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524000000016

第16章 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第2章第3节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

在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王子的雕刻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实在太美丽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满希望之光。王子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象牙雕像,热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会说话,能够跟他谈心。王子每天都在深切地体验着痛苦的煎熬——他是那样爱“她”,可是“她”却只是块象牙,这使王子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坐在“她”面前,呼唤着“她”,梦想着她能够成为真正的少女。最后,王子的爱情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这位象牙少女拥有了真正的生命,成为真正的少女。

这里讲的仅仅是个神话,但是却说明了一个现象: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这种现象,人们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

1968年的某一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一个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这18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之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且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的结果,名单上列出的学生是班上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出乎很多教师的意料,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也有些平时表现平平,甚至水平较差。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是这方面的专家,教师们从内心接受了这份名单。尔后,罗森塔尔又反复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教师自己知道,声称不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又来到这所学校,并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复试,奇迹出现了:他们提供的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而且更乐于与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其实他们提供的名单是随意挑选的,罗森塔尔根本不了解那些学生,而且也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

但是这个谎言却成真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人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教师们认为名单上的学生很有发展的潜能,因而寄予了他们更大的期望。虽然教师们始终保守着这张名单的秘密,但在上课时,他们还是忍不住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笑貌、音调等各种途径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这些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汹涌,结果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终成了优秀的学生。由于积极期望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人们又将“罗森塔尔效应”称为“期望效应”。期望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教育过程中,“期望效应”常常可以发挥强大而神奇的威力。

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孩子的热切期望对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这种期待心理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因为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当然可以使人有最好的表现。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积极期望的罗森塔尔效应,最典型的要数爱迪生的成才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仅仅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学校认为他“智力低下”。但爱迪生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对爱迪生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

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在母亲的亲自教导下,学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学校里多得多的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电灯、电影、录音机等都受惠于爱迪生的发明,归功于爱迪生母亲的罗森塔尔效应。

有人曾对少年犯罪儿童做了专门的研究,研究发现,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许多孩子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期待对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未来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有些家长因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费了一番工夫不见效果,就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是训斥、埋怨甚至讽刺打骂。由于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而对孩子施以心灵或身体的虐待是很不理智的,改变不了孩子的现状,弄不好,还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不论孩子学习出现什么样的挫折、反复,家长永远要对孩子说:“只要你认为自己确实尽力了,我们就接受任何结果。”同时,家长还要对孩子说:“我们相信,你能行,你还有潜力,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让孩子经常从父母的教育态度中感受到家长的心理预期,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过低地估计了孩子的能力,放弃了对孩子的期望,断定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将来不会有出息,那可真要耽误孩子终生了。

其实,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积极的期望会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早在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更加积极地期望学生,相信在积极的期望之下,你的学生或孩子一定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实,每一位教师或者家长都能创造出“奇迹”,真实的谎言每天都可以上演!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护、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地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