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5214600000007

第7章 情绪断层线(2)

在过去的几年间,课程小组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以实际来检测分析人们自负的原因,以及自负为何会如此牢固地与“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

实验一:

课程小组分四次对800名毕业于美国各所常青藤盟校的学员进行了实验,让他们每个人都察看一个打印好的文档,上面有他们不擅长领域的一长串的知识(恰好是他们的弱项,这使得他们只能凭借第一印象进行盲猜)。看完后,他们需要鉴定上面的内容--有一些虚构的、虚假的知识被放在了上面。

结论是,挑出更多“错误”的人更加自负,虽然他们的答题不一定得分最高,但他们是信心最强的。这些人相信自己拥有超越真实水平的更多的知识。我们把这些优胜者的介绍拿出来对比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他们现在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

这表明,有一定的自负情绪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人更敢于冒险,做出更有力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多实质性的东西。

实验二:

邀请一些人讨论和操作一项工作,然后悄悄拍下他们的会议和工作视频,录下了每个人所有的细节--声音、形体语言、参与度、表情。

事后的视频分析显示,自负者在讨论中冷静、从容,语气自信,说话连贯,语言张力强,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答案。这时他们表现出的能力,比那些富有真才实学的人更令人信服。但当实际操作环节开始后,自负者立刻就会手足无措了。他们的选择是编造一些理由不去做这项工作。

这表明,在具体的工作中,自负者可以参与更多的讨论任务,他们表现得更加在行,显得富有才干,也比优秀而沉默的同事更有说服力。但是,一旦涉及需要实操的环节,他们就会露馅,并且瞬间表现出虚弱的一面。

实验三:

让参与者阅读课程小组提供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某著名公司找到了工作,这里薪水高,机遇多,可以成就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读完以后,想象他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来评价自己相关的一些能力。

在讲述中,自负者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那些没有自负心态的人。这个故事刺激了他们对于社会地位和成功的欲望,他们极大地夸张了自己的优势,多数人都表现出了一副“我做得更好”的气势(虽然有些人目前只能拿到每月2000美元的薪水)。

这表明,对“社会地位”或者“成功”的渴望鼓励人们更加自负,以至于逐渐超出自己的可控范围,成为一种失控的行为动机。它隐藏极深,这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原因。

信心是如此重要,它影响人们的努力,成就人们的理想和欲望。但重要的也许是另一方面--我们许多人对自己的才能太有信心了,却不知道其实已掺杂了太多水分。所以我们在课程中向学员建议,做到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真实能力,才是发现自己真实才能的基础。如果你欺骗自己,即便你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信心,它也不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自我解剖自负

★“我觉得在某一个领域,就是比别人强。我比他们聪明,而且懂得更多。”

★“我相信直觉的力量,哪怕完全没有依据,我也能凭借直觉对一些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注定要做大事的,舍我其谁?!”

★“我鄙视自己的领导,因为他完全不如我,任何方面都不如。我应该代替他的位置,这是我最近的职业目标。”

★“为什么拒绝我?我觉得她不应该、没理由拒绝我!换句话说,我不能被拒绝!”

★“我觉得我是独特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人有本质的不同,我比他们要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

◎欲望的陷阱--过度渴望

费城的“英俊先生”伯朗姆在“理想破产”后的焦狂表现及生活惨状,在他居住的街巷已众人皆知,成为成熟男士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阿莫利告诉我,前两年,当机构派人了解与他有关的案例时,伯朗姆还信誓旦旦地在采访中表示他还有翻身重来的机会,但在上个季度的电话回访中,伯朗姆已决定对自己的过去打上一个大大的“叉”号。

他说:“故事的开头源于一位性感女士。我在酒吧认识了她,然后决定为她倾尽所有。我一定要娶她为妻,这就是我的当时想法。现在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癫狂和不恰当的行为,因为失去理性的爱会让人成为欲望的奴隶。但那晚,我对此毫无觉察。”

那时,伯朗姆是费城一家科技公司的希望之星,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董事会重点培养的高层骨干。为了成功地追求到这个女人,伯朗姆“果断”地放弃了这份年薪30万美元的工作,带着100万美元搬到了那个女人长期居住的地方--新墨西哥州边境地区的一个小镇。他太渴望这份感情了,可对方抓住了他的这一弱点,并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追求,而是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饿坏了,两眼放光,全身激动,但小鸡绕来绕去,灵活躲闪。直到伯朗姆花光所有的钱,他才恍然大悟:

“我被自己的冲动欺骗了。”

回到费城以后,伯朗姆性情大变,整天闭门不出,写下各种计划。有关于工作的,也有与父母修复关系的。他梦想重回过去的优质生活,一度感觉春天就要来了。实际上,他胡子都不刮,躲在房间内空想,他被瞬间爆发的欲望掏空了人生最精彩的部分,仿佛爬山一样,刚爬到半山腰,却突然转身去追一只兔子,一直往下追到山脚。最后,兔子没追到手,山也没机会去爬了。

伯朗姆的故事上了《费城周刊》,该纪实报道被命名为《燃烧的欲望》,详细讲述了一个中产男人是如何被自己的欲望焚烧成灰烬的。报道还引用了记者对伯朗姆的一次采访内容,使他成为费城地区新一代的落魄阵营中的大名人,凭借这一花边事件,他在曝光率上战胜了新近破产的股票大亨罗伯特·邓肯。

在自己家昏暗的客厅里,他说:“欲望是我们成为强者的陷阱,那里面有着一切可以迷失心智的毒品,只要你跳进去,你放纵的本能和不惜一切向空想冲刺的野心就被激活了,没有谁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但遗憾的是,你对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根本不可能有丝毫兴趣。”

欲望的来源

总的来说,欲望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纯意识的产物。人的全部观念、欲望和情绪都来源于不同类型的物质的刺激。就像伯朗姆突然燃烧起来的不可控制的欲望是一个女人。焦虑、抑郁、恐惧、嫉妒……都可以据此类推,它们都有物质基础,也都有具体的诱因。

一个人产生冲动的情绪,是因为有诱发冲动的因素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种“冲动场”。一个人在愤怒时,则是他的身边形成了“愤怒场”。一个人在兴奋时,起作用的就换成了“兴奋场”。

如果他能够成功地抑制自己的这种情绪,抵制A和B这两种极端的情绪场,那么他就能削弱这个场,走向平衡的中间区域;相反,如果这个人放纵自己的这种情绪,不论是愤怒、欲望或者兴奋,他都是在加强这个场,更加向两个极端面靠近。这个场的情绪像被浇了一桶汽油,能量更大,燃烧也更充分了,后果就是它不会自然消散,而是沉积到了他的意识内,让这个人变成了一个情绪失控的人。他很容易受情绪的掌握,成为欲望的走卒。

欲望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欲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根据不同的指向,产生不同的“物质”(渗入思想之中),然后造成人的特定的心理体验,指引着这个人去追求什么东西,或者逃避什么感受。欲望不但影响人们的情绪,甚至形成人的价值标准,左右着人们是成为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欲望对人确实如此重要。

每个人的表现不可能是相同的。但共通的一点是,假如我们都是习惯于渴望过度的人,在短时间内迫切希望某一个目标出现,并接受不了失败的现实,那么你就会掉进一个心理陷阱:为实现目的不惜代价,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佛教中,这被视作一种修行的障碍,称之为“心魔”。在基督教中,则是七宗罪的构成因素,每一宗罪就是一种欲望类型。它们组合在一起,在人的意识内形成了恒定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人的性格。

摆脱欲望,就是摒弃这些“物质”,远离这些诱因,达到心灵清静与情绪平和的境界。这个提升的过程,在心理学上即是让我们的人格趋向完善,让我们的心灵静如止水,做到宠辱不惊,无欲则刚。

无欲不是没有了欲望,而是我们可以自如地控制欲望。只有控制了欲望,我们才能掌握生活的成功,走向工作的成功,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成功。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自我解剖欲望

★“我总是设计过高的目标,一旦不能实现,就难以平复心情。”

★“我期待公平和正义,可结果总让我失望,我是要求太多了吗?”

★“我和伴侣矛盾重重,原因就在于我的控制欲太强,我对她太苛刻了,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我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吗?”

★“完不成计划时,我经常发火,不是训斥下属,就是转移怒火给其他人,连我的宝贝女儿都难逃我的怒斥,怎么办?”