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名勇士气愤地准备立即离开这家公司时,朵克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是敢于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而不是一味听老板的话,其他人表现出来的既不是真正的勇气,也不是真正的忠诚,是愚忠。我要的不是愚忠于我的人,而是敢于坚持真理的人。”
世事如棋,变幻不定职场亦如此。在一个快速变化着的职场江湖里,不仅职场中人有时会“朝秦暮楚”,就连企业也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人面对着的主题,我们这些效力于不同“旗号”下的人,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和对待“忠诚”呢?
职场上的忠诚问题似乎与从古而今的婚姻关系有相似之处。古代人讲究从一而终,要求女子必须无条件对丈夫忠诚,甚至死了丈夫还要立“贞节牌坊”。那时候的女子社会地位底下,无法离开男人而独自生活,所以只能从一而终。而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甚至超过了男人,占了“多半边天”,无须再通过婚姻来获取饭票,所以她可以找自己心仪的人做丈夫。婚后如果感情不和,还可以离婚再嫁。
工作也是如此,老一辈人常常告诫我们:工作不要老换来换去,要干一行爱一行。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一辈子可能就待在同一家单位,到老了还依依不舍,生怕单位一撒手就不管他们了。这不就跟过去的女人“从一而终”差不多吗?那个时代的人完全隶属于单位,单位是衣食父母,离开了就得冻死饿死,所以“自己是小家,单位是大家,单位爱我我爱它”。
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只要有能力,走遍天下也能赚到一口饭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对象,再也用不着在一棵树上吊死。
过去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在职场里又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公司老板最苦恼的,莫过于隔三差五地送走老员工,再发布招聘广告。虽然说新鲜的血液对公司很重要,但一个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争相离去,对公司而言也是不可计量的损失。于是老板不禁长叹: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
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天堂”奔向“地狱”,同样,没有一个员工愿意将自己的下一个工作机会选择在比现在更低的平台上。所以,人员流动量过大,忠诚度不够,只能从企业自身去找问题了。
当今社会的忠诚,不过是弱势群体对强势一方不得已地依赖和效忠,如果我们已经足够强大,便无须再忠诚地从一而终。
小郑大学毕业后想留在北京,但那时候工作已经很难找了,找到最后,他几乎已经绝望了。就在这时,突然柳暗花明——他遇见了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老总对他独特的简历很感兴趣,尤其对他的一手好字更是欣赏。后来一切便进展顺利:小郑如愿以偿留了京,有了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老总将他视为心腹。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工作不久,小郑就发现,老总虽然有想法,有魄力,无奈公司存在根本体制上的问题,前途一点也不乐观。这时,有几个很好的机会在向他招手,小郑几次都心动不已,但看到老总还在苦苦支撑,他始终没忍心提出辞职。
就这样在公司泡了4年,小郑虽然兢兢业业,可工资却迟迟不涨。后来老总突然被上级调到了别的职位,小郑的一片忠心算白费了。看到朋友们已各谋其位,或者买车置房,小赵后悔不已:早知结果会是这样,这种忠诚不要也罢!
士为知己者死。曹沫之于鲁庄公,专诸之于伍子胥,荆轲之于太子丹,诸葛亮之于刘玄德,多少古代的仁人侠士因为这句话不避生死?而今天,这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式的慷慨悲歌,除了能在电影中找到一鳞半爪外,似乎已经绝迹,留下的只有“士为知己者装死”的笑谈了。
世事如棋,变幻不定,职场亦如此。在一个快速变化着的职场江湖里,员工忠诚的对象到底应该是谁,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那么,老板是你的忠诚对象吗?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说到底,老板与员工之间不过是契约关系、利益关系罢了。我挣你一份薪水,你剥削我的剩余价值,也就是互相利用。人一走,茶就凉,哪里有什么义气可言?
当然,有时候或许也能碰上一两个赏识你的老板,跟你推心置腹、以哥们相称的。但你千万别以为这就是把你当生死之交了,他不过是看中了你身上的某一点特征,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利润!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如果说今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以忠诚相待的话,应该是对自己人生计划的忠诚,把它规划好,并为之负责。“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就够了。
别让千里马变成拉磨驴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啊!”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拉磨驴’了!”
千里马若被磨坊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驴,但它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马走龙沙。同样的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为。
南唐后主李煜,多才多艺,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情却阻挡不住宋进攻的步伐;宋徽宗赵佶,书画独步天下,尤其是他首创的“瘦金体”书法影响了后世千年,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手中的画笔却无法改变朝代灭亡的悲剧。
不可否认他们卓越的才华,也不能否认他们显赫的地位,然而他们却选错了自己的位置,“词圣”治理不好国家,画笔更不能改变现实。他们该是优秀的艺术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万民之主。
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一些原本很很有想法、很有激情的人,在踏入职场之初,梦想着凭借自己的努力大展雄图,建功立业。但多年后,这些梦想在压抑和无奈中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王华1998年本科毕业后就来到这家公司,在当年高学历人才稀少的时代,他具有很大优势。初来的时候,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的各种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他把大量的精力耗在了公司品质体系的建设上,他帮助公司建立了ISO体系、CO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利器管理体系等等,可以说是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公司做大以后,似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他一直处在主管的位置不上不下,工资不高不低,老板也对他不冷不热。他一直觉得公司亏欠他太多,一直想要回自己应该得到的待遇,但越是争取,越受到别人的打压。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事都与他平起平坐,甚至有人还成了他的上司,他感觉很苦恼。
这种事例在职场中并不新鲜,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一个工作环境,他们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耗在平淡的工作中,拿着日子混钱,公司偶尔表扬他一下,给他升个职,他就激动不已,认为自己的比其他人优越一些,沉浸在自我陶醉中。长此以往下去,“千里马”渐渐变成了“拉磨驴”,想跑也跑不起来了。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不错,当一个人满足于现状的时候,他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斗志。这种甘于平庸的思想一旦根深蒂固,就会麻痹人的意识,阻碍人的行动,不利于人的发展。
有一次一位房地产老板跑到清华去聘请一位管理学博士做顾问,月薪一万元。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条件下,这个待遇已经是非常诱人的了,于是那位博士欣然前往。加入公司后,博士表现得非常积极,不断地给老板提建议,但老板只是笑一笑,很少采纳博士的建议。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博士没有实际经验,比较理论化。
老板经常带着博士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跟合作伙伴、政府官员会面时,老板得意地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助理,名牌大学的管理学博士生……”起初,博士还很有一种自豪感,但慢慢地他发现,老板并不要他做什么事,博士写的策划书,老板也是放在一边。终于博士明白了:老板高薪聘请他过来,并不是看重他什么能力,只不过是把他用来当做活广告,帮老板装点门面而已。对博士而言,像在吃青春饭一样,平生所学并没有一点实践的空间,于是博士最后毅然辞职。
辞职后的博士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工作——卖萝卜。博士生卖萝卜可谓花样百出,他自费在报纸上为萝卜打起了广告;聘请雕刻师傅将萝卜雕刻成萝卜花,推广到各大酒店;他频频做客养生节目,介绍食用萝卜的益处……一年后,他的月收入超过了5万元,他本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萝卜大王”。
陈茂榜曾经说过:“学历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一个人能否成功,在于他能不能举一反三,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推动力,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只知道啃书的老鼠是发现不了黄金的。
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去年,一位在外企工作多年的朋友向我诉苦:工作了将近20年,收入算是非常可观,但总是感觉没有激情。年轻的时候可以两三年就上一个新台阶,时时都在自我提升;而近几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一个职位上停滞不前,工作积极性严重下降,年轻时大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又浮现了出来。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曾经几度想离开公司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但他又有很多顾虑。一来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比较大;二来房贷车贷还没有还清;三是创业风险大。
连续失眠了无数个晚上后,他还是放弃了创业的打算,年过四旬的他决定继续在公司里煎熬。
许多原本非常有前途,有潜力的人,几十年后却还是普普通通一个上班族,为什么?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放弃。许多人在职场混了若干年,混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子,有了一份比较高的薪水,按道理他可以去开创一番事业,但他不愿放弃眼前的所有,不愿这么做。多年的媳妇好不容易熬成婆,让他们丢掉眼前这一切,他们是打死都不愿意干的。
1801年,意大利中部的小山村,有两位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他们是堂兄弟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很勤奋,雄心勃勃,是大梦想者。
他们不停地商谈着,渴望有一天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
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两个人都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镇上的水缸都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一分钱的价钱付钱给他们作劳酬。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布鲁诺大声地叫着,“我们简直无法相信我们的好运气。”
但柏波罗不是很兴奋。他的背又酸又痛,提那重重的大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明天早上起来又要去工作。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子里去。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一天才几分钱的报酬,而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到村里去吧。”
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嚷嚷着,“柏波罗,我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一天就是一元钱!我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母牛。六个月后,我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一周只需工作五天,每年两周的有薪假期。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柏波罗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的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柏波罗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未来建造管道。他知道,在岩石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条管道是多么的艰难。因为他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他的薪酬在开始的时候会降低。而且他亦知道,要等一两年,他的管道才会产生可观的效益。但柏波罗相信他的梦想终会实现。
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开始嘲笑柏波罗,称他为“管道人柏波罗”。布鲁诺赚到比柏波罗多一倍的钱,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一头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他新盖的二层楼旁。他还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店里吃可口的食物。村民们称他为布鲁诺先生。他常坐在酒吧里,为人们买上几杯,而人们为他所讲的笑话开怀大笑。
当布鲁诺晚间和周未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头几个月,柏波罗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他工作很辛苦——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和周末都在工作。
“短期的痛苦换来的一定是长期的回报。”每天完成工作后,筋疲力尽的柏波罗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简陋的小屋时,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和达到每天目标来衡量工作的成效。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出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