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红尘里相遇
是谁诵经的梵音,穿透一座喧嚣的城,模糊了霓虹,映衬了月光,折射着前世的离合悲欢,轻唤着今人的五彩繁梦。
宁静的心,可以体会莲花轻绽,落叶流芳。如果是开到荼蘼后的归于尘土,在阅尽世间的奢华百态后,仍能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那么一缕焚香,足以让爱恨得失,如烟消散。
有一抹身影,曾迷醉过一个年代,谱写过一段传奇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底色是华丽的花纹,内容是文艺、盛名、女人和情调;故事的后半部,底色是青灰经纸,内容是青灯、古佛、心灵与修行。
如果将每个人的一生都炼为一段故事,有些故事平淡不惊,有些故事蜿蜒曲折。我们喜欢经历前一种,但喜欢谈论后一种。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属于后一种。
他是幸运儿,出生在盐商世家,家境富裕,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很小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长大后,他深谙琴棋书画,金石戏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翩翩名士。
他东渡日本求学,他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他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很多个第一,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开创了一堂让人瞠目结舌的人体写生课,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他是中国现代书法第一人,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然天成。他是中国用五线谱作曲第一人,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是杰出的教育家,是丰子恺、刘质平、曹聚仁、吴梦非的老师……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能把送别当作歌曲传唱,让人念念不忘的却唯独是一首《送别》。它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超越时空,成为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
假如可以从诗性中瞥见人性,《送别》的悠扬婉转,会让我勾勒出一个线条柔和的轮廓。这支曲子,不只是他名动天下的曲子,更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当人生之花开至最繁盛时,他突然转身,拒绝红尘,出家为僧!任凭远道而来的日本妻子长跪寺外,他却不看一眼。从此青灯为伴、佛经在手,对物质再无需求,对人间的爱恨再无留恋,只求一方净土。
一程一段风景,一程一段了悟,于一袭破衫、一双草鞋、一捆破席中,他找到了全世界。
前半生,他像耀眼的明星,冠绝当世,才华耀人,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也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和两个女人的丈夫;后半生,当他用他的涵养和浪漫折服了世界,却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弃喧嚣,抽身而退,抛开红尘,跳出名利场,舍此万丈红尘而入空门。
他的生命就是一场绚烂花事,在最灿烂的花季又回归平凡,他脱下翩翩公子的衣裳,成为天地间孤寂的僧侣。
“我不敢说自己骄傲,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孤傲如张爱玲,却也对他如此高山仰止。
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闲池花落。一纸沧桑付流年,当沧海成尘,唯有传奇与文字会久远。他是千百年来的一个传奇,他是李叔同,一生一代,唯一的李叔同。
所有美丽的缘分都需要邂逅,一本好书,一段相遇,都是如此,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读出自己不一样的今宵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