密大喊:“住手!”李勣的一条命算是保下来了。

李勣住院期间,瓦岗军最高领导人李密、王伯当前来慰问。单雄信也特意在战场上托人捎信表示牵挂。对于翟让的死,李密表示很遗憾。

李勣躺在床上,回想当时的急中生智,真是佩服自己。翟让被杀的一刹那,翟让的亲信纷纷抽刀反击,但全被有准备的李密部下杀掉。李勣当时可以做两种表态。一,强烈谴责李密的暴力行径;二,赶紧给李密下跪,高呼领袖万岁。

但这两种表态都是下策,第一种,一定会被砍成肉酱;第二种,翟让虽然死,但他的影响力还在瓦岗旧部。如果李勣这样做,这些人就会把李勣当成敌人。李勣这个人最大的生存谋略就是,从来不会让任何人把自己当成敌人。所以,他选择了跑。跑,在当时的环境下,会给人造成错觉。翟让旧部认为,李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密则认为,李勣没有反抗而是逃跑,是因为不想和自己为敌。

结果就是,李勣在两面都占了便宜。翟让死后,翟让旧部想要搞事,李勣及时出面,摆平了一切。这就是他那次逃跑制造的效应。在他痊愈出院后,主动对李密俯首。李勣知道,做人应该向前看,而李密在当时正是代表了前方。

对付老虎的方法

武松打虎,威名远扬。其实当时武松喝的五迷三道,根本分不清老虎和病猫,能打死那只虎纯粹是酒壮怂人胆,也是机缘巧合。如果真让一个人去对付老虎,最好的办法不是跟他过上几百回合,而是远离它。《山海经》中有种相貌酷似老虎的动物,神力之大,连孙悟空加杨二郎恐怕都不是它的对手。但这只老虎最怕的是,人一见它,转身就走。当此时,老虎会极度郁闷,最后死掉。

民间谚语,惹不起,还能躲得起。

如今,李密就是只老虎,而且是中国最大的一只老虎。在干掉翟让后,李密通过卓越的领导力和天生的军事才能很快就逼进东都,瓦岗军炖的牛肉味,在东都的隋人闻得清晰可食。天下所有的反政府武装都一致认定瓦岗军必将夺取天下,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朱粲、山东的孟海公等纷纷写信给李密,要他称帝。李密是得意忘形,但李勣提醒他,东都还没有攻下,现在称帝,连个后宫都没有宅基地。李密这才取消了称帝的想法,

翟让死后,李密和李勣的关系极为微妙。李密知道李勣这人不会惹事,但李勣的军事才华和生存智慧常常让他冷汗直冒。况且,李勣和翟让当年可是铁哥们,难保李勣不是在韬光养晦,到关键时刻给自己致命一击。

这是典型的做贼心虚,凡人无可避免。李勣当然也感觉到了李密的心虚,他使用打老虎的超级策略:转身走路。

他要求李密要自己去镇守黎阳。李密求之不得。李勣当时脖子还不能转动得太迅速,活像个木偶,这个时候,他主动要求自己去黎阳,瞎子都能看得出,是在躲避李密。

此时已是618年,天下形势为之一变。李密仍在玩命的攻洛阳。太原军政长官李渊起兵南下,很快就攻下长安城。而远在扬州的隋朝皇帝杨广被部下宇文化及干掉。宇文化及领兵来攻黎阳。瓦岗军自李密主掌以来第一次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