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5214600000008

第8章 情绪断层线(3)

★“我想实现的理想太多了,可人生苦短,只有区区几十年。想到此,我就非常愤怒,觉得上帝不公平。”

★“我认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总是以沮丧收场。我应该怎么调整自己呢?”

◎不必要的包袱--危机感

当人类社会的经济模式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后,人们就时刻生活在危机之下。危机成为了焦虑、绝望或愤愤不平等这些消极情绪的根源,构成了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我们的内心割开一道道的断层。

阿莫利在给我的报告中写道:如今没有人幸免,总统也是如此。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经济大萧条,让每一名现代人神经紧绷,惶惶不可终日。压力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没有谁是幸运的,我们都被泡在了压力的密封罐里。只要它一爆炸,全世界就会粉身碎骨。

谁能帮我安全着陆?

这似乎是危机情绪的总来源。就像亚特兰大女孩达妮斯·凯莉,她患上了“后奥运综合征”。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她成了一名“奥运成功的牺牲品”--失业了,而在奥运结束之前,一切还都是完美的、充满希望的。一夜之间,亚特兰大睡着了,她的收入也飞流直下三千尺,顿时陷入窘境。

作为泡沫经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也有好戏上演。在各大公司抛售股票或者关门大吉时,宛如天地间骤然放出了无数的魔鬼,人们突然就发现自己已身处绝路。

今年34岁的汉斯说:“出于对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担心,我不敢把钱存进银行,一天24小时提心吊胆,医生认为我患上了抑郁症。”25岁的卡莱则说:“我有强烈的孤独感,也找不到任何安全感。万一哪天次贷危机重新爆发,谁来帮我着陆呢?”为此他在半年前抛售了自己的两栋房,还有了移民去东亚的打算。

永远指望“下一份工作”?

在“危机情绪”的调查中,多数人最担心的事情是工作。戴尔员工欧文斯说:“我们不能指望下一份工作,但现实是目前的薪水不高,怎么办呢?”和他一样愁眉不展的人还有很多,人们总要担忧万一失业了如何应付,这是非常大的心病。中国人也在担心这个问题,甚至比结婚买房还要影响心情。

20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无数人丢掉了工作,在大街上排队购买过期面包,饿着肚子去为数很少的公司寻求就业机会。只要经济不景气,人们就会失业,或者卖掉全家人赖以为生的农场,滑向食不果腹的边缘。饥肠辘辘的人塞满街道,有的人排一天的长队,只是为了拿到一个慈善苹果。没有工作,没有金钱,也没有房子可以住。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不崩溃是不可能的。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自我解剖危机

★“我认为机会是有限的,竞争者是无限的,所以我必须有危机感。”

★“我觉得只要一松懈下来,明天就会失业。”

★“我30岁了还没有对象,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结婚。”

★“我还没有孩子,医生认为我怀孕的几率很小。”

★“周围的朋友都事业有成,我还看不到希望!”

★“上司总是把最累、最多的活分给我,但是升职的时候总是没有我,感觉不会有机会了。”

★“我的钱什么都买不了,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也没有结婚对象,而且我发现距离这些目标的实现还有千里之遥。也许等这一天来了,我就已经老了。”

◎泡沫越吹越大--理想崩溃

在2013年感恩节前夕,宾大爱博生医院著名的癌症专家考瑞教授发布了一项医学成果。最近8年来,他通过与病患的聊天、回访和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发现,在3974名癌症患者中,有73%的人在主诉中提及“理想苦恼”,这在他所接触的病例中实属常见。

教授表示,这些患者无一例外地长时间深陷巨大的压力之中。比如有的病患说:“我有两年多的高压工作经历,那段时间我痛苦极了,就像在做一场噩梦,没有一件事是我想做的,可又不得不像机器人一样服从老板的指令。高强度的工作无法带给我任何成就感,我始终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还不放弃,但最终我只能屈服于现实的压力,所以我躲在了这里。”

所以考瑞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说:“不如意的现实致人患癌。”

理想越来越难以实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残酷而冰冷的世界,人们浮躁冲动,功利投机。虽然“淡定”是一句挂在人们嘴边的流行语,但真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什么是淡定呢?我的理解是,首先你要能清醒地定位自己的理想,即:“我想要什么?”然后,你还要能够解决理想的实现问题,即:“我应该怎么做?”找到合适的方法,坚持下去,不被外部环境感染同化,你就拥有了一种淡定的力量。

今天的年轻人压力巨大,远非20年前的那批刚好赶上创业大潮的人可比。现在的人口越来越多,机会却越来越少,又缺乏朝阳产业容纳新兴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整个社会都成了一个情绪的高压锅,累积着怨气和理想的哀歌。

我们的社交媒体也在推波助澜,它们精于此道,一面对你说幸福并不取决于金钱,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向你灌输着富人的优越感--赚钱才是硬道理!赚钱才是成功的评判标准!

于是,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原来挣钱才是一切,自己从高中时代制定的人生理想,原来是“错误”的,早已经不合时宜、羞于启齿。

实际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这种“理想崩溃”的状态,人们不时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是不统一的,外部环境会突然变得陌生,自己也会突然变得脆弱,甚至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

★“我的想法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她从不认同我的理想,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我的父母年事已高,可能随时出现意外情况,这使我不得不进入到了全职孩子的角色,无法再全力发展事业了。”

★“我发现自己困在了办公室,有时一整天都没有人和我交流,我只能和空气聊天,只有它们才明白我的理想,这是我最无奈的地方。”

★“我时时处于极度的压抑和困惑之中,因为没有开心之事。”

★“我和别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还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下一步何去何从。”

★“我在工作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只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做,可又觉得他是错误的,我心有不甘,想特立独行,但又没有勇气面对那些可能出现的意外后果。”

对比一下这些纠结的心声和摆脱不掉的情绪炸弹,你肯定有相符之处。

经常会有一些莫名的火气使得你和别人之间突然恶语相向,这些都是上面所描述的心态在人身上的具体反映。只不过,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当我们哀叹理想灭亡时,也会一个人悄悄地在心中进行“祭奠”,或在酒桌上向朋友诉苦,很少会以不良情绪的方式发泄出来,去伤害别人。但是,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比如,许多名人的自杀并非生活所迫,而是源于理想的崩溃,加上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长期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释放,最后酿成了人生的悲剧。还有一些“聪明的人”,他们始终找不到一个值得他付出全力去追寻的目标,也容易掉进情绪的陷阱。当他没有一个让自己刻苦追求的目标时,就像在背上捆了一个火药桶,一丁点小事的困扰都可能让他情绪大爆发--发火、愤怒乃至崩溃。

这时候,他们十分容易沮丧、低落,情绪波动大,情感容易出现问题,对于现状与未来经常感到无可奈何,产生强烈的空虚和挫折感。这时,多种负面情绪是混合的,一个负能量的集合体出现在了同一个人的身上。

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与人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假如你想主动和好,收到的也可能不是令人愉快的回应。他会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让你吃闭门羹,要么以最快的速度让你走开,要么说话冷言冷语,感情冷漠,使你感觉对方是一个非常迟钝和只看到负面消息的人。

这是因为,理想的破灭会使一个人的生活凭空增加巨额的压力,就像马拉松运动员在跑到一半时才被告知需要撤回到起点重跑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要求。如果人们在生活中感到了挫折,或者撞上了一堵墙,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他们制订的目标难以实现,这种对理想的坚持和在困境中毫不妥协的原则,使得人们在失败时难免自卑和失望,误以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市场,从而终日忧郁,情绪低落。

我们身边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自己经手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完美无缺。带着理想上路固然可敬,但是如果不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就等同于让自己成为了理想的囚徒。在它破灭时,自己的灵魂可能也就随之被消灭了。在双重压力的打击下,他就会变身为一个难以理喻的情绪怪人。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自我解剖压力

★“我许下了很多承诺,却完成不了,为此我快要疯了!”

★“我每天都在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

★“我每次完成一项任务都像经历了一次噩梦。”

★“我觉得这个社会非常黑暗,毫无希望。”

★“我遇到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人,根本找不到什么知己,也没有谈得来的朋友。”

★“我发现任何事都没有意义。”

★“我感觉所有的人都很虚伪,除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